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预制楼梯。
背景技术:
2.钢筋混凝土楼梯具有结构坚固耐久、节约木材、防火性能好、可塑性强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这类楼梯按其施工方式可以分为预制装配式和现浇整体式。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整体刚度好,但现场施工量大。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有利于节约模板、提高施工速度。根据构件的划分情况,预制装配式的楼梯又可以分为大中型构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以及小型构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加牢固的预制楼梯。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预制楼梯,包括上平台段、踏步段和下平台段,所述踏步段包括至少两个加强段和非加强段,所述上平台段和下平台段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销键预留洞,所述踏步段由若干台阶段组成,所述预制楼梯的内部设有若干钢筋,包括:
6.下部纵筋,所述下部纵筋包括三段,所述下部纵筋第一段连接上平台段和踏步段,所述下部纵筋第一段与预制楼梯底面平行布置,所述下部纵筋第二段平行于水平面,所述下部纵筋第三段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下部纵筋有若干根,自左向右等间距布置在预制楼梯内下半部分;
7.上部纵筋,所述上部纵筋包括两段,所述上部纵筋第一段连接上平台段、踏步段和下平台段,所述上部纵筋第一段与预制楼梯底面平行布置,所述上部纵筋第二段平行于水平面,所述上部纵筋的数量与下部纵筋数量相等,所述上部纵筋布置在下部纵筋的上方,位于预制楼梯内的上半部分;
8.上下分布筋,所述上下分布筋为c型筋,两个上下分布筋构成一个环形筋,所述每根环形筋与所有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连接,所述上部纵筋第一段和下部纵筋第一段垂直于环形筋所在平面,若干环形筋等间距的布置在踏步段内;
9.箍筋,所述箍筋为围成一个矩形的筋,所述箍筋自左向右等间距的分布在上平台段内;
10.边缘纵筋一,所述边缘纵筋一为直线型筋,所述边缘纵筋分布在箍筋内部,与箍筋连接;
11.洞口加强筋,所述洞口加强筋为u型筋,所述洞口加强筋布置在销键预留洞外围;
12.下段加强筋,所述下段加强筋包括三段,下段加强筋第一段与踏步段背面平行,下段加强筋第一段布置在下部纵筋上方,与下部纵筋接触连接,下段加强筋第二段与水平面平行,下段加强筋第三段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下段加强筋第二段位于低端平台段的上半部分;
13.边缘纵筋二,所述边缘纵筋二与所述边缘纵筋一规格相同,部分边缘纵筋二连接在下段加强筋第二段的下表面,另一部分边缘纵筋二连接在下部纵筋第二段的上表面;
14.吊点加强筋一,所述吊点加强筋的形状与加强段的外轮廓相匹配,两端与下部纵筋连接,所述加强段处分别埋有四根吊点加强筋一;
15.吊点加强筋二,所述吊点加强筋二位于同一加强段的吊点加强筋一的直角处。
16.进一步的,所述踏步段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栏杆预埋件,所述若干栏杆预埋件位于一条直线上。
17.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段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吊装用预埋件,同一加强段处的吊点加强筋一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吊点加强筋一、第二吊点加强筋一、第三吊点加强筋一、第四吊点加强筋一,所述吊装用预埋件位于第一第二吊点加强筋和第三第四吊点加强筋之间。
18.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段的侧面设置有脱模用预埋件。
19.进一步的,所述上平台段和下平台段的宽度大于踏步段宽度。
20.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楼梯背面设置有滴水线槽。
21.进一步的,所述滴水线槽依次连接上平台段、踏步段和下平台段。
22.进一步的,所述滴水线槽的断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为滴水线槽的开口。
2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4.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力学性能好,销键预留孔使得浇筑楼梯的模具可以方便的固定与连接,便于楼梯的制造。
25.2、下部纵筋和上部纵筋将踏步段和下平台段连接起来,能够加强踏步段的力学性能。
26.3、上下分布筋能够加强预制楼梯横向的力学性能。
27.4、箍筋能够加强上平台段的力学性能。
28.5、边缘纵筋一能够加强上平台段横向的力学性能。
29.6、洞口加强筋能够弥补因为销键预留孔造成的力学性能损失。
30.7、下段加强筋进一步的加强踏步段与下平台段连接处的力学性能。
31.8、边缘纵筋二能够加强下平台段横向的力学性能。
32.9、吊点加强筋一和吊点加强筋二能够进一步加强吊点所在台阶段的力学性能。
33.10、所述上平台段和下平台段的宽度大于踏步段宽度,能够减少栏杆设置长度以满足建筑疏散宽度,且可以挡住搁置梯梁的挑耳。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视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配筋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剖视图;
