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泡刺破装置及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12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泡刺破装置及具有该铝泡刺破装置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微流控芯片最初起源于分析化学领域,是一种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在数平方里米的基片,制作出微通道网络结构及其它功能单元,以实现集微量样品制备、进样、反应、分离及检测于一体的快速、高效、低耗的微型分析实验装置,随着微电子及微机械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迅猛,并开始在化学、生命科学及医院器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微流控芯片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具有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目前,微流控芯片是一种集成多个实验步骤的芯片,其上一般设有以一定规则排列的微小尺寸流道和腔室,不同的试剂按照一定的顺序释放,并通过不同流道流入指定腔室,完成指定的生化反应,以实现样品制备和检测等目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及设于基板上的多个铝泡、反应室和检测室,铝泡中存储有用于诊断时所需的反应试剂,反应室用于供反应试剂与样本执行一定的操作,如搅拌混合等等,检测室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目标分析物。目前,在检测设备中,用于刺破铝泡的刺破机构通常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其他部件的安装与摆放,使得最终检测设备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减少空间占用的铝泡刺破装置,同时,还提供一种具有该铝泡刺破装置的检测设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泡刺破装置,所述铝泡刺破装置包括:
5.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侧面,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装配孔;
6.至少一个丝杆,每个装配孔中安装一丝杆,每个丝杆包括装设于所述装配孔内的丝杆本体和套设于所述丝杆本体外部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本体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母可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
7.至少一个驱动机构,每个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侧面上,且每个驱动机构对应与一螺母相连;
8.至少一个顶推件,每个所述顶推件对应与一丝杆本体相连,且每个顶推件上设有便于刺破铝泡的尖锐部。
9.优选地,所述铝泡刺破装置还包括弹性缓冲组件,所述顶推件通过所述弹性缓冲组件与对应的丝杆本体相连。
10.优选地,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
11.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收容孔;
12.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收容孔中并与伸入所述收容孔中的顶推件相抵接。
13.优选地,所述丝杆本体上设有限位凸环,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丝本体的外部,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环相抵接,相对端所述收容孔的内壁相抵接。
14.优选地,所述丝杆本体与所述顶推件处于非同一直线上。
15.优选地,所述铝泡刺破装置还包括限位开关,所述丝杆本体上设有所述限位开关相配合,以使限位开关输出控制信号的触发件。
16.优选地,所述触发件在所述丝杆本体上的位置可调。
17.优选地,所述螺母包括相连的螺母本体和第一伞齿轮。
18.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19.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与所述第一伞齿轮啮合连接;
20.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所述第二伞齿轮相连。
21.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检测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铝泡刺破装置。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铝泡刺破装置,通过设置尖锐部,能够实现铝泡的刺破处理,同时,通过将驱动机构设于基座的侧面上,以减少铝泡刺破装置整体在纵向上的占用空间,使得铝泡刺破装置整体的体积进一步减小,便于其他零部件的安装。
24.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设备,由于铝泡刺破装置可减少空间占用,因而可使该检测设备更加趋于小型化,便携。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揭示的铝泡刺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6.图2是图1的剖视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0、安装座,10a、第一端面,10b、第二端面,10c、侧面, 11、装配孔,20、丝杆,21、丝杆本体,22、螺母,221、螺母本体,222、第一伞齿轮,30、驱动机构,31、第二伞齿轮,32、动力源,40、顶推件, 41、尖锐部,50、弹性缓冲组件,51、连接座,52、弹性件,60、限位开关,70、触发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29.