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快速使用和收纳的柜式健身器械。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健身场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室内健身器械,一种是室外健身路径。但这两种场所的健身器械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随意的搬动,搬动起来非常的费时费力。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移动的集装箱健身舱,就是将健身器械置于集装箱内,可以通过移动集装箱来实现可移动健身房的效果,这样可以实现随时随处健身的效果,例如人们可以在组织某些活动或者家人朋友外出相聚时,将装有健身器械的集装箱健身仓搬至户外,享受户外健身的乐趣。虽然集装箱健身舱解决了健身器械远程搬运的不便,但目前使用的健身舱与健身架之间的设计在使用和收纳上还是不便于人们在户外快速操作,当在户外使用健身舱时,需要将用于锻炼的健身架从集装箱中搬出室外,再进行固定安装,当使用完毕后,再将健身架拆卸下来便于放回集装箱收纳,整个过程非常的费时费力,为户外健身带来了很多不便,影响了使用者户外健身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集装箱健身舱的健身架在使用和拆卸时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快速使用和收纳的柜式健身器械,该可快速使用和收纳的柜式健身器械具有可快速使用和快速收纳健身架的功能。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快速使用和收纳的柜式健身器械,包括可移动的箱体和健身架所述健身架包括两个立式框架,所述两个立式框架对称地安装于所述箱体的接近箱门处的两侧,所述两个立式框架设置为:向外侧旋转打开可延伸出所述箱体之外,向内侧旋转关闭可收纳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立式框架的定位装置。
5.优选地,所述立式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立柱,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箱体内侧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立柱连接在一起。
6.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插销和固定于箱体底部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开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圆心位于同一圆上,所述下横梁上设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插销孔,所述插销设置为可从上而下穿过所述下横梁的插销孔后,固定于所述定位孔内。
7.优选地,所述立柱包括外管和位于所述外管内且可相对所述外管上下移动地伸缩管,所述外管和所述伸缩管之间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8.优选地,所述伸缩管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为可限制所述伸缩管全部进入所述外管内。
9.本实用新型可快速使用和收纳的柜式健身器械,通过两个可旋转地安装于箱体箱
门处的立式框架和限制立式框架旋转的定位装置,实现了可快速使用和收纳健身架的功能,使得人们室外健身变得更加便捷,提升了室外健身的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室外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框架的局部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收纳状态下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立式框架在收纳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
14.附图标记说明
15.1箱体,2立式框架,21上横梁,22下横梁,23立柱,231外管,232伸缩管,233底座,3定位装置,31插销,32定位板,320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17.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说明书附图1中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结构轮廓的内、外。
18.本实用新型可快速使用和收纳的柜式健身器械,包括可移动的箱体1和健身架,健身架包括两个立式框架2,两个立式框架2对称地安装于箱体1的接近箱门处的两侧,两个立式框架2设置为:向外侧旋转打开可延伸出箱体1之外,向内侧旋转关闭可收纳于箱体1内,箱体1内还设有立式框架2的定位装置3。当柜式健身器械被运至室外后,打开可移动箱体1的箱门,此时两个立式框架2都位于箱体1的箱门口处且处于收纳状态,然后分别向外旋转两个立式框架2,两个立式框架2分别被向外打开并延伸至箱体1外侧,确保两个立式框架2旋转至适合训练的角度后,通过定位装置3来固定与其相对应的立式框架2,立式框架2无法继续旋转,待立式框架2固定好后,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利用延伸出箱体1外侧的两个立式框架2进行相应的健身训练。当训练结束后,打开定位装置3,然后分别向内侧旋转立式框架2,使得立式框架2收回箱体1内,然后再通过定位装置3进行固定防止其继续旋转。本实用新型可快速使用和收纳的柜式健身器械,实现了健身架快速打开使用和快速关闭收纳的功能,可大大节省训练者安装健身架的时间,且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用户的训练体验,使人们在享受室外新鲜空气的同时,还可以便捷的进行健身训练。优选地,箱体1选用双开门式集装箱。
19.立式框架2可设计为各种框架机构,为了简化结构,立式框架2包括上横梁21、下横梁22和立柱23,上横梁21和下横梁22的一端分别铰接于箱体1内侧的顶部和底部,上横梁21和下横梁22的另一端通过立柱23连接在一起。优选地,上横梁21、下横梁22和立柱23均为方形钢管,且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打开或者关闭立式框架2时,只需用手握住立柱23就可以轻松将立式框架2旋转至打开或者关闭状态。
20.定位装置3包括插销31和固定于箱体1底部的定位板32,定位板32上开有与插销31配合的多个定位孔320,定位孔320的圆心位于同一圆上,下横梁22上设有与插销31配合的插销孔,插销31设置为可从上而下穿过下横梁22的插销孔后,固定于定位孔320内。优选地,
下横梁22铰接于定位板32上,定位板32为扇形板,定位板32通过连接架固定于箱体1内的底部。在旋转立式框架2时,将插销31插入下横梁22的插销孔和与其对应的定位孔320内,可快速将立式框架2固定在所需要的训练角度上。
21.立式框架2向外旋转延伸至箱体1外侧后,因为箱体1的底部与室外地面存在一定高度差,使得立式框架2在打开后其立柱23的底部不能直接接触到室外地面,为了解决与底面高度差的问题,立柱23包括外管231和位于外管231内且可相对外管231上下移动地伸缩管232,外管231和伸缩管232之间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当立式框架2打开后,将立柱23的伸缩管232向下拉出至接触底面,然后通过固定件将伸缩管232与外管231固定在一起,防止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固定件可以选用销子或者螺栓等连接件。
22.进一步地,为了确保立柱23的底部在地面上更加稳定,伸缩管232的底部连接有底座233,底座233设置为可限制伸缩管232全部进入外管231内。底座223优选为圆形板,其面积大于外管231的横截面积,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伸缩管232缩入外管231内而不容易被取出,同时还可以增加立柱23与室外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立式框架2的结构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2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