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烧烤炉的火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4  135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烧烤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烧烤炉的火排。


背景技术:

2.燃气烧烤炉是采用燃气作为烧烤燃料的烧烤设备,其通常采用不锈钢作为炉体材料,通过电子脉冲点火,通过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热量对食物进行烧烤,通过控制燃气输入口的阀门开关开度,即可对烧烤温度进行控制,使用方便且便于调节火力大小,火排则是燃气烧烤炉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
3.现有的燃气烧烤炉火排,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8201710957,名称:一种环保节能燃气烧烤炉,授权公告日:2019年2月1日,其结构包括: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炉体内部形成烧烤空间,所述炉体的一端设置有燃气接口;火排,多个所述火排设置在所述烧烤空间内,所述火排与所述燃气接口连通,多个所述火排的发热面沿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燃气烧烤炉,通过燃气接口将燃气接入到火排中,同时,火排的发热面沿炉体的宽度方向设置,这样在使用时,炉口与发热面平行,发热面散热均匀,烤口温度均匀,缩短了烧烤时间,待烤物烤的均匀。
4.但是,上述结构的燃气烧烤炉的火排,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火排内的混合室由进气方管、第一预混合室、第二预混合室、第三预混合室和第四预混合室连接构成,因此混合室涉及到的零部件较多,造成其整体体积大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零部件少、体积小且结构简单的燃气烧烤炉的火排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燃气烧烤炉的火排结构,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壳体的内腔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把内腔分隔为上混合室和下混合室,上混合室与下混合室之间通过第一气孔连通,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连通下混合室的进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把上混合室至少分隔有第一小混合室和第二小混合室,第一小混合室通过所述第一气孔与下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一小混合室与第二小混合室之间通过第二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小混合室上方安装有燃烧板;此款燃气烧烤炉的火排结构,通过在同一壳体上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就可分隔出至少包括三个混合室,即:上混合室、第一小混合室和第二小混合室,使得燃气和空气必须按先后顺序通过上述三个混合室混合,以便在燃烧板处能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节能;而且,在同一壳体(相同空间体积)内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设置,即可实现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充分,且使用的配件较小、整体体积也小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9.具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小混合室设置在第二小混合室内;以使混合的燃气和空
气从小空间的第一混合室进入大空间的第二小混合室,其流速更快,有利于燃烧板燃烧效果更好。
10.具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盘曲形成底部开口的罩体,所述罩体以底部开口朝下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隔板上且罩住第一气孔,所述罩体内腔构成所述第一小混合室,所述罩体的侧壁上还开有多个所述的第二气孔;通过罩体罩住第一气孔,以使罩体内腔形成第一小混合室,其实施容易;同时,第二气孔容易设置在方形罩体的侧壁上。
11.具体进一步地,所述罩体是方形罩体,方形罩体的前后两侧底部分别往外延伸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方形罩体通过支撑板与第一隔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其连接容易且牢固。
12.具体进一步地,所述方形罩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敞开口,所述敞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小混合室;敞开口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小混合室内的燃气和空气进入第二小混合室的效率。
13.具体进一步地,所述方形罩体的左右两侧的顶壁朝外延伸出t形阻挡架,所述t形阻挡架上开有第三气孔,且t形阻挡架的外端与壳体的内腔对应的内侧壁相近;t形阻挡架可阻挡混合的燃气和空气直接朝上快速流向燃烧板,以使燃气和空气可在第二小混合室内充分混合。
14.具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的中心处开有两个或以上的所述第一气孔,所述第一隔板的四周侧边向上延伸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壳体对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气孔容易设置在第一隔板上,而且连接板有利于第一隔板与壳体对应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牢固。
