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转移装置,具体是电磁双缸腔泵。
背景技术:
2.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三类。除按工作原理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方法分类和命名。如,按驱动方法可分为电动泵和水轮泵等;按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按用途可分为锅炉给水泵和计量泵等;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和泥浆泵等。按照有无轴结构,可分直线泵,和传统泵。水泵只能输送以流体为介质的物流,不能输送固体。
3.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为离心泵、转子泵及齿轮泵等,上述装置技术较为成熟,应用领域较广;但对于一些特殊液体,譬如闪点较低的高压液体,对泵的密封性尤其是对轴封要求较高,一般泵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电磁双缸腔泵是液体泵的一种,依靠电磁力作为动力去驱动,但是现有的电磁驱动泵结构不够合理,设计也不够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磁双缸腔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电磁双缸腔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腔体,壳体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一端插入壳体且固定连接有u形进流管,u形进流管的一端与腔体的上部外壁固定连接,u形进流管的另一端与腔体的下部外壁固定连接,u形进流管的两端均与腔体相连通,出水管的一端插入壳体且固定连接有u形出流管,u形出流管的一端与腔体的上部外壁固定连接,u形出流管的另一端与腔体的下部外壁固定连接,u 形出流管的两端均与腔体相连通,u形进流管和u形出流管的端部内侧均设有单向透水机构,且单向透水机构的流向相同,单向透水机构包括有固定孔板、连接杆、限位块、弹簧、塞头和塞座,腔体的内壁等距离对称固定连接有滑轨,腔体内还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分隔板与滑块构成导滑式磁力活塞,滑块底部开设有的第一滑槽配合安装在滑轨上并与滑轨滑动配合,滑块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包括第一第一密封槽和第一第二密封槽,第一第一密封槽开设在第一滑槽内并沿垂直第一滑槽长度方向贯通第一滑槽内表面中的内底面与两内侧面,第一第一密封槽在第一滑槽内表面上的总体延伸状态呈匚形,第一第二密封槽开设在滑块底面中除第一滑槽外的底表面上,沿垂直第一滑槽长度方向贯通底表面,并以第一滑槽为中心对称设置,第一第一密封槽靠近底表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密封槽贯通连接,分隔板两侧壁对称开设有呈直线段状的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相互贯通连接成共同围绕导滑式磁力活塞的密封槽,在密封槽内固定配装有沿密封槽长度方向延伸而填满密封槽的密封条,密封条和滑轨动密封配合
且同时和腔体的内壁动密封配合,继而将腔体密封隔离成位于导滑式磁力活塞上方的第一腔室和位于导滑式磁力活塞下方的第二腔室,腔体的顶底两侧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电磁铁,壳体的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和电磁铁控制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孔板上开设有第一穿孔,固定孔板和塞座固定连接在u形进流管的内壁上,塞头和塞座对应且适配,塞头为圆台状,塞头设在固定孔板和塞座之间,塞头与u形进流管的内壁设有间隙,连接杆的一端与塞头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滑动贯穿固定孔板且与限位块的外壁固定连接,弹簧套设在连接杆外侧,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孔板的外壁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塞头的外壁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隔板的材质为永磁体,密封条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腔体为非电磁屏蔽体。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气盒,壳体的底部两侧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进气盒。