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拉直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自动化钢丝拉直剪切设备。
背景技术:
2.钢丝是钢材的板、管、型、丝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制成的再加工产品,钢丝生产的主要工序包括原料选择、清除氧化铁皮、烘干、涂层处理、热处理、拉丝、镀层处理等。
3.现有的钢丝拉直装置拉直效果不甚理想,不能将钢丝完全拉直,为了得到良好的拉直效果,需要经过多次拉直操作,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钢丝在拉直后,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裁切,这样得到的钢丝常常会长短不一,从而影响后期的使用,还增加的工作人员劳动量,为此我们推出了自动化钢丝拉直剪切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化钢丝拉直剪切设备,以解决现有的钢丝拉直装置拉直效果不甚理想,不能将钢丝完全拉直,为了得到良好的拉直效果,需要经过多次拉直操作,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钢丝在拉直后,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裁切,这样得到的钢丝常常会长短不一,从而影响后期的使用,还增加的工作人员劳动量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自动化钢丝拉直剪切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拉直组件,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剪切组件。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盒与一组滚珠,所述固定盒固定连接至底板的顶部,一组所述滚珠均转动连接至固定盒的内部。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四个转动杆、四个齿轮、两个转动盘与皮带,所述电机固定安装至底板的顶部,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板,四个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并转动连接至四个支撑板的外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左侧底部转动杆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齿轮分别固定连接至四个转动杆的中部,相邻两个所述齿轮的外侧啮合,两个所述转动盘分别固定连接至底部两个转动杆的中部,所述皮带转动连接至两个转动盘的外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拉直组件包括四个挤压辊、四个挤压槽与一组变向挤压件,一组所述变向挤压件均设置与底板的顶部,四个所述挤压辊分别固定连接至四个转动杆的中部,四个所述挤压槽分别开设至四个挤压辊的中部,相邻两个所述挤压辊的中部转动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变向挤压件包括两个旋转杆与两个挤压盘,一组所述旋转杆的底端均贯穿并转动连接至底板的内部,一组所述挤压盘分别固定连接至一组旋转杆的中部,相邻两个所述挤压盘的中部转动连接。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剪切组件包括限位管、手指气缸与两个刀片,所述限位管固定连接至底板的顶部,所述手指气缸固定安装至限位管的右端,两个所述刀片均固定连接至手指气缸的内部。
17.本实用新型利用底板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利用导向组件的设置,便于对钢丝起到导向校正的左右,随后可利用动力组件运作,从而带动拉直组件运动,对钢丝进行拉直,随后利用剪切组件对拉直后的钢丝进行自动化剪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结构侧面剖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标号说明:
22.1、底板;2、导向组件;201、固定盒;202、滚珠;3、拉直组件;301、挤压辊;302、挤压槽;303、变向挤压件;3031、旋转杆;3032、挤压盘;4、剪切组件;401、限位管;402、手指气缸;403、刀片;5、动力组件;501、电机;502、转动杆;503、齿轮;504、转动盘;505、皮带;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化钢丝拉直剪切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导向组件2,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动力组件5,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拉直组件3,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剪切组件4。