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揭示的铝泡刺破装置,用于对微流控芯片上的铝泡进行刺破处理,以使铝泡内的溶液可向外部流出。铝泡刺破装置包括安装座10、至少一个丝杆20、至少一个驱动机构30和至少一个顶推件40。其中,安装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0a 和第二端面10b及连接该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的侧面10c,安装座 10上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装配孔11,装配孔11可贯穿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中的任意一个,当然,装配孔11也可贯穿第一端面 10a和第二端面10b设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30.结合图1和图2所示,每个装配孔11中装配一个丝杆20,丝杆20包括丝杆本体21和
螺母22,丝杆本体21与对应的顶推件40相连,螺母22 套设于丝杆本体21的外部并与丝杆本体21螺纹连接,且螺母22可相对安装座10转动。实施时,螺母22通过轴承装配于装配孔11,螺母22在转动过程中,将旋转运动转换为丝杆本体21的直线运动,以使丝杆本体21可带动顶推件40移动。
31.进一步地,螺母22包括螺母本体221和第一伞齿轮222,第一伞齿轮 222与对应的驱动机构30啮合连接,驱动机构30通过第一伞齿轮222驱动螺母22整体旋转,螺母22旋转过程中驱动丝杆本体21移动。本实施例中,螺母本体221与第一伞齿轮222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母本体221与第一伞齿轮222也可采用分体式设计,通过相应连接件,如螺母22等,实现两者连接于一体。
32.结合图1和图2所示,每个驱动机构30装配于安装座10的侧面10c 上,并且每个驱动机构30对应一个丝杆20,每个驱动机构30与对应丝杆 20中的螺母22相连,以驱动螺母22转动。本实施例中,每个驱动机构30 包括第二伞齿轮31和动力源32,第二伞齿轮31与第一伞齿轮222啮合连接,动力源32与第二伞齿轮31相连。实施时,动力源32驱动第二伞齿轮 31转动,第二伞齿轮31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伞齿轮222驱动螺母22转动,螺母22进一步驱动丝杆本体21移动,丝杆本体21带动顶推件40移动至铝泡位置处,以顶推铝泡内的触点,使触点将铝泡刺破,铝泡内的液体可向外部里流出。
33.如图1所示,顶推件40整体呈柱状结构,其端部设有尖锐部41。通过设置尖锐部41,一方面可减少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也便于顶推件40 准确顶推触点,实现铝泡的刺破处理。
34.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顶推件40在顶推过程中因推力过大而造成微流控芯片的损坏,顶推件40与丝杆20采用弹性连接方式相连。本实施例中,顶推件40通过弹性缓冲组件50与丝杆20相连。具体地,弹性缓冲组件 50包括连接座51和弹性件52,连接座51与丝杆本体21相连,并且连接座51上设有收容孔,顶推件40的一端伸入所述收容孔中,弹性件52设于所述收容孔内与所述顶推件40相抵接。实施时,顶推件40顶推微流控芯片上的触点后,微流控芯片给予顶推件40一反作用力,顶推件40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挤压弹性件52,弹性件52受力后压缩,顶推件40进一步伸入装配孔11中,实现顶推件40的缓冲处理,避免造成微流控芯片的损坏。
35.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2套设于顶推件40的外部,顶推件40的外周面向外部凸起形成有限位凸环,弹性件52的一端与限位凸环相抵接,相对端与装配孔11的内壁相抵接,实现弹性件52抵接顶推件4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弹性件52的一端直接与顶推件40的端部相抵接,实现弹性件52抵接顶推件40,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36.进一步地,顶推件40通过弹性缓冲组件50与丝杆20连接后,顶推件 40与丝杆20不处于同一直线上,也即顶推件40与丝杆20错位设置。通过错位设置,一方面与铝泡的位置一一对应,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空间的占用,为其他部件留出让位空间。
37.如图2所示,为了准确控制丝杆本体21的移动位置,铝泡刺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开关60,每个限位开关60对应一个丝杆本体21,每个丝杆本体21上设有与对应的限位开关60相配合的触发件70。实施时,当触发件 70移动至限位开关60位置处时,触发件70可触发限位开关60,使限位开关60输出控制信号至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控制动力源32 停止工作,以准确控制丝杆本体21的移动位置。本实施例中,限位开关60 优
选接近开关。当然,在其他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可实现相同功能的限位开关60。
38.进一步地,触发件70位于丝杆本体21上的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一些应用场景中,丝杆本体21需要移动的距离较长,而一些应用场景中,丝杆本体21需要移动的距离较短,因而可通过调节触发件 70的位置,来控制丝杆20的移动的行程。
39.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检测设备,用于控制微流控芯片,以使微流控芯片进行目标物的检测,其包括所述铝泡刺破装置。由于铝泡刺破装置可减少空间的占用,因而可使检测设备更加趋于小型化,便携。
4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铝泡刺破装置,通过设置尖锐部,能够实现铝泡的刺破处理,同时,通过将驱动机构设于基座的侧面上,以减少铝泡刺破装置整体在纵向上的占用空间,使得铝泡刺破装置整体的体积进一步减小,便于其他零部件的安装。
41.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设备,由于铝泡刺破装置可减少空间占用,因而可使该检测设备更加趋于小型化,便携。
4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