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下护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背景技术:
2.汽车发动机下护板常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底部,用来保护发动机,避免汽车过不平坦路段时,对发动机底部产生磕碰。
3.现有技术中发动机下护板为一体化平板结构设计,并且下护板重量较重,使得安装时比较费时费力。
4.目前对发动机下护板的安装,主要是通过将下护板上的孔眼对齐汽车发动机底部底盘上的安装孔,通过螺栓进行安装固定,不仅费时费力,影响了发动机下护板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对发动机下护板的安装,主要是通过将下护板上的孔眼对齐汽车发动机底部底盘上的安装孔,通过螺栓进行安装固定,不仅费时费力,影响了发动机下护板的安装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动机下护板。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包括安装架和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设置在安装架底部;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下护板、方形槽、卡接块、方槽、挤压杆和第一弹簧;所述下护板设置在安装架底部;所述方形槽开设在安装架底端内部,且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接块分别固接在下护板两侧顶部;所述方槽对称开设在方形槽两侧内壁;所述挤压杆滑动连接在方槽内部;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方槽内部;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接在方槽侧壁,另一端固接在挤压杆底部;利用挤压杆和卡接块配合,方便对发动机下护板安装,提高下护板安装效率。
7.优选的,所述方形槽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滑槽、滑块、支撑杆、第二弹簧和固定块;所述滑槽对称开设在方形槽顶端两侧内壁;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所述支撑杆设置在两个滑块之间,且端部与滑块外壁固接;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方形槽内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接在方形槽顶端内侧壁,另一端固接在支撑杆顶部;所述固定块固接在支撑杆底部,且位于卡接块正上方;当下护板与道路上凸起产生轻微接触时,可以对下护板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产生较大的损伤。
8.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两端内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在安装架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架中部内壁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在安装架中部内壁设置有多个;利用圆孔,可以减轻安装架的重量。
9.优选的,所述下护板内部设置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在下护板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下护板顶部固接有导水条;所述导水条在下护板顶部设置有多个;利用散热槽,有利于发动机的散热。
10.优选的,所述挤压杆端部固接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与卡接块外壁接触;对卡接块
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避免长时间使用后,下护板和安装架连接处产生异响。
11.优选的,所述卡接块顶部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卡接块顶部与固定块底部接触配合;提高安装效率。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接机构的结构设计,在安装下护板时,通过将卡接块插入方形槽内部,使得挤压杆在接触到卡接块外壁时受到挤压,使得挤压杆在方槽内部挤压第一弹簧,当卡接块在方形槽内部插入到位后,由于第一弹簧的回复作用,从而使得挤压杆复位对卡接块起到卡紧固定的作用,达到方便安装的目的,进而提高安装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的结构设计,当下护板与道路上凸起物接触时,下护板配合卡接块向上移动接触到固定块底部,使得固定块顶部固接的支撑杆配合两端的滑块在滑槽内部向上滑动,并挤压第二弹簧,由于第二弹簧的回复作用,使得固定块配合滑块在滑槽内部向下滑动,在下护板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卡接块与固定块分离,可对下护板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对下护板的损坏程度。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主体结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施例一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施例一的下护板立体图;
20.图5为本实施例二的安装架正视图。
