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潜器对接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器对接底座。
背景技术:
2.海洋重力测量是海洋地球物理测量方法之一。重力测量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为理论基础,以组成地壳和上地幔各种岩层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重力变化为前题,通过专门仪器测定地球水域的重力场数值,给出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地壳结构、地球形态和勘探海底矿产等。
3.现有的海洋重力测量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将重力仪沉入海底进行遥测,即近海底重力测量,这同陆地上的重力测量相似。二是将重力仪安置海面船上进行观测,但这种方法由于测量船的运动与海水的影响,重力观测值受到多种扰动影响。对于测量装置来说,现有的海洋重力测量仪有绝对重力仪与相对重力仪。绝对重力仪用于测量一点的绝对重力值,但仪器体积极大,不具备便携性。相对重力仪体积较小,便携性较好。
4.相对重力仪在使用的过程中需尽可能保持其姿态稳定,姿态不稳定会导致数据失准甚至仪器损坏。目前,相对重力仪在使用的时候是与潜器固定安装的,由于潜器本身采用自带电池的能源方式,无法使得相对重力仪在到达海底后进行足够时间的静置稳定,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
5.因此,现在的解决方案是将潜器先与相对重力仪进行分离,当相对重力仪在海底自行完成静置稳定后,潜器再下潜到海底与相对重力仪建立连接,实现后续的测量工作。
6.但是,潜器在与相对重力仪对接的过程中,需要对接设备的辅助,目前市场上没有合适的对接设备,因此,现在亟需设计一种适用于潜器与相对重力仪连接的对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器对接底座。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潜器对接底座,包括上框架、侧框架、对接滑杆、对接引导机构、通讯识别机构。所述上框架上设置有与上框架垂直设置的插杆,上框架通过插杆与潜器的固定连接。所述侧框架设置在上框架底部的两侧且与上框架垂直连接。所述对接滑杆设置在侧框架上,所述对接滑杆的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对接引导机构和通讯识别机构设置在上框架的尾部。
10.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设置为矩形框架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测框架设置为由矩形和等腰梯形组合形成的多边形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滑杆包括固定面、对接平面和对接斜面,所述固定面固定在测框架上,所述对接平面设置在固定面的底端且与固定面垂直连接,所述对接斜面设置在固定面和对接平面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对接引导机构设置为激光尺。
14.进一步的,所述通讯识别机构设置为红外通讯探头。
15.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中的潜器对接底座结构简洁,使用方便。便于潜器与相对重力仪的对接,并且对接滑杆以及对接引导机构的设置,可以辅助潜器与相对重力仪的对接,提高水下对接的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上框架;2、插杆;3、侧框架;4、对接斜面;5、固定面;6、红外通讯探头;7、激光尺。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所示,一种潜器对接底座,包括上框架1、侧框架3、对接滑杆、对接引导机构、通讯识别机构。所述上框架1设置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上框架1上设置有与上框架1垂直设置的插杆2,上框架1通过插杆2与潜器固定连接。具体的,潜器的底部有4个结构孔,插杆2设置为与之相匹配的4根,每根插杆2上都设置有与结构孔相对应的对接孔,当结构孔与对接孔匹配好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1.所述测框架设置为由矩形和等腰梯形组合形成的多边形结构。所述侧框架3设置在上框架1底部的两侧且与上框架1垂直连接。上述结构的设置有利于与相对重力仪的稳固连接。所述对接滑杆设置在侧框架3上,相对重力仪上设置有与对接滑杆连接的对接滑道。所述对接滑杆的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具体的,所述对接滑杆包括固定面5、对接平面和对接斜面4,所述固定面5固定在测框架上,所述对接平面设置在固定面5的底端且与固定面5垂直连接,所述对接斜面4设置在固定面5和对接平面之间。上述结构的设置,便于对接底座和相对重力仪对接过程中在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上的导向连接。
22.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接的效率以及实现对接后的通讯连接,所述对接引导机构和通讯识别机构设置在上框架1的尾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引导机构设置为激光尺7。当然,相对重力仪上也设置有箱匹配的激光尺7,通过两个激光尺7实现对接底座与相对重力仪的对接引导,提高整体的对接的准确性和对接的效率。
23.所述通讯识别机构设置为红外通讯探头6。相对重力仪上也同样设置相应的红外通讯探头6,通过两个红外探头的相互识别,建立通讯连接。
24.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接底座与相对重力仪之间连接的紧固性,所述对接底座上也可设置相应的液压驱动连接机构进一步通过锁定的方式,在通过对接滑杆连接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接底座与相对重力仪之间的紧固连接。
25.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潜器对接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1)、侧框架(3)、对接滑杆、对接引导机构、通讯识别机构;所述上框架(1)上设置有与上框架(1)垂直设置的插杆(2),上框架(1)通过插杆(2)与潜器固定连接;所述侧框架(3)设置在上框架(1)底部的两侧且与上框架(1)垂直连接;所述对接滑杆设置在侧框架(3)上,所述对接滑杆的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对接引导机构和通讯识别机构设置在上框架(1)的尾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器对接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1)设置为矩形框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器对接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3)设置为由矩形和等腰梯形组合形成的多边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器对接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滑杆包括固定面(5)、对接平面和对接斜面(4),所述固定面(5)固定在侧框架(3)上,所述对接平面设置在固定面(5)的底端且与固定面(5)垂直连接,所述对接斜面(4)设置在固定面(5)和对接平面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器对接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引导机构设置为激光尺(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器对接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识别机构设置为红外通讯探头(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器对接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器对接底座。包括上框架、侧框架、对接滑杆、对接引导机构、通讯识别机构。所述上框架上设置有与上框架垂直设置的插杆,上框架通过插杆与潜器的固定连接。所述侧框架设置在上框架底部的两侧且与上框架垂直连接。所述对接滑杆设置在侧框架上,所述对接滑杆的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对接引导机构和通讯识别机构设置在上框架的尾部。本实用新型中的潜器对接底座结构简洁,使用方便。便于潜器与相对重力仪的对接,并且对接滑杆以及对接引导机构的设置,可以辅助潜器与相对重力仪的对接,提高水下对接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水下对接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水下对接的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凯 周吉祥 董凌宇 刘慧敏 李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