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设备,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的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厨余垃圾的量在逐年增加,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大。厨余垃圾的水分很大,如果在单位食堂、酒店、美食街等地安装商用就地式厨余垃圾预处理机能快速的将厨余垃圾进行破碎、水洗脱盐去油、脱水处理,这样会大大减少厨余垃圾的容积比,为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提供很好的原料。
3.而我国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厨房的餐厨垃圾也得到很好的分类,但分类好的餐厨垃圾由于体积较大,人们需要频繁的扔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4.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小型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直接对厨餐垃圾进行破碎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的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设计该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目的是减少餐厨垃圾体积,不需要频繁扔至垃圾箱。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的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顶端的箱盖,所述箱体内通过支架隔成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设有用于装入餐厨垃圾的容器,所述容器的底面具有落料口;
7.所述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
8.搅拌装置,具有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且设置于所述下腔室的第一动力源和安装于所述容器内的搅拌器,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连接所述搅拌器且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所述搅拌器做旋转动作;
9.破碎装置,安装于所述下腔室且所述破碎装置的接料口朝向所述落料口;
10.导料通道,设置于所述破碎装置的出料口下方,导料通道具有斜置导板,所述导料通道连接有导料管;
11.收料盒,置于所述下腔室底部,其接收来自所述导料管的餐厨垃圾。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力源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驱动连接所述搅拌器。
13.进一步的,所述破碎装置包括:
14.机箱;
15.第二动力源,侧装于所述机箱的外部;
16.主动刀片组,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主动刀片组和所述动力源驱动连接并被所述动力源驱动做旋转动作;
17.从动刀片组,设置于所述机箱内且设于所述主动刀片组的邻侧,所述从动刀片组被所述主动刀片组驱动做与所述主动刀片组同步的反向旋转动作。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动力源包括第二电机和与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减速机驱动一主动轴旋转;
19.所述机箱具有两个隔腔,两个隔腔分别是窄腔和宽腔;
20.所述主动刀片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窄腔内且套固于所述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宽腔内且套固于所述主动轴上的第一刀片组;
21.所述从动刀片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窄腔内且套固于一从动轴上的被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宽腔内且套固于所述从动轴上的第二刀片组,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被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刀片组和所述第二刀片组错位分布。
22.更进一步的,所述宽腔内的两个相对侧面均设置有定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组和所述第二刀片组分别与其靠近的定刀片错位分布。
23.进一步的,所述下腔室还设置一和所述导料通道垂直的水平向通道,所述水平向通道向外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盖板,所述水平向通道和所述导料通道之间通过斜置导板隔开。
24.更进一步的,所述斜置导板下端为铰接结构,其上端通过一支撑扣固定,所述支撑扣可打开。
25.进一步的,所述收料盒为抽屉式结构的盒体。
26.进一步的,所述收料盒的底面为网状结构的滤水板。
27.更进一步的,所述滤水板下方为废水收集槽,该废水收集槽一侧安装有排污管接口。
2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体积小巧,适用于饭店、酒店、学校食堂、厂区食堂等场所。在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内设置搅拌装置便于餐厨垃圾更好的进入到落料口。破碎装置对餐厨垃圾进行破碎处理,使餐厨垃圾的间隙减小,进而体积减少,餐厨垃圾进入收料盒后再进一步的滤水,使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出至下水管路。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破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
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5.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
36.请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的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设置于所述箱体1顶端的箱盖2,所述箱体1内通过支架隔成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设有用于装入餐厨垃圾的容器3,所述容器3的底面具有落料口14;
37.所述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
38.搅拌装置,具有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且设置于所述下腔室的第一动力源和安装于所述容器内的搅拌器5,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连接所述搅拌器5且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所述搅拌器5 做旋转动作;
39.破碎装置7,安装于所述下腔室且所述破碎装置7的接料口朝向所述落料口14;
40.导料通道,设置于所述破碎装置7的出料口下方,导料通道具有斜置导板11,所述导料通道连接有导料管9;
41.收料盒8,置于所述下腔室底部,其接收来自所述导料管9的餐厨垃圾。
42.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动力源为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驱动连接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驱动连接所述搅拌器5。
43.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破碎装置7包括:
44.机箱76;
45.第二动力源,侧装于所述机箱76的外部;
46.主动刀片组,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主动刀片组和所述动力源驱动连接并被所述动力源驱动做旋转动作;
47.从动刀片组,设置于所述机箱内且设于所述主动刀片组的邻侧,所述从动刀片组被所述主动刀片组驱动做与所述主动刀片组同步的反向旋转动作。
48.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动力源包括第二电机71和与所述第二电机71 驱动连接的第二减速机72,所述第二减速机72驱动一主动轴73旋转;
49.所述机箱76具有两个隔腔,两个隔腔分别是窄腔和宽腔;
50.所述主动刀片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窄腔内且套固于所述主动轴73上的主动齿轮79、设置于所述宽腔内且套固于所述主动轴73上的第一刀片组78;
51.所述从动刀片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窄腔内且套固于一从动轴上的被动齿轮74、设置于所述宽腔内且套固于所述从动轴上的第二刀片组,所述主动齿轮79和所述被动齿轮74啮
合连接,所述第一刀片组78和所述第二刀片组错位分布。
52.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宽腔内的两个相对侧面均设置有定刀片75,所述第一刀片组78和所述第二刀片组分别与其靠近的定刀片75错位分布。
53.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腔室还设置一和所述导料通道垂直的水平向通道,所述水平向通道向外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盖板12,所述水平向通道和所述导料通道之间通过斜置导板11隔开。
54.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斜置导板11下端为铰接结构,其上端通过一支撑扣 13固定,所述支撑扣13可打开。
55.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料盒8为抽屉式结构的盒体。
56.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料盒8的底面为网状结构的滤水板。
57.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水板下方为废水收集槽4,该废水收集槽4一侧安装有排污管接口10。
58.实施例2:
59.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工作原理:
60.本实用新型的容器3的体积一般设置为50l,如果容器体积太大,配置的搅拌装置也需要加大。
61.餐厨垃圾倒入所述容器3内,启动破碎装置7,餐厨垃圾通过落料口进入破碎装置7,破碎装置7将餐厨垃圾破碎后,经导料通道、斜置导板11、导料管9,落入收料盒8。收料盒8 的体积同样的设置为50l,50l的收料盒8至少可满足容器3的二次装满后的餐厨垃圾处理。
62.实施例3:
63.当导料管9或导料通道出现异常时,可将盖板12打开,再将支撑扣13打开,放平斜置导板11以检查通道内的情况。
6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体积小巧,适用于饭店、酒店、学校食堂、厂区食堂等场所。在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内设置搅拌装置便于餐厨垃圾更好的进入到落料口。破碎装置对餐厨垃圾进行破碎处理,使餐厨垃圾的间隙减小,进而体积减少,餐厨垃圾进入收料盒后再进一步的滤水,使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出至下水管路。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