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盒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孔板,第一孔板上开设有第二穿孔,出气盒的下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动风扇,进气盒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孔板,第二孔板上开设有第三穿孔,第二孔板与第二滑槽为过盈配合,第二孔板的一侧穿出进气盒,电动风扇通过电线与开关电性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磁铁通过电线与电磁铁控制器电性连接,电磁铁控制器通过电线与开关电性连接,开关外界有电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孔板、连接杆、限位块、弹簧、塞头和塞座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u形连接管的水流方向被单向透水机构限定,通过腔体、进水管、出水管、壳体、出水管、u形进流管、u形出流管、滑轨、分隔板、滑块、密封条、电磁铁、开关和电磁铁控制器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外界水流在分隔板和电磁铁的作用下可以从壳体一侧的进水管流入,并从另一侧的出水管排出,形成水液输送的功能,从而使得本电磁双缸腔泵的结构更加优化、设计更加合理。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进气盒、出气盒和电动风扇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壳体内由于电磁铁运行所产生的热能被排出,从而具有散热功能,同时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起到对壳体内部的防护作用,同时第二滑槽和第二孔板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二孔板可以取下,方便操作人员透过进气盒对壳体内部进行维护,从而使得本电磁双缸腔泵具有方便使用和散热的功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电磁双缸腔泵的正面剖视图。
16.图2为电磁双缸腔泵中a的放大图。
17.图3为电磁双缸腔泵的侧面剖视图。
18.图4为电磁双缸腔泵滑块的中心剖视图
19.图5为电磁双缸腔泵的立体图。
20.图6为电磁双缸腔泵中第二孔板正面图。
21.图7为电磁双缸腔泵中第一孔板正面图。
22.图8为电磁双缸腔泵中固定孔板正面图。
23.图中:1壳体、2腔体、3出水管、4u形出流管、5单向透水机构、6固定孔板、7连接杆、 8限位块、9弹簧、10塞头、11塞座、12滑轨、13分隔板、14滑块、15密封条、16电磁铁、 17开关、18出气盒、19进气盒、20第一孔板、21电动风扇、22第二滑槽、23第二孔板、24 电磁铁控制器、25第一穿孔、26第二穿孔、27第三穿孔、28进水管、29u形进流管、30第一滑槽、31第一第一密封槽、32第一第二密封槽、33内底面、34内侧面、35底表面、36第二密封槽、37第一腔室、38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磁双缸腔泵,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腔体2,壳体1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28,进水管3的一端插入壳体1且固定连接有u形进流管4,u形进流管4的一端与腔体2的上部外壁固定连接, u形进流管4的另一端与腔体2的下部外壁固定连接,u形进流管4的两端均与腔体2相连通,出水管28的一端插入壳体1且固定连接有u形出流管29,u形出流管29的一端与腔体2的上部外壁固定连接,u形出流管29的另一端与腔体2的下部外壁固定连接,u形出流管29的两端均与腔体2相连通,u形进流管4和u形出流管29的端部内侧均设有单向透水机构5,且单向透水机构5的流向相同,单向透水机构5包括有固定孔板6、连接杆7、限位块8、弹簧9、塞头10和塞座11,腔体2的内壁等距离对称固定连接有滑轨12,腔体2内还设置有分隔板13,分隔板13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14,分隔板13与滑块 14构成导滑式磁力活塞,滑块14底部开设有的第一滑槽30配合安装在滑轨12上并与滑轨12滑动配合,分隔板13在被电磁力驱动时,分隔板13只能通过第一滑槽30和滑轨12 带动滑块14沿滑轨1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滑块14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包括第一第一密封槽31和第一第二密封槽32,第一第一密封槽31开设在第一滑槽30内并沿垂直第一滑槽30长度方向贯通第一滑槽30内表面中的内底面33与两内侧面34,第一第一密封槽31在第一滑槽30内表面上的总体延伸状态呈匚[f
ā
