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131



1.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齿轮泵。


背景技术:

2.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
3.现有技术cn 207879597 u公开了一种齿轮泵壳体散热结构,包括齿轮泵壳体本体,齿轮泵壳体本体的圆周方向上等距设有散热板。但该技术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仅依靠壳体上的散热板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一般,无法使齿轮泵实现高效的耐高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齿轮泵,其通过散热壳体对齿轮泵内部进行冷却,能够显著提高齿轮泵的散热效果,使齿轮泵在工作时更加耐高温。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耐高温齿轮泵,包括散热壳体,散热壳体内设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散热壳体一侧为吸油区、另一侧为压油区;散热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外壳向外弯折形成周向分布的散热筋,内壳和外壳的散热筋之间的空腔内设有冷却管,冷却管与外壳一侧的进液管、出液管连接,外壳的散热筋上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为y型。本技术通过利用内壳、外壳、散热筋、冷却管一起配合进行散热,能提高散热效果,使齿轮泵在工作时更加耐高温,在使用时有着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6.进一步地,内壳、外壳和散热翅片均由铝型材制成,铝型材具有质量轻、导热性好、耐腐蚀等优点,且具有较高的可焊性以及中等的强度,能够使内壳、外壳和散热翅片便于加工。散热筋为外壳一体冲压成型,生产方便、成本低,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散热筋为u型,结构简单、美观,且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
7.进一步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位置相对应,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啮合连接;吸油区和压油区呈一条水平线设置。主动轮转动时啮合使从动轮也进行转动,随着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转动进而实现液体从吸油区进入,然后从压油区被排出。
8.进一步地,外壳外侧涂覆有碳纳米散热涂层,碳纳米散热涂层的厚度为1-2mm。可以有效提高外壳表面的热辐射系数,进而提高散热壳体的散热性能,避免散热壳体内的高温无法快速发散,使齿轮泵在工作时更加耐高温。
9.进一步地,进液管、出液管均通过可旋转密封接头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管和回水管相连,可实现进液管、出液管与冷却循环系统的快速拆装。进液管、出液管均为铜管,耐腐蚀、耐摩擦,使用复杂的工作环境使用,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10.进一步地,冷却管在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空腔内呈s型排布,从而使冷却管在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空腔内排布更加密集,提高冷却效果。冷却管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空腔内,可以使冷却管固定的更加牢靠。冷却管为铜管,耐腐蚀、耐摩擦,使用复杂的工作环境使用,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齿轮泵采用散热壳体,散热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外壳向侧设有散热筋,散热筋上设有散热翅片。当齿轮泵在工作时,本技术通过利用内壳、外壳、散热筋、散热翅片一起配合对齿轮泵内部进行散热,能提高散热效果,使齿轮泵在工作时更加耐高温,在使用时有着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13.2、内壳和外壳的散热筋之间还设有冷却管,当齿轮泵在工作时,本技术通过向冷却管中通入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循环取热带走齿轮泵内部的热量,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使齿轮泵在工作时更加耐高温。
14.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齿轮泵的耐高温性能,延长了齿轮泵的使用寿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主动轮,2、从动轮,3、吸油区,4、压油区,5、内壳,6、外壳,7、散热筋,8、冷却管,9、进液管,10、出液管,11、散热翅片,12、可旋转密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齿轮泵,包括散热壳体,散热壳体内设有主动轮1和从动轮2,散热壳体一侧为吸油区3、另一侧为压油区4。散热壳体包括内壳5和外壳6,外壳6向外弯折形成周向分布的散热筋7,内壳5和外壳6的散热筋7之间的空腔内设有冷却管8,冷却管8与外壳6一侧的进液管9、出液管10连接,外壳6的散热筋7上设有散热翅片11,散热翅片11为y型。将散热翅片11设计成y型结构,增大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面积。本技术通过利用内壳5、外壳6、散热筋7、冷却管8一起配合进行散热,能提高散热效果,使齿轮泵在工作时更加耐高温,在使用时有着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1.内壳5、外壳6和散热翅片11均均可以采用5系铝镁合金铝型材制成,5系铝镁合金铝型材具有质量轻、较好的抗腐蚀性和热导量率等优点,且具有较高的可焊性以及中等的强度,能够使内壳5、外壳6和散热翅片11便于加工。散热筋7为外壳6一体冲压成型,生产方便、成本低,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散热筋7为u型,结构简单、美观,且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
好。
22.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位置相对应,主动轮1和从动轮2之间啮合连接。吸油区3和压油区4呈一条水平线设置。主动轮1转动时啮合使从动轮2也进行转动,随着主动轮1与从动轮2的转动进而实现液体从吸油区3进入,然后从压油区4被排出。
23.外壳6外侧涂覆有碳纳米散热涂层,碳纳米散热涂层的厚度为1-2mm。可以有效提高外壳6表面的热辐射系数,进而提高散热壳体的散热性能,避免散热壳体内的高温无法快速发散,使齿轮泵在工作时更加耐高温。
24.进液管9、出液管10均通过可旋转密封接头12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管和回水管相连,可实现进液管9、出液管10与冷却循环系统的快速拆装。进液管9、出液管10均为铜管,耐腐蚀、耐摩擦,使用复杂的工作环境使用,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25.冷却管8在内壳5与外壳6之间的空腔内呈s型排布,从而使冷却管8在内壳5与外壳6之间的空腔内排布更加密集,提高冷却效果。冷却管8通过固定支架14固定于内壳5与外壳6之间的空腔内,可以使冷却管8固定的更加牢靠。冷却管8为铜管,耐腐蚀、耐摩擦,使用复杂的工作环境使用,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26.工作原理:工作时,散热壳体内的主动轮1转动时啮合使从动轮2也进行转动,随着主动轮1与从动轮2的转动进而实现液体从吸油区3进入,然后从压油区4被排出。工作产生的热量由内壳5、外壳6进行散热,起到很好的散热的效果。外壳6上的散热筋7、散热翅片11可以增加散热面积,内壳5与外壳6之间的冷却管8两端的进液管9、出液管10通过可旋转密封接头12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管和回水管相连,进一步散热。外壳6外侧涂覆的碳纳米散热涂层,进而提高散热壳体的散热性能,避免散热壳体内的高温无法快速发散,使齿轮泵在工作时更加耐高温。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齿轮泵的耐高温性能,延长了齿轮泵的使用寿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