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降压启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启动电流近似与定子的电压成正比,因此要采用降低定子电压的办法来限制启动电流,即为降压启动又称减压启动。对于因直接启动冲击电流过大而无法承受的场合,通常采用减压启动,此时,启动转矩下降,启动电流也下降,只适合必须减小启动电流,又对启动转矩要求不高的场合。
3.常见降压启动方法:转子串电阻降压启动、电抗降压启动、y/δ起动控制线路、延边三角启动、软启动及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
4.现有“y
‑△”
降压启动电路中,流经接触器km1的工作电流等于电路中的线电流,即i工作=i线,因此,km1的容量选择须以线电流为依据,而选型的线电流应按电机m的额定电流为依据。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解决了现有的“y
‑△”
降压启动电路中,接触器选择须以线电流为依据,而选型的线电流应按电机m的额定电流为依据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包括:
8.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接触器,第一接触器的电流为电路中的相电流;
9.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二接触器设置于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
10.第三接触器,所述第三接触器设置于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主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主体的输入端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三接触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输出端和电机主体的输入端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还包括接触器主体,所述接触器主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连接头,所述接触器主体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连接头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集线组件。
14.优选的,所述集线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设置有螺栓。
15.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连接头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固
定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组件。
16.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凹形固定座,两个所述凹形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凹形座,所述凹形座的一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栓。
1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标记块。
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在电机主体的一侧设置第一接触器有利于在容量选择无须以线电流为依据,而选型的线电流无需应按电机m的额定电流为依据,改进的第一接触器的容量比改进前减小了42%。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所示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2所示的装置整体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所示的装置整体的仰视图。
25.图中标号:1、电机主体,2、第一接触器,3、第二接触器,4、第三接触器,5、接触器主体,6、连接头,7、集线组件,71、固定座,72、固定板,73、定位板,74、螺栓,8、固定组件,81、凹形固定座,82、凹形座,83、转动轴,84、连接板,85、固定栓,9、放置槽,10、标记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第一实施例
28.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包括:
29.电机主体1,所述电机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接触器2,第一接触器2的电流为电路中的相电流;
30.第二接触器3,所述第二接触器3设置于所述电机主体1的一侧;
31.第三接触器4,所述第三接触器4设置于所述电机主体1的一侧。
32.所述第一接触器2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主体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3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主体1的输入端连接。
33.所述第三接触器4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器2的输出端和电机主体1的输入端连接。
34.请参阅结合图1得知在新的装置中将电路加以改良,流经km1的电流为电路中的相电流,根据电工学的原理:i线=√3*i相
35.∴i相=58%i线=58%i额
36.即在改进的装中km1的容量比改进前减小了42%。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8.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接触器2和第二接触器3的输出端与电机主体1的输入端连接,当第一接触器2和第二接触器3的输出端与电机主体1的输入端连接后,电机主体1即可进行转动,当电机主体1转动至一定的转速时,操作者再将第二接触器3的输出端与电机主体1的输入端分离,再将第三接触器4与电机主体1的输出端连接并继续转动即可。
3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在电机主体1的一侧设置第一接触器2有利于在容量选择无须以线电流为依据,而选型的线电流无需应按电机m的额定电流为依据,改进的第一接触器2的容量比改进前减小了42%。
41.第二实施例
42.请结合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43.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所述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还包括接触器主体5,所述接触器主体5的表面开设有多个连接头6,所述接触器主体5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连接头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集线组件7。
44.在接触器主体5表面的两侧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两个组连接头6,两组连接头6均错位设置。
45.所述集线组件7包括固定座71,所述固定座7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2,所述固定板7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73,所述定位板73的一侧设置有螺栓74。
46.在两组连接头6的表面均套设有固定座71,两个固定板7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固定座71的一侧,固定座71的形状与连接头6的形状相适配,在接触器主体5的内部且位于定位板73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与螺栓74相适配的螺纹连通孔,在定位板73的内部也开设有与螺栓74相适配的螺纹连通孔。
47.所述定位板73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连接头6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9,所述固定板72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组件8。
48.所述固定组件8包括两个凹形固定座81,两个所述凹形固定座81的内部设置有凹形座82,所述凹形座82的一侧通过转动轴83转动连接有连接板84,所述连接板8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栓85。
49.两个凹形固定座81相对固定连接在放置槽9表面的两侧,凹形座82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其中一个凹形固定座81转动连接,另外一个凹形座82起到阻挡作用,连接板84由矩形板和环形固定座组成,环形固定座的大小与固定栓85的形状相适配,固定栓85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在连接头6的内壁上也开设有与固定栓85表面相适配的螺纹。
50.所述连接板84的表面设置有标记块10。
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52.使用时,当连接线与接触器主体5表面的连接头6进行连接时,操作者首先将带动固定板72和固定组件8的固定座71套设在连接头6的表面,当固定座71套设在连接头6的表面后,操作者再将螺栓74穿过接触器主体5的内部并与定位板73螺纹连接,当固定好固定板72后,操作者再将连接线与接触器主体5表面的连接头6连接固定,当固定好连接线后再将连接线放置在放置槽9的内部,当连接线放置在固定板72内部的放置槽9里面后,操作者在拉动连接板84带动一端的凹形座82向凹形固定座81的一侧进行移动。
53.当凹形座82与凹形固定座81接触后并与放置槽9呈九十度夹角时,操作者再推动带有固定栓85的连接板84向连接头6的一侧进行移动,当连接板84带动固定栓85与连接头6接触后,在转动固定栓85向连接头6的一侧进行移动,当固定栓85与连接线的一端接触后即可停止转动,并起到固定的作用。
5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星-三角启动无弧分合装置,在连接头6的表面设置固定座71配合固定板72和放置槽9配合使用有利于操作者对连接线连接时能起到单独固定的作用,防止多个连接线与接触器主体5连接时出现混乱的情况,在固定板72的表面设置固定组件8能对放置槽9内部的连接线和连接头6与连接线连接处进行二次固定的作用,在固定板72的表面设置凹形固定座81配合凹形座82使用时能防止连接线安装时受到阻挡的情况,在连接板84的表面设置标记块10有利于对连接线进行标记,方便后期操作者进行维护时能清楚的进行辨别。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