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的刷卡和通道选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刷卡和通道选择电路。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3.但是现有的充电桩有时候对于客户的选择没有经过确认直接进行刷卡,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操作,例如客户选择的通道与刷卡充电的实际通道不是一路,就会造成误操作,从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刷卡和通道选择电路,其在刷卡电路识别卡片的数据之前通过通道选择电路对于用户选择的通道进行识别,以保障客户选择的通道与实际要充电的通道一致,然后将读卡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主控电路进行充电处理。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刷卡和通道选择电路,其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和结构稳定等优点。
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刷卡和通道选择电路,包括刷卡电路、通道选择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刷卡电路和所述通道选择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其中:
8.所述通道选择电路包括通道选择芯片u2和若干感应按钮,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和所述感应按钮电性连接;
9.所述刷卡电路包括识别芯片u4和刷卡器j2,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所述识别芯片u4和所述刷卡器j2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u1电性连接(通过不同的感应按钮选择不同的通道,然后通过通道选择芯片u2识别正确的通道后,将识别芯片u4识别卡片的信息传输到主控芯片u1,从而进行相对应的身份识别工作)。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感应按钮包括感应按钮tp1、感应按钮tp2、感应按钮tp3、感应按钮tp4、感应按钮tp5、感应按钮tp6、感应按钮tp7、感应按钮tp8、感应按钮tp9和感应按钮tp10,其中:
11.所述感应按钮tp1通过电阻r7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
按钮tp2通过电阻r8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3通过电阻r9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6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4通过电阻r10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7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5通过电阻r11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8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6通过电阻r18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1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7通过电阻r12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9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8通过电阻r13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1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9通过电阻r15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1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10通过电阻r17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12管脚电性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2管脚通过电容c2接地并且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3管脚通过电容c21接地,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22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2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21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26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18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27管脚电性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刷卡器j2的3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刷卡器j2的4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2管脚电性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识别芯片u4的31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识别芯片u4的30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6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识别芯片u4的29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7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识别芯片u4的6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识别芯片u4的24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8管脚电性连接。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识别芯片u4的11管脚通过电感l2和电容c3接地,所述识别芯片u4的14管脚接地,所述识别芯片u4的13管脚通过电感l3和电容c4接地,所述电感l2远离所述识别芯片u4的一端通过电容c13与所述识别芯片u4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感l3远离所述识别芯片u4的一端通过电容c14与所述识别芯片u4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识别芯片u4的16管脚通过电阻r23、电阻r24和电容c15接地,所述电阻r23和所述电阻r24的共接端与所述识别芯片u4的17管脚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刷卡和通道选择电路的通道选择电路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刷卡和通道选择电路的刷卡电路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刷卡和通道选择电路的主控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2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刷卡和通道选择电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2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充电桩和读卡器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22.优选实施例。
2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刷卡和通道选择电路,包括刷卡电路、通道选择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刷卡电路和所述通道选择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其中:
24.所述通道选择电路包括通道选择芯片u2和若干感应按钮,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和所述感应按钮电性连接;
25.所述刷卡电路包括识别芯片u4和刷卡器j2,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所述识别芯片u4和所述刷卡器j2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u1电性连接(通过不同的感应按钮选择不同的通道,然后通过通道选择芯片u2识别正确的通道后,将识别芯片u4识别卡片的信息传输到主控芯片u1,从而进行相对应的身份识别工作)。
26.具体的是,所述感应按钮包括感应按钮tp1、感应按钮tp2、感应按钮tp3、感应按钮tp4、感应按钮tp5、感应按钮tp6、感应按钮tp7、感应按钮tp8、感应按钮tp9和感应按钮tp10,其中:
27.所述感应按钮tp1通过电阻r7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2通过电阻r8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3通过电阻r9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6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4通过电阻r10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7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5通过电阻r11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8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6通过电阻r18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1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7通过电阻r12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9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8通过电阻r13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1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9通过电阻r15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1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感应按钮tp10通过电阻r17与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12管脚电性连接。
28.更具体的是,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2管脚通过电容c2接地并且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3管脚通过电容c21接地,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22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2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21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26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通道选择芯片u2的18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27管脚电性连接。
29.进一步的是,所述刷卡器j2的3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刷卡器j2的4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2管脚电性连接。
30.更进一步的是,所述识别芯片u4的31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识别芯片u4的30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6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识别芯片u4的29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7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识别芯片u4的6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识别芯片u4的24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18管脚电性连接。
31.优选地,所述识别芯片u4的11管脚通过电感l2和电容c3接地,所述识别芯片u4的14管脚接地,所述识别芯片u4的13管脚通过电感l3和电容c4接地,所述电感l2远离所述识别芯片u4的一端通过电容c13与所述识别芯片u4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感l3远离所述识别芯片u4的一端通过电容c14与所述识别芯片u4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识别芯片u4的16管脚通过电阻r23、电阻r24和电容c15接地,所述电阻r23和所述电阻r24的共接端与所述
识别芯片u4的17管脚电性连接。
32.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u2是一颗通道选择芯片,tp1到tp10是的10路感应按钮,通过识别正确的通道后,以保证用户选择的通道和实际使用的通道一致,u4是一颗刷卡识别芯片,它通过读卡器上的感应线圈获取卡片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发送给主控芯片u1进行充电处理。
33.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充电桩和读卡器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34.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