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套圈锻造切底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107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切底工装。


背景技术:

2.轴承套圈坯件常为锻件,锻造时材料经镦粗、挤压成型后需要由操作工用切底装置进行切底;用传统的切底装置切底存在劳动强度较大,切底质量不稳定,不同规格轴承套圈切底适用性较差,加工节拍较慢不利于轴承套圈锻造自动化生产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切底劳动强度较小,切底质量稳定,不同规格轴承套圈切底适用性较好,加工节拍较快利于轴承套圈锻造自动化生产的轴承套圈锻造切底工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用切底装置切底存在劳动强度较大,切底质量不稳定,不同规格轴承套圈切底适用性较差,加工节拍较慢不利于轴承套圈锻造自动化生产的不足,提供一种切底劳动强度较小,切底质量稳定,不同规格轴承套圈切底适用性较好,加工节拍较快利于轴承套圈锻造自动化生产的轴承套圈锻造切底工装。
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5.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切底工装,包括:下端装有上模座的上模板,下模板,设有料芯出孔且装于下模板上端的下模座,设于上模座下端的安装孔,若干个置于安装孔中且直径与安装孔直径适配的冲头高度调节垫片,大端上端位于安装孔中的阶梯轴,压住阶梯轴大端下侧且与上模座可拆卸连接的上模盖,上端与阶梯轴下端可拆卸连接的冲头,装于下模座上端且设有与冲头适配的切底凹模的可调切底模,装于下模板上端且设有卸料板的弹性卸料装置;卸料板装有套在阶梯轴小端外的卸料套。
6.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模盖外侧围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上扳手孔。
7.作为优选,所述的可调切底模包括:设于下模座上端的容置孔,若干个置于容置孔中且支承住切底凹模的高度调整垫片,压住切底凹模上端且与下模座可拆卸连接的下模盖,设于下模盖下端且下端插入容置孔侧围和切底凹模外侧围之间的隔圈;下模盖设有工件定位中孔;高度调整垫片的直径与容置孔直径适配;隔圈的外径与容置孔的直径适配;隔圈的内径与切底凹模的外径适配。
8.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模盖包括:外侧围上端设有锥台形斜面的内盖,设有压住锥台形斜面的锥台形通孔且与下模座外侧围上部螺接的外盖;工件定位中孔位于内盖上,隔圈上端与内盖下端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的外盖外侧围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下扳手孔。
10.作为优选,所述的高度调整垫片的厚度有0.5mm、1mm、2mm、5mm、10mm。
11.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卸料装置包括:若干个沿下模座周向分布的弹性支承组件;弹性支承组件包括:设有小端与上端贯通的阶梯通孔且下端设有与下模板上端连接的凸台阶的卸料拉杆套,大端位于阶梯通孔大端中且小端伸出阶梯通孔小端与卸料板连接的阶梯
卸料拉杆,套在卸料拉杆套和阶梯卸料拉杆外且两端一一对应压住凸台阶上端和卸料板下端的卸料压簧。
12.作为优选,上模板上设有三组分别用于连接切底工装、镦粗模具和反挤压模具的上模座的上螺栓孔组;下模板上设有三组分别用于连接切底工装、镦粗模具和反挤压模具的下模座的下螺栓孔组。
13.作为优选,所述的冲头高度调节垫片的厚度有0.5mm、1mm、2mm、5mm、10mm。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轴承套圈锻造切底工装,使用时,上模板与锻造切底设备的滑块螺接,下模板与锻造切底设备的工作台板螺接,通过锻造切底设备切底,切底劳动强度较小,切底质量稳定,若干个冲头高度调节垫片置于安装孔中,上模盖与上模座下端外侧围螺接,利于调整冲头高度,若干个高度调整垫片支承住切底凹模利于调整切底凹模高度,不同规格轴承套圈切底适用性较好,加工节拍较快利于轴承套圈锻造自动化生产。冲头上端与阶梯轴下端可拆卸连接利于快捷方便调换冲头,下模盖压住切底凹模上端且与下模座可拆卸连接,利于快捷方便调换切底凹模。下模盖包括外侧围上端设有锥台形斜面的内盖,设有压住锥台形斜面的锥台形通孔且与下模座外侧围螺接的外盖,在调换不同规格轴承套圈切底时,调换切底凹模的同时方便调换具有对应工件定位中孔的内盖。下模盖设有工件定位中孔,利于轴承套圈定位。