25.利用底板1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利用导向组件2的设置,便于对钢丝起到导向校正的左右,随后可利用动力组件5运作,从而带动拉直组件3运动,对钢丝进行拉直,随后利用剪切组件4对拉直后的钢丝进行自动化剪切,解决了现有的钢丝拉直装置拉直效果不甚理想,不能将钢丝完全拉直,为了得到良好的拉直效果,需要经过多次拉直操作,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钢丝在拉直后,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裁切,这样得到的钢丝常常会长短不一,从而影响后期的使用,还增加的工作人员劳动量的。
26.请参阅图1~2,其中:导向组件2包括固定盒201与一组滚珠202,固定盒201固定连接至底板1的顶部,一组滚珠202均转动连接至固定盒201的内部。
27.利用固定盒201的设置,便于对一组滚珠202进行支撑,利用一组滚珠202的设置,便于在使用者将钢丝引入固定盒201内部后,利用一组滚珠202外侧挤压,对其起到校正导向作用。
28.请参阅图1,其中:动力组件5包括电机501、四个转动杆502、四个齿轮503、两个转动盘504与皮带505,电机501固定安装至底板1的顶部,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板6,四个转动杆502的两端分别贯穿并转动连接至四个支撑板6的外侧,电机501的输出轴与左侧底部转动杆502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四个齿轮503分别固定连接至四个转动杆502的中部,相邻两个齿轮503的外侧啮合,两个转动盘504分别固定连接至底部两个转动杆502的中部,皮带505转动连接至两个转动盘504的外侧。
29.利用电机501运作,从而使左侧底部转动杆502转动,从而带动左侧底部齿轮503转动,从而使左侧顶部齿轮503带动左侧顶部转动杆502转动,利用两个转动盘504与皮带505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四个转动杆502与四个齿轮503均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四个支撑板6之间的拉直组件3运动。
30.请参阅图1,其中:拉直组件3包括四个挤压辊301、四个挤压槽302与一组变向挤压件303,一组变向挤压件303均设置与底板1的顶部,四个挤压辊301分别固定连接至四个转动杆502的中部,四个挤压槽302分别开设至四个挤压辊301的中部,相邻两个挤压辊301的中部转动连接。
31.当四个转动杆502转动,从而带动四个挤压辊301进行转动,从而可利用四个挤压槽302由上下两侧对钢丝进行拉直处理,随后利用一组变向挤压件303由正面与背面两侧对钢丝进行拉直处理,保证拉直效果。
32.请参阅图1,其中:变向挤压件303包括两个旋转杆3031与两个挤压盘3032,一组旋转杆3031的底端均贯穿并转动连接至底板1的内部,一组挤压盘3032分别固定连接至一组旋转杆3031的中部,相邻两个挤压盘3032的中部转动连接。
33.利用一组旋转杆3031的设置,便于对一组挤压盘3032起到支撑作用,随后利用相邻两个挤压盘3032进行转动,从而由正面与背面两侧对钢丝进行挤压,达到拉直效果。
34.请参阅图1~3,其中:剪切组件4包括限位管401、手指气缸402与两个刀片403,限位管401固定连接至底板1的顶部,手指气缸402固定安装至限位管401的右端,两个刀片403均固定连接至手指气缸402的内部。
35.利用手指气缸402运作,从而可带动两个刀片403运作,从而可对钢丝进行剪切,利用限位管401的设置,便于在对钢丝进行剪切时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剪切效果。
36.利用底板1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利用导向组件2的设置,便于对钢丝起到导向校正的左右,利用固定盒201的设置,便于对一组滚珠202进行支撑,利用一组滚珠202的设置,便于在使用者将钢丝引入固定盒201内部后,利用一组滚珠202外侧挤压,对其起到校正导向作用,随后可利用动力组件5运作,从而带动拉直组件3运动,利用电机501运作,从而使左侧底部转动杆502转动,从而带动左侧底部齿轮503转动,从而使左侧顶部齿轮503带动左侧顶部转动杆502转动,利用两个转动盘504与皮带505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四个转动杆502与四个齿轮503均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四个支撑板6之间的拉直组件3运动,当四个转动杆502转动,从而带动四个挤压辊301进行转动,从而可利用四个挤压槽302由上下两侧对钢丝进行拉直处理,随后利用一组变向挤压件303由正面与背面两侧对钢丝进行拉直处理,保证拉直效果,利用一组旋转杆3031的设置,便于对一组挤压盘3032起到支撑作用,随后利用相邻两个挤压盘3032进行转动,从而由正面与背面两侧对钢丝进行挤压,达到拉直效果,对钢丝进行拉直,随后利用剪切组件4对拉直后的钢丝进行自动化剪切,利
用手指气缸402运作,从而可带动两个刀片403运作,从而可对钢丝进行剪切,利用限位管401的设置,便于在对钢丝进行剪切时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剪切效果,整个装置,可方便快速的将钢丝拉直,无需多次拉直操作,保证拉直效果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可自动进行剪切,保证后期使用效果,减轻工作人员劳动量。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