15.具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小混合室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承台,且承台高于第二隔板,所述燃烧板放置在所述承台上;承台便于燃烧板在壳体上安置容易、牢固。
16.具体进一步地,还设置有固定框,所述燃烧板上开有蜂窝状燃烧微孔,蜂窝状燃烧微孔可使燃烧效果更好,热量更高,所述固定框套置在燃烧板的周边且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腔开口顶边上;固定框对各块燃烧板在安装座上的有序安装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防止燃烧板脱离出安装座外,保证其稳定工作。
17.具体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腔开口顶边朝外延伸出水平翻边,所述固定框固定在所述水平翻边上;固定框与水平翻边的这种连接方式稳定且实施容易。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此款燃气烧烤炉的火排结构,通过在同一壳体上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就可分隔出至少包括三个混合室,即:上混合室、第一小混合室和第二小混合室,使得燃气和空气必须按先后顺序通过上述三个混合室混合,以便在燃烧板处能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节能;而且,在同一壳体(相同空间体积)内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设置,即可实现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充分,且使用的配件较小、整体体积也小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20.(2)第二隔板盘曲形成底部开口的罩体,通过罩体罩住第一气孔,以使罩体内腔形成第一小混合室,其实施容易;同时,第二气孔容易设置在方形罩体的侧壁上。
21.(3)第一隔板的中心处开有两个或以上的所述第一气孔,第一气孔容易设置在第一隔板上,而且连接板有利于第一隔板与壳体对应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牢固。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烧烤炉的火排结构立体图。
23.图2为图1的分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烧烤炉的火排结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6.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3所示,一种燃气烧烤炉的火排结构,包括具有内腔11的壳体1,壳体1的内腔11固定有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2把内腔11分隔为上混合室111和下混合室112,上混合室111与下混合室112之间通过第一气孔100连通,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连通下混合室112的进气口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隔板4,所述第二隔板4把上混合室111至少分隔有第一小混合室1111和第二小混合室1112,第一小混合室1111通过所述第一气孔100与下混合室112连通,所述第一小混合室1111设置在第二小混合室1112内,所述第一小混合室1111与第二小混合室1112之间通过第二气孔200连通,所述第二小混合室1112上方安装有燃烧板5。
27.作为具体的方案,所述第二隔板4盘曲形成底部开口的罩体,所述罩体以底部开口朝下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隔板2上且罩住第一气孔100,所述罩体内腔构成所述第一小混合室1111,所述罩体的侧壁上还开有多个所述的第二气孔200。
28.本实施中,所述罩体是方形罩体,方形罩体的前后两侧底部分别往外延伸有支撑板41,所述支撑板41与所述第一隔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方形罩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敞开口42,所述敞开口42连通所述第二小混合室1112。
29.本实施中,所述方形罩体的左右两侧的顶壁朝外延伸出t形阻挡架43,所述t形阻挡架43上开有第三气孔300,且t形阻挡架43的外端与壳体1的内腔11对应的内侧壁相近。
30.作为具体的方案,所述第一隔板2的中心处开有两个或以上的所述第一气孔100,所述第一隔板2的四周侧边向上延伸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与壳体1对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31.作为更佳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小混合室11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承台6,且承台6高于第二隔板4,所述燃烧板5放置在所述承台6上。
32.作为更佳实施方案,还设置有固定框7,所述燃烧板5上开有蜂窝状燃烧微孔51,所述固定框7套置在燃烧板5的周边且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11开口顶边上;所述壳体1的内腔11开口顶边朝外延伸出水平翻边12,所述固定框7固定在所述水平翻边12上。
33.工作原理:进气口3内设置有燃气入口8和空气入口9,燃气和空气分别从燃气入口8和空气入口9进入下混合室112一次混合,一次混合后的燃气和空气通过第一气孔100向上进入第一小混合室1111进行二次混合,二次混合的燃气和空气在第一小混合室内往两侧方向流动并分别穿过第二气孔200、敞开口42和第三气孔300向上进入第二小混合室1112内进行第三次混合,最后在第二小混合室1112上方的燃烧板5处燃烧。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