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1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船舶建造过程中,为了方便各船体分段的翻身及运输,根据建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会在各个船体分段上安装大量吊耳,来配合吊装使用。其中绝大多数吊耳在吊装完成后拆除,然而有一小部分吊耳,由于其在船舶后续使用过程中仍有一定利用价值,因此不做拆除处理,作为零部件永久安装在船舶上。
3.目前,针对船舶上的永久保留吊耳,只能进行无损探伤,验证其焊道内部是否存在焊接缺陷,而无法论证其力学性能的可靠性,以及不能准确验证其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服役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
5.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包括:安装有永久保留吊耳的船体分段、拉力传感器、下层承载板、上层承载板、弹性连接件以及提供向上牵引力的吊钩,
6.船体分段的底部通过固定柱固定在水平面上;下层承载板的底面与永久保留吊耳通过第一钢丝连接,拉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钢丝上;上层承载板与下层承载板上下平行设置,且上层承载板的重心与下层承载板的重心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重合,上层承载板与下层承载板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上层承载板的上表面与吊钩通过第二钢丝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下两层承载板分别辅助连接吊钩、弹性连接件以及永久保留吊耳,保证了试验时永久保留吊耳受力均匀、缓慢且安全可靠,利用弹性连接件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的特性,对试验过程中永久保留吊耳承载的拉力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准确验证其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服役条件。
8.可选的,弹性连接件上安装有线性位移传感器;通过线性位移传感器来检测弹性连接件的伸长量,进而利用伸长量计算永久保留吊耳承受的拉力,与拉力传感器的试验数据相互印证,进一步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9.可选的,弹性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连接件之间并行设置且以上层承载板的重心与下层承载板的重心之间的连线对称分布;以重心对称的方式布置,确保其同时受力、均匀拉伸,避免试验时受力不均的可能。
10.可选的,下层承载板和上层承载板为尺寸相同的方形钢板。
附图说明
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14.其中,永久保留吊耳1、船体分段2、拉力传感器3、下层承载板4、上层承载板5、弹性连接件6、吊钩7、固定柱8、第一钢丝9、第二钢丝10、线性位移传感器11。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6.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包括:安装有永久保留吊耳1的船体分段2、拉力传感器3、下层承载板4、上层承载板5、弹性连接件6以及提供向上牵引力的吊钩7,其中,
17.船体分段1的底部通过固定柱8固定在水平面上;下层承载板4的底面与永久保留吊耳1通过第一钢丝9连接,拉力传感器3安装在第一钢丝9上;上层承载板5与下层承载板4上下平行设置,且上层承载板5的重心与下层承载板4的重心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重合,上层承载板5与下层承载板4通过弹性连接件6连接;上层承载板5的上表面与吊钩7通过第二钢丝10连接。
18.在实施中,弹性连接件6可以采用弹簧;下层承载板4和上层承载板5为尺寸相同的方形钢板;第二钢丝10的数量可以为4根,分别连接上层承载板5的4个角和吊钩7。
19.弹性连接件6上安装有线性位移传感器11;通过线性位移传感器11来检测弹性连接件6的伸长量,进而利用伸长量计算永久保留吊耳1承受的拉力,与拉力传感器3的试验数据相互印证,进一步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0.弹性连接件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具体的可以为4个,多个弹性连接件6之间并行设置且以上层承载板5的重心与下层承载板4的重心之间的连线对称分布;以重心对称的方式布置,确保其同时受力、均匀拉伸,避免试验时受力不均的可能。
21.在对永久保留吊耳1承载能力进行试验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永久保留吊耳1的最大设计承载力来确定出试验最大拉力,根据试验最大拉力来选配量程适合的拉力传感器3和弹簧,以及根据弹簧的规格来选定合适的线性位移传感器11安装在弹簧上;
22.之后将船体分段2通过固定柱8固定在水平面上后,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组装好试验装置;
23.最后通过缓慢提高吊钩7的高度,以对永久保留吊耳1施加载荷,直至达到试验最大拉力,达到试验最大拉力后吊钩7不动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完成试验后,拆除试验装置。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包括:安装有永久保留吊耳的船体分段、拉力传感器、下层承载板、上层承载板、弹性连接件以及提供向上牵引力的吊钩,其特征在于,船体分段的底部通过固定柱固定在水平面上;下层承载板的底面与永久保留吊耳通过第一钢丝连接,拉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钢丝上;上层承载板与下层承载板上下平行设置,且上层承载板的重心与下层承载板的重心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重合,上层承载板与下层承载板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上层承载板的上表面与吊钩通过第二钢丝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连接件上安装有线性位移传感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连接件之间并行设置且以上层承载板的重心与下层承载板的重心之间的连线对称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层承载板和上层承载板为尺寸相同的方形钢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用永久保留吊耳承载能力试验装置,包括:安装有永久保留吊耳的船体分段、拉力传感器、下层承载板、上层承载板、弹性连接件以及提供向上牵引力的吊钩,船体分段的底部通过固定柱固定在水平面上;下层承载板的底面与永久保留吊耳通过第一钢丝连接,拉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钢丝上;上层承载板与下层承载板上下平行设置,且上层承载板的重心与下层承载板的重心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重合,上层承载板与下层承载板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上层承载板的上表面与吊钩通过第二钢丝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对试验过程中永久保留吊耳承载的拉力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准确验证其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服役条件。役条件。役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夏晶宇 刘露 于德庆 田庆刚 李岩 李毅 贺鸿飞 蒋源 张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