21.图中:1、安装架;21、下护板;22、方形槽;23、卡接块;24、方槽;25、挤压杆;26、第一弹簧;31、滑槽;32、滑块;33、支撑杆;34、第二弹簧;35、固定块;4、螺纹孔;5、圆孔;6、散热槽;7、导水条;8、橡胶球;9、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包括安装架1和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设置在安装架1底部;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下护板21、方形槽22、卡接块23、方槽24、挤压杆25和第一弹簧26;所述下护板21设置在安装架1底部;所述方形槽22开设在安装架1底端内部,且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接块23分别固接在下护板21两侧顶部;所述方槽24对称开设在方形槽22两侧内壁;所述挤压杆25滑动连接在方槽24内部;所述第一弹簧26设置在方槽24内部;所述第一弹簧26一端固接在方槽24侧壁,另一端固接在挤压杆25底部;工作时,将安装架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底部底盘上,在安装下护板21时,通过将卡接块23插入方形槽22内部,使得挤压杆25在接触到卡接块23外壁时受到挤压,并使得
挤压杆25在方槽24内部挤压第一弹簧26,当卡接块23在方形槽22内部插入到位后,由于第一弹簧26的回复作用,从而使得挤压杆25复位对卡接块23起到卡紧固定的作用,达到方便安装的目的,进而提高安装效率。
25.所述方形槽22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滑槽31、滑块32、支撑杆33、第二弹簧34和固定块35;所述滑槽31对称开设在方形槽22顶端两侧内壁;所述滑块32滑动连接在滑槽31内部;所述支撑杆33设置在两个滑块32之间,且端部与滑块32外壁固接;所述第二弹簧34设置在方形槽22内部;所述第二弹簧34一端固接在方形槽22顶端内侧壁,另一端固接在支撑杆33顶部;所述固定块35固接在支撑杆33底部,且位于卡接块23正上方;工作时,当下护板21与道路上凸起物接触时,为了减小对下护板21的损坏程度,下护板21顶部两侧固接的卡接块23,向上移动接触到固定块35底部,使得固定块35顶部固接的支撑杆33配合两端的滑块32滑动在滑槽31内,并挤压第二弹簧34,当下护板21与道路上凸起物不接触时,由于第二弹簧34的回复作用,使得固定块35配合滑块32在滑槽31内部向下滑动,从而完成复位,在下护板21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卡接块23与固定块35分离,可以对下护板21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对下护板21的损坏程度。
26.所述安装架1两端内部设置有螺纹孔4;所述螺纹孔4在安装架1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架1中部内壁设置有圆孔5;所述圆孔5在安装架1中部内壁设置有多个;工作时,利用螺纹孔4,方便将安装架1与汽车发动机底部底盘上预留的安装孔对齐安装,从而提高安装效率,通过在安装架1中部开设圆孔5,可以减轻安装架1重量的同时,提高安装架1的强度。
27.所述下护板21内部设置有散热槽6;所述散热槽6在下护板21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下护板21顶部固接有导水条7;所述导水条7在下护板21顶部设置有多个;工作时,通过设置散热槽6,方便发动机运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及时排出,利用导水条7,发动机下护板21接触到涉水路段时,对水流起到导向作用,避免水留在下护板21内部。
28.所述挤压杆25端部固接有橡胶球8;所述橡胶球8与卡接块23外壁接触;所述卡接块23顶部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卡接块23顶部与固定块35底部接触配合;工作时,通过设置橡胶球8,当下护板21通过缓冲机构保护后,使得卡接块23与固定块35分离,当卡接块23下落时,接触到橡胶球8,对卡接块23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避免长时间使用后,下护板21和安装架1连接处产生异响。
29.实施例二
30.请参阅图5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护板21顶部与安装架1底部对应位置均设置有橡胶垫9;工作时,通过设置橡胶垫9,在下护板21与安装架1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减少异响产生。
31.工作原理:现有发动机下护板为一体化平板结构设计,在安装时需要在下护板上打孔,然后再进行安装,并且下护板重量较重,使得安装比较费时费力,装置使用时,将安装架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底部底盘上,在安装下护板21时,通过将卡接块23插入方形槽22内部,使得挤压杆25在接触到卡接块23外壁时受到挤压,并使得挤压杆25在方槽24内部挤压第一弹簧26,当卡接块23在方形槽22内部插入到位后,由于第一弹簧26的回复作用,从而使得挤压杆25复位对卡接块23起到卡紧固定的作用,进而提高安装效率,当下护板21与道路上凸起物接触时,下护板21顶部两侧固接的卡接块23,向上移动接触到固定块
35底部,使得固定块35顶部固接的支撑杆33配合两端的滑块32滑动在滑槽31内,并挤压第二弹簧34,当下护板21与道路上凸起物不接触时,由于第二弹簧34的回复作用,使得固定块35配合滑块32在滑槽31内部向下滑动,从而完成复位,在下护板21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卡接块23与固定块35分离,可以对下护板21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对下护板21的损坏程度。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