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风扇工控机的散热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1  18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控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无风扇工控机加的散热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工控机是一种加固的增强型个人计算机,可以作为一个工业控制器在工业环境中可靠运行,应用的比较广泛的如西门子工控机ipc,工业计算机和商用计算机一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们各有应用的领域,但是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3.现有的无风扇工控机,大多在使用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机器上开设的散热孔进行自然散热冷却,这种方式散热效果较差,长时间工作容易出现机器内部温度较高,而导致工控机内部元件损坏的情况出现,缩短工控机的使用收,影响工控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风扇工控机的散热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无风扇工控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机器上开设的散热孔进行自然散热冷却,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无风扇工控机的散热保护装置,包括工控机本体,所述工控机本体两侧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面的上部横向固定连接有容纳箱,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容纳箱的顶部竖向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顶端与所述工控机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容纳箱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散热扇,所述容纳箱内腔的上部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容纳箱的底部竖向连通有竖管,所述竖管的底端与所述过滤箱的内腔连通,所述过滤箱内腔的两侧均由前端至后端横向设置有过滤罩,所述过滤箱背面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同侧所述过滤罩的内腔连通,所述过滤罩的底部竖向连通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过滤箱的下方,所述工控机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管的底端通过抱箍可拆卸地设置有集尘袋,所述抱箍位于所述集尘袋与所述导向管表面的重叠处。
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过滤罩的内腔由前端至后端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沿所述过滤罩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有若干个刷板,所述刷板表面的刷毛与过滤罩的内壁面接触。
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均可转动地延伸至所述过滤箱的外部,两个所述转动杆表面的外端均竖直设置有传动齿盘,两个所述传动齿盘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一个所述转动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9.进一步地,所述工控机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上翅片,多个所述上翅片沿所述工控机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排列。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工控机本体的两侧面设置有若干个侧翅片。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用于无风扇工控机的散热保护装置,通过散热扇工作吹出气流,再通过冷却管进行冷却降温后,将气流通过连通管吹入工控机本体的内部,从而对工控机本体的内部进行快速冷却散热,提高对工控机本体的保护,延长工控机本体的使用寿命,气流通过进气管进入过滤罩的内部后,通过过滤罩对气流中的灰尘杂物进行过滤后,再进入竖管的内部,避免散热扇向工控机本体的内部吹入气流时将灰尘杂物也吹入工控机本体内部的情况出现,提高工控机本体工作时的稳定性。
13.(2)、该用于无风扇工控机的散热保护装置,通过人工转动转动杆进行转动,通过刷板旋转,刷毛与过滤罩的内壁进行接触刷动,即可将过滤罩内壁上附着的灰尘刷落,并通过导向管导向连通,将灰尘杂物集中导入集尘袋的内部进行收集,后期人工即可通过抱箍将集尘袋进行拆卸下来,便于对集尘袋内部收集到的灰尘杂物进行集中的处理,便于人工进行使用,提高过滤罩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罩与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控机本体与上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工控机本体、2-上翅片、3-散热孔、4-固定块、5-固定板、6-支撑板、7-容纳箱、8-过滤罩、9-进气管、10-连通管、11-竖管、12-散热扇、13-冷却管、14-导向管、15-过滤箱、16-集尘袋、17-抱箍、18-防滑垫、19-转动杆、20-刷板、21-传动齿盘、22-把手、23-侧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风扇工控机的散热保护装置,包括工控机本体1,工控机本体1两侧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两个固定块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两个固定板5相对面的上部横向固定连接有容纳箱7,固定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
