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142



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餐厨垃圾,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餐厨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且容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3.有些餐厨垃圾未经处理拿来喂猪,容易导致疾病传播,有些餐厨垃圾不经处理与普通生活垃圾一起填埋,不仅浪费了餐厨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4.此外,餐厨垃圾容易被不法分子通过多种途径提炼“地沟油”回到人们的餐桌,“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等有毒物质,供人食用会造成慢性疾病的发生甚至致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5.餐厨垃圾极易腐烂变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且餐饮行业产生的餐厨垃圾中剩菜汤、馊水含量很大,容易在收集、运输途中泄漏,影响城市环境。
6.但餐厨垃圾具有废物与资源的双重特性。部分城市现已经开始垃圾分类,以减少固体垃圾的焚烧填埋量,同时期望能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再利用符合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何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也成为热点话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餐厨垃圾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8.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包括:
9.加料粉碎装置,用于粉碎餐厨垃圾,所述加料粉碎装置设置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
10.固液分离装置,用于将餐厨垃圾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与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固液分离装置设置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
11.固体仓,用于存储餐厨垃圾中的固体,所述固体仓通过第二出料口与固液分离装置连通,所述固体仓设置第四出料口;
12.负压抽离装置,用于对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和气体进行抽离,所述负压抽离装置通过第三出料口与固液分离装置连通,所述负压抽离装置设置第五出料口和第六出料口;
13.空气净化装置,用于对所述负压抽离装置抽离的气体进行净化,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与所述第五出料口连通;
14.油水分离装置,用于对所述负压抽离装置抽离的液体中的油和水分离,所述油水分离装置与所述第六出料口连通,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设置第七出料口和第八出料口;
15.水净化装置,用于对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水进行净化,所述水净化装置与所述第七出料口连通;
16.储油仓,用于存储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油脂,所述储油仓与所述第八出料口连通,所述储油仓设置第九出料口;
17.有机肥制作装置,所述有机肥制作装置分别通过第四出料口、第九出料口与所述固体仓、储油仓连通,用于将餐厨垃圾中的固体和油脂制作为肥料。
18.进一步地,所述加料粉碎装置设置固体识别传感器。
19.进一步地,所述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设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口处,用于对餐厨垃圾加热使油脂融化。
2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温度传感器。
21.进一步地,所述固体仓和储油仓分别设置容积计量器。
22.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有出风口。
23.进一步地,所述水净化装置设置出水口与地下排水管道连通。
24.进一步地,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固液分离过滤传送带。
25.进一步地,所述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和供电装置。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7.本技术方案中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设置加料粉碎装置、固液分离装置、负压抽离装置、空气净化装置、油水分离装置、水净化装置和有机肥制作装置,系统通过全密封,通过对餐厨垃圾依次粉碎、固液分离、除菌除臭、净化、然后对油脂和餐厨垃圾中的固体物质回收利用处理制作肥料,一方面对餐厨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进行回收,同时对餐厨垃圾产生的刺激性气体、液体都进行净化处理后无害化排放,杜绝了安全隐患。
28.此外,本技术方案中对餐厨垃圾中的固体物质及油脂采用容积计量器计量,能通过固体物质及油脂量较为准确的计算出有机肥的量。
附图说明
2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0.图1: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图1中固液分离装置和负压抽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
