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4  13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运箱。


背景技术:

2.转运箱一般用于对物料进行转运,物料放入转运箱内,运输转运箱,从而实现物料的转运。但是当转运的物料重量过重时,容易将转运箱压垮,减少转运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转运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转运的物料重量过重时,容易将转运箱压垮,减少转运箱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转运箱,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四个侧板,四个侧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框架;
5.所述转运箱还包括两个以上的底座,两个以上的底座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底座为槽钢,所述槽钢的开口方向朝向水平方向,所述底座包括连接板以及加强块,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槽钢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并用于对所述槽钢的顶部进行支撑,所述加强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槽钢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并用于对所述槽钢的顶部进行支撑。
6.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底座为槽钢,槽钢的开口方向朝向水平方向,底座包括连接板以及加强块,连接板设置在槽钢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连接板可以起到对槽钢的顶部进行支撑,减少转运箱的底部被压垮。通过加强块的两端分别与槽钢的顶部与连接板相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板的支撑强度,提高了对底板的支撑,减少了转运箱被压垮的可能性,提高了转运箱的使用寿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包括三个所述连接板,三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槽钢的前段、中段以及后段,并分别对所述槽钢的三个位置起到支撑作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包括三个所述加强块,三个所述加强块分别对应三个所述连接板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包括一个所述加强块,所述加强块设置在所述槽钢的中段的所述连接板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运箱包括三个底座,三个底座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左段、中段以及右段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沿所述转运箱的宽度方向延伸。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四个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格栅板以及第二格栅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二侧板一体成型,形成u型结构;
13.所述第一格栅板与所述第二格栅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二侧
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格栅板与所述第二格栅板的格栅的间隙均小于物料的宽度。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格栅板与所述第二格栅板均包括两个以上的竖板以及横板,两个以上的所述竖板之间的间隙小于物料的宽度,所述横板分别与所有的所述竖板相连接。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转运箱的三维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转运箱的另一角度的三维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转运箱的正视图;
19.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格栅板与第二格栅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侧板、底板与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弯折件与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第二连接件,
25.2、第二侧板,
26.3、第一连接件,
27.4、第二弯折件,
28.5、底板,
29.6、第一弯折件,
30.61、倒角,
31.7、加强板,
32.8、竖板,
33.9、横板,
34.10、连接板,
35.11、加强块,
36.12、底座,
37.13、第一侧板,
38.20、第一格栅板,
39.30、第二格栅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
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2.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43.转运箱一般用于对物料进行转运,物料放入转运箱内,运输转运箱,从而实现物料的转运。但是当转运的物料重量过重时,容易将转运箱压垮,减少转运箱的使用寿命。
44.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转运箱,包括底板5以及设置在底板5上的四个侧板,四个侧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框架;转运箱还包括两个以上的底座12,两个以上的底座12分别固定在底板5的底部,底座12为槽钢,槽钢的开口方向朝向水平方向,底座12包括连接板10以及加强块11,连接板10设置在槽钢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并用于对槽钢的顶部进行支撑,加强块11的两端分别与槽钢的顶部与连接板10相连接,并用于对槽钢的顶部进行支撑。
45.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底座12为槽钢,槽钢的开口方向朝向水平方向,底座12包括连接板10以及加强块11,连接板10设置在槽钢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连接板10可以起到对槽钢的顶部进行支撑,减少转运箱的底部被压垮。通过加强块11的两端分别与槽钢的顶部与连接板10相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板10的支撑强度,提高了对底板5的支撑,减少了转运箱被压垮的可能性,提高了转运箱的使用寿命。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4所示,四个侧板包括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第一格栅板20以及第二格栅板30,第一侧板13与底板5相连接,底板5与第二侧板2相连接,第一侧板13、底板5、第二侧板2一体成型,形成u型结构;第一格栅板20与第二格栅板30分别与第一侧板13、底板5、第二侧板2固定连接,第一格栅板20与第二格栅板30的格栅的间隙均小于物料的宽度。如此,通过第一侧板13、底板5、第二侧板2一体成型,形成u型结构,提高第一侧板13、底板5、第二侧板2的连接强度,一体弯折成型,方便生产。第一格栅板20与第二格栅板30的格栅的间隙均小于物料的宽度,防止物料掉落。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格栅板20与第二格栅板30均包括两个以上的竖板8以及横板9,两个以上的竖板8之间的间隙小于物料的宽度,横板9分别与所有的竖板8相连接。如此,通过两个以上的竖板8之间的间隙小于物料的宽度,可以通过竖板8之间的间隙观察到转运箱的内部情况,也可以节约板材,降低成本。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格栅板20与第二格栅板3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以及第二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3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格栅板20、第二格栅板3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连接件3与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相连接,第一格栅板20、第二格栅板30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件1与底板5相连接。如此,第一格栅板20、第二格栅板30可以通过两个第一连接件3分别与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相连接,第一格栅板20、第二格栅板30再通过第二连接
件1与底板5相连接,可以加强第一格栅板20、第二格栅板30与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底板5的连接强度。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侧板13与第二侧板2的顶部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向外延伸。如此,通过弯折部可以提高第一侧板13与第二侧板2的顶部的强度,减轻第一侧板13与第二侧板2顶部受力时的变形。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与第一侧板13或第二侧板2之间设置有加强板7(如图2所示),通过加强板7可以有效提高弯折部的强度,减少弯折部的变形。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6所示,第一格栅板2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弯折件6,第二格栅板3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弯折件4,第一弯折件6与第二弯折件4均向外延伸,第一弯折件6与第二弯折件4的两端分别与弯折部的两端相连接。如此,通过第一弯折件6与第二弯折件4可以提高第一格栅板20、第二格栅板30的顶部强度,减轻第一格栅板20、第二格栅板30顶部受力时的变形。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件6与第二弯折件4的两端分别为倒角61,此倒角61为倒圆角,避免第一弯折件6与第二弯折件4划伤操作人员。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7所示,底座12包括三个连接板10,三个连接板10分别设置在槽钢的前段、中段以及后段,并分别对槽钢的三个位置起到支撑作用。如此,可以分别通过三个连接板10分别设置在槽钢的前段、中段以及后段,对槽钢的前段、中段以及后段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底座12的强度,防止底板5塌陷。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2包括三个加强块11,三个加强块11分别对应三个连接板10设置。如此,可以通过三个加强块11分别对三个连接板10进行加强,分别提高三个连接板10的支撑强度。
55.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2包括一个加强块11,加强块11设置在槽钢的中段的连接板10上。本实施例中,底部主要受力集中在底部的中心,因此,仅在槽钢的中段的连接板10上设置有一个加强块11,对中段的连接板10进行支撑,可以节省成本。
56.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运箱包括三个底座12,三个底座12依次排列设置在底板5的左段、中段以及右段上。如此,三个底座12可以分别位于底板5的左段、中段以及右段,分别对底板5的左段、中段以及右段进行支撑,可以减少底板5的塌陷。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2沿转运箱的宽度方向延伸。如此,底座12可以沿转运箱的宽度方向均对转运箱的底板5进行支撑,形成完整的支撑面,加强对转运箱的底板5的支撑。
58.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连接板10可以起到对槽钢的顶部进行支撑,减少转运箱的底部被压垮。通过加强块11提高了对底板5的支撑,减少了转运箱被压垮的可能性,提高了转运箱的使用寿命。
59.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