上模盖外侧围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上扳手孔,利于扳动上模盖锁紧阶梯轴。外盖外侧围设有若干个周向分布的下扳手孔,利于扳动外盖使内盖压紧切底凹模。弹性卸料装置主要用于轴承套圈切底完成后通过卸料板将工件与切底冲头脱离,利于机械手抓取工件至下工序加工;阶梯卸料拉杆大端位于阶梯通孔大端中且小端伸出阶梯通孔小端与卸料板连接,使卸料板在有限范围内上下活动;卸料压簧两端一一对应压住凸台阶上端和卸料板下端,利于卸料板复位。冲头高度调节垫片的厚度有0.5mm、1mm、2mm、5mm、10mm,利于按照调整需求选用合适的冲头高度调节垫片即可达到调整冲头高度的目的。高度调整垫片的厚度有0.5mm、1mm、2mm、5mm、10mm,利于按照调整需求选用合适的高度调整垫片即可达到调整工件高度的目的。上模板上设有三组分别用于连接切底工装、镦粗模具和反挤压模具的上模座的上螺栓孔组,下模板上设有三组分别用于连接切底工装、镦粗模具和反挤压模具的下模座的下螺栓孔组,利于根据锻造自动化需要分别连接切底、镦粗、反挤压三个工位的切底工装、镦粗模具和反挤压模具。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滑块处于下死点位置)。
16.图中:上模座1,上模板2,下模板3,料芯出孔4,下模座5,安装孔6,冲头高度调节垫片7,阶梯轴8,上模盖9,冲头10,切底凹模11,卸料板12,卸料套13,上扳手孔15,容置孔16,高度调整垫片17,隔圈18,工件定位中孔19,锥台形斜面20,内盖21,外盖22,下扳手孔23,阶梯通孔24,凸台阶25,卸料拉杆套26,阶梯卸料拉杆27,卸料压簧28,滑块29,工作台板30,轴承套圈31。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18.如附图1所示: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切底工装,包括:下端装有上模座1的上模板2,下
模板3,设有料芯出孔4且装于下模板3上端的下模座5,设于上模座1下端的安装孔6,两个置于安装孔6中且直径与安装孔6直径间隙配合的冲头高度调节垫片7,大端上端位于安装孔6中的阶梯轴8,压住阶梯轴8大端下侧且与上模座1外侧围螺接的上模盖9,上端与阶梯轴8下端螺接的冲头10,装于下模座5上端且设有与冲头10适配的切底凹模11的可调切底模,装于下模板3上端且设有卸料板12的弹性卸料装置;卸料板12装有套在阶梯轴8小端外的卸料套13。
19.所述的上模盖9外侧围设有四个周向均布的上扳手孔15。
20.所述的可调切底模包括:设于下模座5上端的容置孔16,置于容置孔16中且支承住切底凹模11的高度调整垫片17,压住切底凹模11上端且与下模座5可拆卸连接的下模盖,设于下模盖下端且下端插入容置孔16侧围和切底凹模11外侧围之间的隔圈18;下模盖设有工件定位中孔19;高度调整垫片17的直径与容置孔16直径间隙配合;隔圈18的外径与容置孔16的直径过渡配合;隔圈18的内径与切底凹模11的外径过渡配合。
2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模盖包括:外侧围上端设有锥台形斜面20的内盖21,设有压住锥台形斜面20的锥台形通孔且与下模座5外侧围上部螺接的外盖22;工件定位中孔19位于内盖21上,隔圈18上端与内盖21下端一体构成连接。
22.所述的外盖22外侧围设有四个周向均布的下扳手孔23。
23.所述的高度调整垫片17的厚度有0.5mm、1mm、2mm、5mm、10mm。本实施例中,高度调整垫片17的厚度为10mm。
24.所述的弹性卸料装置包括:两个沿下模座5周向均布的弹性支承组件;弹性支承组件包括:设有小端与上端贯通的阶梯通孔24且下端设有与下模板3上端螺接的凸台阶25的卸料拉杆套26,大端位于阶梯通孔24大端中且小端伸出阶梯通孔24小端与卸料板12螺接的阶梯卸料拉杆27,套在卸料拉杆套26和阶梯卸料拉杆27外且两端一一对应压住凸台阶25上端和卸料板12下端的卸料压簧28。
25.所述的冲头高度调节垫片7的厚度有0.5mm、1mm、2mm、5mm、10mm。本实施例中,一个冲头高度调节垫片7的厚度为10mm,另一个冲头高度调节垫片7的厚度为5mm。
26.所述的轴承套圈锻造切底工装使用时,上模板2与锻造切底设备的滑块29螺接,下模板3与锻造切底设备的工作台板30螺接,轴承套圈31下端位于工件定位中孔19中定位。
27.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或技术数据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例,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进行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的,因此这些本实用新型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