33.加料粉碎装置1,第一进料口101,第一出料口102,固液分离装置2,第二出料口201,第三出料口202,固体仓3,第四出料口301,负压抽离装置4,第五出料口401,第六出料口402,空气净化装置5,油水分离装置6,第七出料口601,第八出料口602,水净化装置7,储油仓8,第九出料口801,有机肥制作装置9,加热装置10,控制装置11,供电装置12。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优势及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可以理解的,以下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较佳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餐厨垃圾的处理系统,该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能对餐厨垃圾精细化处理,适用于大型食堂餐厨垃圾的处置。如图1,图2所示,所述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加料粉碎装置1、固液分离装置2、固体仓3、负压抽离装置4、空气净化装置5、油水分离装置6、水净化装置7、储油仓8,有机肥制作装置9。其中,加料粉碎装置1设置第一进料口101,餐厨垃圾从第一进料口101进入加料粉碎装置1内,将餐厨垃圾粉碎成颗粒状。加料粉碎装置1设置第一出料口102与固液分离装置2连通,将颗粒状的餐厨垃圾输送到固液分离装置2内。餐厨垃圾经粉碎后含有大量液体,通过固液分离装置2可将餐厨垃圾中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固液分离装置2设置第二出料口201和第三出料口202,分别与固体仓3和负压抽离装置4联通。固液分离装置2分离出的固体物质进入固体仓3暂时储存,固体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液体以及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负压抽离装置4抽离。负压抽离装置4设置第五出料口401和第六出料口402,分别与空气净化装置5、油水分离装置6连通,气体进入空气净化装置5内净化,除菌除臭,达到可直接排放的标准。液体包括油脂和水分,进入油水分离装置6内进行分离。油水分离后,水通过油水分离装置6设置的第七出料口601进入水净化装置7净化,油脂通过油水分离装置6设置的第八出料口602进入储油仓8内暂时储存。
36.固体仓3设第四出料口301,储油仓8设第九出料口801,当固体仓3内的固体物质和储油仓8内的油脂达到一定的量,固体物质和油脂将分别通过第四出料口301、第九出料口801输送至有机肥制作装置9内,被制作为肥料。
37.在本实施例中,餐厨垃圾可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经粉碎、固液分离、净化杀菌、集中制作肥料,将餐厨垃圾中可利用的物质进行资源化处理,对餐厨垃圾产生的刺激性气体、液体都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一方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避免对餐厨垃圾的转运,避免了收集、运输途中泄漏的可能性,节约了人力成本。
3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料粉碎装置1设置固体识别传感器(附图中未标示)。所述固体识别传感器设置在第一进料口101处,可以对金属、塑料、木质材料等易混入餐厨垃圾的异物进行识别,在异物进入第一进料口101处时发出警示或提醒,提示工作人员将异物取出。
39.此外,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设置加热装置10,所述加热装置10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口101处,用于对餐厨垃圾加热使油脂融化,使油脂处于流动状态。在天气气温较为炎热,室内气温较高,足以使油脂维持液体状态时,加热装置10可不启动,节省能源。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加热装置10开启,持续对餐厨垃圾加热。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0可以为热风装置,在第一进料口101对餐厨垃圾通过热风来加热,也可以为电加热装置10,对餐厨垃圾电加热。
40.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10设置温度传感器(附图中未标示),能准确监测加热的温度。通常动物油脂在达到40℃时处于融化状态,温度传感器可以控制加热装置10的加热温度不低于40℃。
4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固体仓3和储油仓8分别设置容积计量器,固体仓3的容积计量器用于计量固体物质的量,储油仓8的容积计量器用于计量油脂的量,一方面便于计算进入有机肥制作装置9后可产出的有机肥总量,另一方面能有效防止回收油脂被不法利用。
4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5上分设置出风口,经空气净化装置5杀菌除臭后的气体能直接通过出风口排出。
43.此外,水净化装置7设置出水口与地下排水管道连通,经水净化装置7净化灭菌后的水直接排入地下水。
4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固液分离装置2包括固液分离过滤传送带,过滤网,固液分离过滤传送带将粉碎后的混合物传送到质地较密的过滤网进行过滤,固体进入固体仓3,液体被抽入油水分离装置6。
45.在本实施例中,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11和供电装置12。控制装置11与固体识别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根据固体识别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所感知的情况控制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中加料粉碎装置1、加热装置10的运行情况。供电装置12则为整个系统提供电力保障。
46.整个系统工作时,各装置均连接至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11根据内部编译的逻辑程序及设定运行参数控制各装置的运行,整个过程中数据会通过信息中心进行远程上报。此处为已知技术,不是本方案的创新点,在此不作赘述。
4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