20.通过固定板5与固定块4的支撑,将工控机本体1的底部夹起,增大工控机本体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工控机本体1的散热效果。
21.固定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箱15,容纳箱7的顶部竖向连通有连通管10,连通管10的顶端与工控机本体1的内部连通。
22.容纳箱7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散热扇12,容纳箱7内腔的上部设置有冷却管13,容纳箱7的底部竖向连通有竖管11,竖管11的底端与过滤箱15的内腔连通。冷却管13内设置有冷
却剂,通过金属的冷却管13与外界换热,实现对附件环境和空气的冷却降温。
23.散热扇12工作即可将容纳箱7内腔的气流通过连通管10吹入工控机本体1的内部,从而加快工控机本体1内部的气流流动,提高工控机本体1的散热效果。
24.气流进入工控机本体1内部之前,通过冷却管13的冷却降温,使得气流进入工控机本体1的内部后,加快工控机本体1内部的冷却效率。
25.过滤箱15内腔的两侧均由前端至后端横向设置有过滤罩8,过滤箱15背面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气管9,进气管9的另一端与同侧过滤罩8的内腔连通。
26.外部气流可通过过滤罩8进入过滤箱15的内部,在通过竖管11进入容纳箱7的内部,使得气流持续的进入工控机本体1的内部进行散热。
27.进气管9可对进入过滤箱15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避免灰尘杂物进入容纳箱7的内部。
28.过滤罩8的底部竖向连通有导向管14,导向管14的底端延伸至过滤箱15的下方,工控机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3。
29.通过散热扇12工作吹出气流,再通过冷却管13进行冷却降温后,将气流通过连通管10吹入工控机本体1的内部,从而对工控机本体1的内部进行快速冷却散热,提高对工控机本体1的保护,延长工控机本体1的使用寿命。
30.气流通过进气管9进入过滤罩8的内部后,通过过滤罩8对气流中的灰尘杂物进行过滤后,再进入竖管11的内部,避免散热扇12向工控机本体1的内部吹入气流时将灰尘杂物也吹入工控机本体1内部的情况出现,提高工控机本体1工作时的稳定性,散热孔3提高工控机本体1内部的气流流动速率,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31.导向管14的底端通过抱箍17可拆卸地设置有集尘袋16,抱箍17位于集尘袋16与导向管14表面的重叠处。
32.过滤罩8过滤的灰尘可通过导向管14进入集尘袋16的内部进行集中的储存,后期人工可通过打开抱箍17将集尘袋16从导向管14上拆卸下来。
33.两个过滤罩8的内腔由前端至后端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转动杆19,转动杆19的表面沿过滤罩8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有若干个刷板20,刷板20表面的刷毛与过滤罩8的内壁面接触。
34.转动杆19旋转即可带动刷板20对过滤罩8的内壁进行刷动,将过滤罩8内壁附着的灰尘刷落于导向管14的内部,通过导向管14进入集尘袋16的内部。
35.两个转动杆19的一端均可转动地延伸至过滤箱15的外部,两个转动杆19表面的外端均竖直设置有传动齿盘21,两个传动齿盘21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一个转动杆1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2。
36.通过人工转动转动杆19进行转动,通过刷板20旋转,刷毛与过滤罩8的内壁进行接触刷动,即可将过滤罩8内壁上附着的灰尘刷落,并通过导向管14导向连通,将灰尘杂物集中导入集尘袋16的内部进行收集,后期人工即可通过抱箍17将集尘袋16进行拆卸下来,便于对集尘袋16内部收集到的灰尘杂物进行集中的处理,便于人工进行使用,提高过滤罩8工作时的稳定性。
37.人工转动把手22即可带动一个传动齿盘21转动,再通过链条的传动即可带动两个转动杆19同时转动。
38.工控机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上翅片2,多个上翅片2沿工控机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排列。
39.上翅片2加大工控机本体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工控机本体1的散热效果。
40.支撑板6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18,工控机本体1的两侧面设置有若干个侧翅片23。
41.防滑垫18加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侧翅片23增大工控机本体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2.工作时,用于无风扇工控机的散热保护装置,散热扇12工作吹出气流,再通过冷却管13进行冷却降温后,将气流通过连通管10吹入工控机本体1的内部,从而对工控机本体1的内部进行快速冷却散热,气流通过进气管9进入过滤罩8的内部后,通过过滤罩8对气流中的灰尘杂物进行过滤后,再进入竖管11的内部,避免散热扇12向工控机本体1的内部吹入气流时将灰尘杂物也吹入工控机本体1内部的情况出现,通过人工转动转动杆19进行转动,通过刷板20旋转,刷毛与过滤罩8的内壁进行接触刷动,即可将过滤罩8内壁上附着的灰尘刷落,并通过导向管14导向连通,将灰尘杂物集中导入集尘袋16的内部进行收集,后期人工即可通过抱箍17将集尘袋16进行拆卸下来,便于对集尘袋16内部收集到的灰尘杂物进行集中的处理。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