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117


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背光源与电路板装配后,特别是与空调遥控器的电路板装配后,由于电路板上的指示灯位于背光源下方,指示灯工作时其发出的光线在投射在背光源上产生光斑干扰背光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克服现有背光源与电路板组装后,电路板上的指示灯干扰背光源的问题。
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包括电路板和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导光组件,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指示灯,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指示灯相对设置的遮光膜,所述指示灯在所述导光组件上的正投影全部落在所述遮光膜内。
6.如上所述的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所述遮光膜延伸至所述导光组件背对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7.如上所述的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所述导光组件包括插接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形成间隙的底托和设置在所述底托背对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上的导光板。
8.如上所述的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所述底托上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电路板插接配合的支撑腿,多个所述支撑腿在所述底托的周侧间隔分布。
9.如上所述的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所述底托上形成有使其与所述电路板形成间歇的第二延伸部。
10.如上所述的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所述底托背对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光板形状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11.如上所述的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所述导光板外漏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有扩散膜。
12.如上所述的防灯光干扰的背光源组合结构,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供所述指示灯插入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至少开口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导光组件相对的一侧以及所述电路板的周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光组件与指示灯相对的一侧设置用于遮挡其光线的遮光膜,避免指示灯工作时发出的光线对导光组件造成干扰。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路板与导光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组件贴有扩散膜的俯视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组件的仰视图;
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组件的俯视图;
20.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的俯视图;
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的主视图;
23.图8为图6中b-b处的剖视图;
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6.如图1-9所示的便于装配的背光源组合结构,包括集成有光源3的电路板1和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电路板1上的导光组件2,所述导光组件2包括形成有透光面(图中未标出)的导光板22,所述导光板22设于所述光源3一侧用于将所述光源3发出的光线导至所述透光面。此结构通过将光源移至电路板,避免了组装时光源与电路板的焊线,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良品率。
27.优选地,所述导光板22位于所述光源3发光方向的周侧。通过在所述光源3发光方向的周侧设置所述导光板22,既实现了所述导光板22的导光,又避免了所述光源3直接照射所述导光板22使所述导光板22边缘形成光团,影响导光效果。
28.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述导光板22包括形成有所述透光面的背光部223和与所述背光部223呈夹角设置用于将所述光源3发出的光线导至所述背光部223的导光部221,所述导光部221设置在所述背光部223靠近所述光源3的一侧并朝所述光源3方向延伸。所述导光部221与所述背光部223不共面。优选地,所述背光部223与发光方向垂直,所述导光部221与发光方向平行。由图可知,所述导光板22呈l型。其中,所述导光部221在吸收了所述光源3的光线后在与所述背光部223的交界处形成光带,实现了光线的聚集,实现向所述背光部223导光的同时,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使所述背光部223的导光效果更佳。
29.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导光部221上形成有用于聚光的导光柱222,所述导光柱222朝所述光源3方向延伸。此结构有利于提高所述导光部221的聚光能力,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30.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导光柱222呈锯齿状,且所述导光柱2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光柱222在所述导光部221上形成锯齿面。此结构有利于提高所述导光部221的聚光能力,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31.具体地,两所述导光柱222之间的齿距为0.2mm-0.3mm。优选地,两所述导光柱222之间的齿距为0.25mm。
32.具体地,所述导光柱222的齿深为0.05mm-0.1mm。优选地,所述导光柱222的齿深为0.08mm。
33.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背光部223上形成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散射凸点224。具体地,所述散射凸点224位于所述背光部223下侧。此设置有利于光线的散射,提高所述背光部223导光的均匀性。
34.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导光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上用于支撑所述导光板22的底托21,所述底托21上形成有用于围设所述光源3的导光孔211,所述导光部221沿所述导光孔211的内壁朝所述光源3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导光孔211的设置形成了一个聚光腔,此设置可避免光线外漏,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35.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导光孔211在其径向朝外的方向上逐渐收窄。由图可知,所述导光孔211的径向截面为梯形。此结构有利于聚光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36.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底托21背对所述电路板1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背光部223形状配合的安装槽214,所述安装槽214与所述导光孔211连通,所述安装槽214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背光部223的厚度。此设置实现了所述背光部223周侧的遮挡,克服了现有背光源中采用遮光纸进行遮挡,装配复杂,耗时费力的问题。
37.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底托21与所述电路板1相对的一侧设有支撑腿212,所述电路板1上形成有供所述支撑腿212插入的安装孔,所述支撑腿212和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腿212沿所述底托21的周侧间隔分布。此设置实现了所述导光组件2与所述电路板1的可拆卸连接,且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38.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底托21上形成有使其与所述电路板1间形成间歇的第二延伸部213。此设置有利于所述电路板1的散热,且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39.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电路板1上设有指示灯5,所述导光组件2与所述电路板1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指示灯5相对设置的遮光膜6,所述指示灯5在所述导光组件2上的正投影全部落在所述遮光膜6内。优选地,所述遮光膜6为亮银龙。此设置可避免所述指示灯5工作时发出的光线对所述导光组件2造成干扰,保证所述导光组件2的导光效果。
40.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遮光膜6延伸至所述导光组件2背对所述电路板1的一侧。即所述遮光膜6由所述导光组件2下侧延伸至所述导光组件2的上侧。此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遮光膜6的遮光能力,避免所述指示灯5发出的光线由所述导光组件2的周侧进入所述导光组件2对所述导光组件2造成干扰。同时,提高所述遮光膜6与所述导光组件2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所述遮光膜6脱落。
41.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电路板1上形成有供所述指示灯5插入的让位槽7,所述让位槽7至少开口于所述电路板1与所述导光组件2相对的一侧以及所述电路板1的周侧。此设置有利于装配空间的节约,且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42.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背光部223外露与所述安装槽214的一侧设有扩散膜4。此设置有利于导光效果的提高。
43.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扩散膜4上设有沿所述
导光板22周侧延伸的第一遮光带8。优选地,所述第一遮光带8沿所述导光板22周侧延伸形成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角倒圆角。在所述导光板22边缘导光不均匀形成光斑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遮光带8的设置可避免光斑外露,保证所述导光板22的导光效果。
44.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扩散膜4上设有用于遮挡所述导光孔211的第二遮光带9,所述导光孔211在所述扩散膜4上的正投影全部落在所述第二遮光带9上。此设置可避免漏光,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45.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圆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6.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技术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技术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