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框和转运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105



1.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片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隔板框和转运结构。


背景技术:

2.ic载板是芯片封装的主要载体,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对ic载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生产ic载板时,需要对ic载板进行转运。由于ic载板的基材很薄,且其制作工艺特殊,ic载板表面的阻焊油墨喷涂上去后不会立刻干,这样在叠放ic载板时,相邻ic载板间的油墨会发生粘连,造成ic载板的板面形成印记,影响外观甚至ic载板的功能,而大大增加不良率。目前用的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在相邻ic载板间放置隔板胶片或者薄膜。
3.然而,由于ic载板的板面上的油墨没有干,用隔板胶片或着薄膜进行隔板处理后,虽然可以减少相邻ic载板间的板面粘连印记,但在取放薄膜和胶片的时候容易擦伤ic载板的板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隔板框和转运结构,能够有效分隔相邻的ic载板,有效避免因相邻ic载板间的板面粘连印记及取放薄膜和胶片时对ic载板板面的刮伤。
5.为了实现上有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板框,适用于承载ic载板,其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包括若干边框,所有所述边框共同围成框状结构,所述框状结构具有避让部,所述ic载板承载于所述隔板本体上时,所述ic载板的边沿部分承载在所述边框上,所述ic载板除边沿以外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避让部上方。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ic载板承载于所述隔板本体上时,所述ic载板的边沿部分承载在所述边框上,所述ic载板除边沿以外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避让部上方,能够有效分隔相邻的ic载板,有效避免因相邻ic载板间的板面粘连印记及取放薄膜和胶片时对ic载板板面的刮伤。
7.较佳地,所有所述边框一体成型为所述框状结构。
8.较佳地,所述边框为pe和pp的混合件。
9.较佳地,所述隔板本体的厚度为0.25mm。
10.较佳地,所述边框的宽度为12mm。
11.较佳地,所述框状结构为矩形框状结构。
12.较佳地,所述框状结构的外长为610mm,外宽为510mm。
13.较佳地,所述框状结构的内长为586mm,内宽为486mm。
14.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转运结构,其包括多个ic载板和多个如上所述的隔板框,每一所述ic载板承载在一所述隔板框上以形成转运单体,所有转运单体依次叠置后形成所述转运结构。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隔板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18.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转运结构100包括多个ic载板20和多个隔板框10,每一ic载板20承载在一隔板框10上以形成转运单体,所有转运单体依次叠置后形成转运结构100,该转运结构100中的相邻的ic载板20能够实现有效分隔,有效避免因相邻ic载板20间的板面粘连印记及取放薄膜和胶片时对ic载板20板面的刮伤。
19.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隔板框10适用于承载ic载板20,其包括隔板本体,隔板本体包括若干边框11,所有边框11共同围成框状结构,框状结构具有避让部12,ic载板20承载于隔板本体上时,ic载板20的边沿部分承载在边框11上,ic载板20除边沿以外的其余部分位于避让部12上方。
20.较佳地,所有边框11一体成型为框状结构,以降低隔板框10的制作工序,且无需对各个边框11进行独立组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个边框11可以通过卡扣结构、铆接结构、螺栓螺杆结构等方式装配成为框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21.较佳地,边框11为pe和pp的混合件。可以理解的是,pe为聚乙烯,pp为聚丙烯,边框11以pe作为主要材料,加入适当比例的pp混合后以制得边框11,上述混合件制得的边框11具有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等特点,能够有效长期用于ic载板20的转运工序中。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边框11还可以由其他不易刮花ic载板20的材料制成,在此不做限定。
22.较佳地,隔板本体的厚度为0.25mm,以确保相邻ic载板20能够被有效分隔,且保证转运单体的厚度不会过大。
23.较佳地,边框11的宽度为12mm。ic载板20承载于隔板本体上时,ic载板20的边沿约12mm的部分承载并完全贴合在整个边框11上,ic载板20除边沿以外的其余部分位于避让部12上方,以保证相邻ic载板20对应避让部12的部分能够被有效分隔,防止相邻ic载板20的板面粘连。实际使用中,ic载板20的边沿位置为预留部,不会制作具体线路图形,因此,ic载板20的边沿位置承载在边框11上,不会对ic载板20的电性能造成影响。
24.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框状结构为矩形框状结构。较佳地,框状结构的外长为610mm,外宽为510mm。框状结构的内长为586mm,内宽为486mm。通过上述设置,以使本隔板框10能够配适常用的ic载板20尺寸。当然,框状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矩形框状结构的尺寸也可以为其他,以满足其他类型的ic载板20的转运需求。
25.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ic载板20承载于隔板本体上时,ic载板20的边沿部分承载在边框11上,ic载板20除边沿以外的其余部分位于避让部12上方,能够有效分隔相邻的ic载板20,有效避免因相邻ic载板20间的板面粘连印记及取放薄膜和胶片时对ic载板20板面的刮伤。
2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隔板框,适用于承载ic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包括若干边框,所有所述边框共同围成框状结构,所述框状结构具有避让部,所述ic载板承载于所述隔板本体上时,所述ic载板的边沿部分承载在所述边框上,所述i c载板除边沿以外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避让部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框,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边框一体成型为所述框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为pe和pp的混合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本体的厚度为0.25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宽度为12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状结构为矩形框状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板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状结构的外长为610mm,外宽为510mm。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板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状结构的内长为586mm,内宽为486mm。9.一种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ic载板和多个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板框,每一所述ic载板承载在一所述隔板框上以形成转运单体,所有转运单体依次叠置后形成所述转运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隔板框和转运结构,适用于承载IC载板,该隔板框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包括若干边框,所有所述边框共同围成框状结构,所述框状结构具有避让部,所述IC载板承载于所述隔板本体上时,所述IC载板的边沿部分承载在所述边框上,所述IC载板除边沿以外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避让部上方;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分隔相邻的IC载板,有效避免因相邻IC载板间的板面粘连印记及取放薄膜和胶片时对IC载板板面的刮伤。板板面的刮伤。板板面的刮伤。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航明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