4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b向剖视图;
4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c向剖视图;
42.图8为踏步段的俯视配筋图;
43.图9为上平台段洞口加强筋的位置示意图;
44.图10为下平台段洞口加强筋的位置示意图;
45.图11为滴水线槽的断面形状示意图。
46.1-上平台段 2-踏步段 21-加强段 3-下平台段 4-销键预留孔 5-吊装用预埋件 6-脱模用预埋件 7-栏杆预埋件 8-滴水线槽 91-下部纵筋 92-上部纵筋 93-上下分布筋 94-箍筋 95-边缘纵筋一 96-洞口加强筋 97-下段加强筋 98-边缘纵筋二 99-吊点加强筋一 991-第一吊点加强筋一 992-第二吊点加强筋一 993-第三吊点加强筋一 994-第四吊点加强筋一 910-吊点加强筋二。
具体实施方式
4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48.请参阅图1-图11,一种预制楼梯,包括上平台段1、踏步段2和下平台段3,所述踏步段2包括至少两个加强段21和非加强段21,所述上平台段1和下平台段3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销键预留洞,所述踏步段2由若干台阶段组成,所述预制楼梯的内部设有若干钢筋,包括:
49.下部纵筋91,所述下部纵筋91包括三段,所述下部纵筋91第一段连接上平台段1和踏步段2,所述下部纵筋91第一段与预制楼梯底面平行布置,所述下部纵筋91第二段平行于水平面,所述下部纵筋91第三段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下部纵筋91有若干根,自左向右等间距布置在预制楼梯内下半部分;
50.上部纵筋92,所述上部纵筋92包括两段,所述上部纵筋92第一段连接上平台段1、踏步段2和下平台段3,所述上部纵筋92第一段与预制楼梯底面平行布置,所述上部纵筋92第二段平行于水平面,所述上部纵筋92的数量与下部纵筋91数量相等,所述上部纵筋92布置在下部纵筋91的上方,位于预制楼梯内的上半部分;下部纵筋91和上部纵筋92将踏步段2和下平台段3连接起来,能够加强踏步段2的力学性能。
51.上下分布筋93,所述上下分布筋93为c型筋,两个上下分布筋93构成一个环形筋,所述每根环形筋与所有上部纵筋92和下部纵筋91连接,所述上部纵筋92第一段和下部纵筋91第一段垂直于环形筋所在平面,若干环形筋等间距的布置在踏步段2内;上下分布筋93能够加强预制楼梯横向的力学性能。
52.箍筋94,所述箍筋94为围成一个矩形的筋,所述箍筋94自左向右等间距的分布在上平台段1内;箍筋94能够加强上平台段1的力学性能。
53.边缘纵筋一95,所述边缘纵筋一95为直线型筋,所述边缘纵筋分布在箍筋94内部,
与箍筋94连接;边缘纵筋一95能够加强上平台段1横向的力学性能。
54.洞口加强筋96,所述洞口加强筋96为u型筋,所述洞口加强筋96布置在销键预留洞外围;洞口加强筋96能够弥补因为销键预留孔4造成的力学性能损失。
55.下段加强筋97,所述下段加强筋包括三段,下段加强筋97第一段与踏步段2背面平行,下段加强筋97第一段布置在下部纵筋91上方,与下部纵筋91接触连接,下段加强筋97第二段与水平面平行,下段加强筋97第三段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下段加强筋97第二段位于低端平台段的上半部分;下段加强筋97进一步的加强踏步段2与下平台段3连接处的力学性能。
56.边缘纵筋二98,所述边缘纵筋二98与所述边缘纵筋一95规格相同,部分边缘纵筋二98连接在下段加强筋97第二段的下表面,另一部分边缘纵筋二98连接在下部纵筋91第二段的上表面;边缘纵筋二98能够加强下平台段3横向的力学性能。
57.吊点加强筋一99,所述吊点加强筋的形状与加强段21的外轮廓相匹配,两端与下部纵筋91连接,所述加强段21处分别埋有四根吊点加强筋一99;吊点加强筋一99和吊点加强筋二910能够进一步加强吊点所在台阶段的力学性能。
58.吊点加强筋二910,所述吊点加强筋二910位于同一加强段21的吊点加强筋一99的直角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力学性能好,销键预留孔4使得浇筑楼梯的模具可以方便的固定与连接,便于楼梯的制造。
59.请参阅图1,踏步段2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栏杆预埋件7,所述若干栏杆预埋件7位于一条直线上。
60.请参阅图4和图8,加强段2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吊装用预埋件5,同一加强段21处的吊点加强筋一99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吊点加强筋一991、第二吊点加强筋一992、第三吊点加强筋一993、第四吊点加强筋一994,所述吊装用预埋件5位于第一第二吊点加强筋和第三第四吊点加强筋之间。吊装用预埋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被移动与安装,同时也能避免后打孔安装吊具破坏楼梯的结构性能。
61.请参阅图3,所述加强段21的侧面设置有脱模用预埋件6。脱模用预埋件6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浇筑时能够简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成本。
62.请参阅图1,上平台段1和下平台段3的宽度大于踏步段2宽度。所述上平台段1和下平台段3的宽度大于踏步段2宽度,能够减少栏杆设置长度以满足建筑疏散宽度,且可以挡住搁置梯梁的挑耳。
63.请参阅图2,预制楼梯背面设置有滴水线槽8,滴水线槽8依次连接上平台段1、踏步段2和下平台段3。
64.请参阅图11,滴水线槽8的断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为滴水线槽8的开口。
65.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