ng]形,第一第二密封槽32开设在滑块14底面中除第一滑槽30外的底表面35上,沿垂直第一滑槽30长度方向贯通底表面35,并以第一滑槽30为中心对称设置,第一第一密封槽31靠近底表面35 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密封槽32贯通连接,分隔板13两侧壁对称开设有呈直线段状的第二密封槽36,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36相互贯通连接成共同围绕导滑式磁力活塞的密封槽,在密封槽内固定配装有沿密封槽长度方向延伸而填满密封槽的密封条15,密封条 15和滑轨12动密封配合且同时和腔体2的内壁动密封配合,继而将腔体(2)密封隔离成位于导滑式磁力活塞上方的第一腔室37和位于导滑式磁力活塞下方的第二腔室38,腔体2 的顶底两侧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6,电磁铁16为市售长方形盒装电磁铁,由乐清万旭电气有限公司生产市售且型号为waxu-f300/150/50,壳体1的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17和电磁铁控制器24,电磁铁控制器24型号为wcgd-103,电磁铁控制器24又名h桥式电磁
铁驱动控制板,由广州市威恒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并销售。
[0026]
固定孔板6为贯穿开设有允许水流通过的第一穿孔25的圆形孔板,固定孔板6和塞座11固定连接在u形进流管4的内壁上,塞头10和塞座11对应且适配,塞头10为圆台状,塞头10设在固定孔板6和塞座11之间,塞头10与u形进流管4的内壁设有间隙,连接杆7的一端与塞头10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杆7的另一端滑动贯穿固定孔板6且与限位块8的外壁固定连接,弹簧9套设在连接杆7外侧,弹簧9的一端与固定孔板6的外壁固定连接,弹簧9的另一端与塞头10的外壁固定连接。
[0027]
分隔板13的材质为永磁体,密封条1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腔体2为非电磁屏蔽体。
[0028]
壳体1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气盒18,壳体1的底部两侧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进气盒19。
[0029]
出气盒18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孔板20,第一孔板20为贯穿开设有允许气流通过的第二穿孔26的矩形孔板,出气盒18的下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动风扇21,进气盒19 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槽22,第二滑槽2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孔板23,第二孔板23为贯穿开设有第三穿孔27的矩形孔板,第二孔板23与第二滑槽22为过盈配合,第二孔板23的一侧穿出进气盒19,电动风扇21通过电线与开关17电性连接。
[0030]
电磁铁16通过电线与电磁铁控制器24电性连接,电磁铁控制器24通过电线与开关 17电性连接,开关17外界有电源。
[003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32]
使用时,当外界水流从单向透水机构5的固定孔板6侧流向单向透水机构5时,此时在弹簧9的作用下塞头10抵在塞座11上,单向透水机构5被封闭,使得水流无法通过,当外界水流从单向透水机构5的塞座11侧流向单向透水机构5时,此时水流对塞头10产生挤压,从而塞头10对弹簧9形成挤压,从而使得塞头10向固定孔板6侧滑动,从而使得塞头10和塞座11产生间隙,单向透水机构5打开,水流可以通过单向透水机构5,从而形成水流单向流动效果,在电磁双杠腔泵的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开关17控制电磁铁控制器24和电动风扇21开始工作,电磁铁控制器24开始产生往复变换的电流为电磁铁 16进行供电,此时电磁铁16产生往复变换的磁场对分隔板13产生磁吸力和磁推力,从而使得分隔板13通过滑块14在滑轨12上沿滑轨12长度方向上在腔体2内往复滑动,当分隔板13向下滑动时,此时腔体2上部形成负压,使得外界水流从腔体2一侧上部(第一腔室36)所连接的u形进流管29进入到腔体2内,同时腔体2的下部产生正压,使得腔体2内的水流从腔体2另一侧的下部(第二腔室37)所连接的u形出流管4排出,最终形成水流从壳体1一侧的出水管3排出并从壳体1另一侧进水管3流入的工作状态,继而如此往复循环达到对外界水流进行单向泵送的技术目的,同时电动风扇21开始将壳体1内电磁铁16工作所产生的热能从出气盒18排出,由于进气盒19通过壳体1内部连通出气盒18,所以,同时外界空气从进气盒19重新回流进入到壳体1内形成空气循环,起到散热的作用,同时第一孔板20和第二孔板23起到对出气盒18和进气盒19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外界较大杂质颗粒被循环的空气气流带入到壳体1内,同时在第二滑槽22的作用下第二孔板23可以从进气盒19上取下,方便对第二孔板23和壳体1内部进行清理维护工作。
[0033]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