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盛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快速夹饭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的餐饮行业一般是使用勺子、夹勺、碗来进行盛饭或夹饭,在将饭装盘后再进行定型,以便在盘中留出空间放置菜肴。
3.但是一般常用的勺子、夹勺或碗的工作效率不高,在工作人员较少、队伍较长的情况下,装饭有饭的盘子会越来越供不应求,而工作人员的盛饭效率被使用的设备所限制,导致餐馆的工作效率下降、收益降低,排队的消费者等待的时间过长。而对于饭堂而言,更是需要进行饭的快速装盘,并且一般不需要对饭进行二次定型加工。
4.再是,使用现有的勺子、夹勺或碗进行长时间工作时,工作人员的手臂需要长时间伸着并托着工具,对手臂、手腕的负担较大,导致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较差。
5.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以上一种或多种问题的快速夹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夹饭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夹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饭件,所述装饭件的下端面设置有装饭凹槽,所述装饭件上设置有透气槽,所述透气槽与所述装饭凹槽连通;
7.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滑动安装在所述装饭凹槽内,所述活动板与所述装饭凹槽配合;
8.手柄,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臂,所述手柄通过所述支臂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饭件的上端面;
9.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手柄上;
10.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装饭件将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此为基础。
11.进一步地,还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手柄和所述装饭件;所述活动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滑杆穿过所述通孔。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滑杆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所述手柄和所述活动件上。
13.进一步地,所述支臂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杆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活动件被所述滑槽所导向。
14.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的下端面设置有凸起;所述透气槽设置在所述装饭件的上端面;所述手柄呈u字型;所述连接件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所述支臂的下端部焊接在所述装饭件的上端面。
15.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价值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装饭件、所述活动板、所述
手柄、所述活动件以及其他部件通过巧妙的结构连接在一起,实现了通过握持所述活动件来进行饭的夹取,使用上方便快捷、省力,并且便于清洁和不易沾饭;通过设置所述弹簧能够进行快速的复位,省去使用者推动所述活动件复位的步骤,配合所述凸起能够留出手指通过的空隙,以便于使用,同时所述凸起还能够起到避免夹伤的作用;操作上顺滑、轻巧,结构上简洁实用。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夹饭装置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夹饭装置的俯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夹饭装置的俯视图a-a方向的剖视图。
19.【附图标记】
20.101
···
装饭件
21.102
···
装饭凹槽
22.103
···
透气槽
23.110
···
活动板
24.201
···
手柄
25.210
···
支臂
26.211
···
滑槽
27.301
···
滑杆
28.401
···
弹簧
29.501
···
活动件
30.502
···
通孔
31.510
···
凸起
32.601
···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限制。
34.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夹饭装置,其包括:装饭件101,所述装饭件101的下端面设置有装饭凹槽102,所述装饭件101上设置有透气槽103,所述透气槽103与所述装饭凹槽102连通;
35.活动板110,所述活动板110滑动安装在所述装饭凹槽102内,所述活动板110与所述装饭凹槽102的形状、大小配合,所述活动板110的厚度一般较薄;
36.手柄201,所述手柄2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臂210,所述手柄201通过所述支臂210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饭件101的上端面;
37.活动件501,所述活动件501滑动安装在所述手柄201上;
38.连接件601,所述连接件601穿过所述装饭件101将所述活动件501与所述活动板110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活动件601能够带着所述活动板110在所述装饭凹槽102内进行上下滑动。
3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手指握持所述活动件501,拉着所述活动件501往上移动,使得所述活动板110上移并在所述装饭凹槽102内产生一定的负压,此时通过所述手柄201将所述装饭件101往饭桶内压下,即可实现饭的夹取/吸取,随后推动所述活动件501往下移动复位,实现饭在盘子上的卸下;所述透气槽103在所述活动板110移动的过程中排出所述装饭凹槽102内的空气,降低空气阻力和用于观察内部。所述连接件601一般在所述装饭件101上导向滑动。根据需要设置所述装饭凹槽102不同的形状,便可实现定型不同形状的饭。
40.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还有一种实施方式是,包括:滑杆301,所述滑杆3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手柄201和所述装饭件101;所述活动件501上设置有通孔502,所述滑杆301穿过所述通孔502;所述滑杆301的作用是导向所述活动件501的移动。还包括:弹簧401,所述弹簧401套设在所述滑杆301上,所述弹簧401的两端分别抵在所述手柄201和所述活动件501上;所述弹簧401的作用是使得所述活动件501、所述活动板110能够快速进行复位。如:将所述活动件501和所述手柄201握持在一起进行夹饭,在卸饭时仅需松开所述活动件501,所述活动件501、所述活动板110便在所述弹簧110的作用下复位并将所述装饭凹槽102内的饭推出到盘子上。
41.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所述支臂210上设置有滑槽211,所述滑杆301设置在所述滑槽211内;所述活动件501被所述滑槽211所导向。
42.需要指出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活动件501下端面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凸起510,所述通孔502也可以对称设置在所述活动件501的两端上,并且所述通孔502穿过所述凸起510,以便于配合所述滑槽211实现隐藏所述滑杆301、所述弹簧401、所述凸起510,进而使得外形美观、降低机械伤人的几率和降低外物卡涩内部构件的风险。所述凸起510的作用是:使得所述活动件501与所述装饭件101的上端面之间留出空隙,空隙用于手指穿过,进而便于使用者握持,同时能够避免所述活动件501复位时将使用者的手指夹伤;所述活动件501上也可以设置有指槽用于握持。
43.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说所述透气槽103设置在所述装饭件101的上端面,以便于观察内部和排气。所述手柄201一般呈u字型设置;为了保障所述活动件501与所述活动板110之间的连接稳定,所述连接件601一般设置有两个及以上。特别指出的是,所述支臂210的下端部焊接在所述装饭件101的上端面,以及所述滑杆301的安装一般也是焊接(其下端焊接在所述装饭件101上);在使用螺丝或直接进行卡接安装时,长时间使用下固定连接的螺丝或卡接处会出现松动,甚至是摩擦出金属粉末,这些金属粉末会在装饭过程中进而到饭中,影响食物品质。因此能够与所述装饭凹槽102密切连接的部件一般使用焊接。
4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的手指穿过所述凸起510与所述装饭件101的上端面形成的空隙,将所述活动件501与所述手柄201握持起来,然后将所述活动件501和所述手柄201握持在一起,期间所述活动板110往所述装饭凹槽102上侧移动,所述透气槽103排出所述装饭凹槽102内的空气以降低阻力,使得所述装饭凹槽102和饭面之间形成一定的负压,随后将所述装饭件101往饭桶内压下实现饭的夹取;松开握持着的所述活动件501和所述手
柄201,所述活动件501、所述活动板110在所述弹簧401的作用下复位并将所述装饭凹槽102内夹取的饭推出到盘子上。
4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装饭件101、所述活动板110、所述手柄201、所述活动件501以及其他部件通过巧妙的结构连接在一起,实现了通过握持所述活动件来进行饭的夹取,使用上方便快捷、省力,并且便于清洁和不易沾饭;通过设置所述弹簧能够进行快速的复位,省去使用者推动所述活动件复位的步骤,配合所述凸起能够留出手指通过的空隙,以便于使用,同时所述凸起还能够起到避免夹伤的作用;操作上顺滑、轻巧,结构上简洁实用。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价值。
4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