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线束。
背景技术:
2.线束是非常常见的电子器件,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电器,是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一般来说,线束包括线缆及插件。线缆设有端子,插件设有固定于端子的接口。使用时,插件位于设备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插件长期放置在外面,雾气、雨水极易通过接口进入插件,侵蚀线缆和插件,甚至造成短路情况,从而给电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改善雾气和雨水侵蚀线缆和插件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线束。
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水线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防水线束,包括线缆和插件,所述线缆和插件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护套管、挤压垫圈和吸水海绵,所述线缆穿过防护套管的内腔,所述防护套管的一端连接于插件上,另一端贴合于线缆表面,所述挤压垫圈连接于防护套管远离插件一端的内侧壁上,所述挤压垫圈抵触于线缆表面,所述吸水海绵填充于防护套管的内腔中。
6.优选的,所述吸水海绵和防护套管之间设置有干燥层,所述干燥层中的填充物为硅胶干燥剂。
7.优选的,所述插件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防护套管的端部可插入插接槽中。
8.优选的,所述防护套管为波纹管。
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防护套管采用波纹管有利于线缆弯曲,然后防护套管的一端由挤压垫圈与线缆表面挤压抵触,另一端通过插接连接于插件上,能够使线缆与插件的连接处与外部隔绝,接着通过吸水海绵和干燥层保持防护套管内部环境的干燥,从而达到了改善雾气和雨水侵蚀线缆和插件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水线束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12.附图标记说明:1、线缆;2、插件;21、插接槽;3、防水组件;31、防护套管;32、挤压垫圈;33、吸水海绵;4、干燥层。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水线束。参照图1,防水线束包括线缆1和插件2,线缆1和插件2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3,防水组件3包括防护套管 31、挤压垫圈32和吸水海绵33,防护
套管31为波纹管,线缆1穿过防护套管31的内腔,当线缆1弯曲时,波纹管由于其良好的延展性能够适应线缆1的弯曲,插件2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接槽21,插接槽21沿插件2的周向设置,防护套管31的一端可插入插接槽21中进行固定,另一端与挤压垫圈32相互连接,挤压垫圈32连接于该端的内侧壁上,挤压垫圈32抵触于线缆1表面,吸水海绵33填充于防护套管31的内腔中,吸水海绵33有利于吸收防护套管31内腔中的水分,吸水海绵33和防护套管31之间设置有干燥层4,干燥层4中的填充物为硅胶干燥剂,干燥层4进一步提高了防护套管31内腔中的干燥性。
15.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防水线束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将防护套管31的一端插入插接槽21中,另一端的挤压垫圈32挤压线缆1表面,从而使防护套管31的内腔形成密封环境,接着吸水海绵33和干燥层4吸收防护套管31内腔中的水分形成干燥环境。
16.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线束,包括线缆(1)和插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1)和插件(2)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3),所述防水组件(3)包括防护套管(31)、挤压垫圈(32)和吸水海绵(33),所述线缆(1)穿过防护套管(31)的内腔,所述防护套管(31)的一端连接于插件(2)上,另一端贴合于线缆(1)表面,所述挤压垫圈(32)连接于防护套管(31)远离插件(2)一端的内侧壁上,所述挤压垫圈(32)抵触于线缆(1)表面,所述吸水海绵(33)填充于防护套管(31)的内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海绵(33)和防护套管(31)之间设置有干燥层(4),所述干燥层(4)中的填充物为硅胶干燥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2)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接槽(21),所述防护套管(31)的端部可插入插接槽(21)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管(31)为波纹管。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线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线束,其包括线缆和插件,线缆和插件之间设置有防水组件,防水组件包括防护套管、挤压垫圈和吸水海绵,线缆穿过防护套管的内腔,防护套管的一端连接于插件上,另一端贴合于线缆表面,挤压垫圈连接于防护套管远离插件一端的内侧壁上,挤压垫圈抵触于线缆表面,吸水海绵填充于防护套管的内腔中。本申请具有改善雾气和雨水侵蚀线缆和插件问题的作用。水侵蚀线缆和插件问题的作用。水侵蚀线缆和插件问题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应勇 黄金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