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污水分散集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13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村污水分散集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农村污水处理是指对农村污水处理的一个方法。农村生活曰渐城市化,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
3.现有的污水在调节池处理时,通过硝化菌有氧反应降解污水中的氨氮,此时需要保证污水内氧气含量充足,现有的处理结构不具有增氧结构,因此造成污水处理效率低,同时在增氧时,无法根据具体的污水深度进行增氧部位的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农村污水分散集中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在调节池处理时,通过硝化菌有氧反应降解污水中的氨氮,此时需要保证污水内氧气含量充足,现有的处理结构不具有增氧结构,因此造成污水处理效率低,同时在增氧时,无法根据具体的污水深度进行增氧部位的调整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农村污水分散集中处理装置,包括格栅、调节池和mbr膜生物反应池,格栅、调节池和mbr膜生物反应池并列导通设置,所述调节池包括箱体、进水管、出水管和增氧机构,所述箱体外侧壁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进水管与箱体固定导通连接,且出水管与箱体滑动导通连接;
7.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增氧机构,所述增氧机构包括框架、支撑臂、气泵、内管和外管,所述框架顶部内侧通过支撑臂安装有气泵,所述支撑臂底侧导通安装有若干个内管,每个所述内管外侧滑动套装有外管,且外管底端与箱体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和外管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增氧孔。
8.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形状为l型,所述出水管底侧安装有支撑板。
9.优选的,所述箱体侧壁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贯穿螺纹安装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与支撑板轴承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底端安装有转把,所述支撑板底侧对称安装有导杆,且导杆贯穿侧板。
11.优选的,所述框架为中空结构,且框架与气泵出气端导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内管顶端外侧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贯穿安装板安装有第二螺纹杆。
13.优选的,所述外管顶端外侧设置有套筒。且第二螺纹杆贯穿套筒,且第二螺纹杆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安装有挡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污水经过进水管进入调节池的箱体内,此时通过增
氧机构的安装板上的电机工作带动第二螺纹杆旋转,通过与螺纹连接的套筒配合,带动内管在外管内移动,调整内管和外管的配合长度,进而与调节池内的污水深度进行适配,便于后续通过气泵工作往框架、内管和外管内注入空气,通过增氧孔往污水中增加氧气含量,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加快调节池污水处理的效率;
15.此时箱体内部沉淀有大量的杂质,通过转把转动第一螺纹杆,与螺纹连接的侧板配合,带动出水管升降,保证出水管位于杂质上方,避免排水时,将杂质吸入出水管。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流程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增氧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
20.1、箱体;2、进水管;3、出水管;4、增氧机构;5、侧板;6、第一螺纹杆;7、支撑板;8、框架;9、支撑臂;10、气泵;11、内管;12、外管;13、增氧孔;14、安装板;15、电机;16、套筒;17、第二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23.参见图1~图3,一种农村污水分散集中处理装置,包括格栅、调节池和mbr膜生物反应池,格栅、调节池和mbr膜生物反应池并列导通设置,调节池包括箱体1、进水管2、出水管3和增氧机构4,箱体1外侧壁分别安装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且进水管2与箱体1固定导通连接,且出水管3与箱体1滑动导通连接;
24.箱体1内部安装有增氧机构4,增氧机构4包括框架8、支撑臂9、气泵10、内管11和外管12,框架8顶部内侧通过支撑臂9安装有气泵10,支撑臂9底侧导通安装有若干个内管11,每个内管11外侧滑动套装有外管12,且外管12底端与箱体1内部底壁固定连接,内管11和外管12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增氧孔13。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出水管3的形状为l型,出水管3底侧安装有支撑板7,箱体1侧壁安装有侧板5,侧板5贯穿螺纹安装有第一螺纹杆6,且第一螺纹杆6与支撑板7轴承连接,第一螺纹杆6底端安装有转把,支撑板7底侧对称安装有导杆,且导杆贯穿侧板5,通过转把转动第一螺纹杆6,与螺纹连接的侧板5配合,带动出水管3升降,且通过导杆起到导向限位作用。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框架8为中空结构,且框架8与气泵10出气端导通连接,内管11顶端外侧安装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顶侧安装有电机15,电机15输出端贯穿安装板14安装有第二螺纹杆17,外管12顶端外侧设置有套筒16。且第二螺纹杆17贯穿套筒16,且第二螺纹杆17与套筒16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17底端安装有挡板,安装板14上的电机
15工作带动第二螺纹杆17旋转,通过与螺纹连接的套筒16配合,带动内管11在外管12内移动,调整内管11和外管12的配合长度,且通过挡板起到阻挡作用。
27.工作原理:污水经过格栅,截去除水中废渣、纸屑、纤维等固体悬浮物,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均质,此时通过增氧机构4的安装板14上的电机15工作带动第二螺纹杆17旋转,通过与螺纹连接的套筒16配合,带动内管11在外管12内移动,调整内管11和外管12的配合长度,进而与调节池内的污水深度进行适配,便于后续通过气泵10工作往框架8、内管11和外管12内注入空气,通过增氧孔13往污水中增加氧气含量,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然后通过转把转动第一螺纹杆6,与螺纹连接的侧板5配合,带动出水管3升降,保证出水管3位于杂质上方,避免排水时,将杂质吸入出水管3,此时污水进入mbr膜生物反应池,进行固液分离,有效地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
28.当污水经过进水管2进入调节池的箱体1内,此时通过增氧机构4的安装板14上的电机15工作带动第二螺纹杆17旋转,通过与螺纹连接的套筒16配合,带动内管11在外管12内移动,调整内管11和外管12的配合长度,进而与调节池内的污水深度进行适配,便于后续通过气泵10工作往框架8、内管11和外管12内注入空气,通过增氧孔13往污水中增加氧气含量,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加快调节池污水处理的效率;
29.此时箱体1内部沉淀有大量的杂质,通过转把转动第一螺纹杆6,与螺纹连接的侧板5配合,带动出水管3升降,保证出水管3位于杂质上方,避免排水时,将杂质吸入出水管3。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