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基准线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4  126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基准线放线装置。适用于放线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施工放线是通过对建设工程定位放样的事先检查,确保建设工程按照规划审批的要求安全顺利地进行,同时兼顾完善市政设施、改善环境质量,避免对相邻产权主体的利益造成侵害。
3.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2252744a,申请公布日为2021.01.22,名称为一种半自动化建筑工程基准线放线装置的发明申请,其放线装置具体结构包括线盒、调节机构、滚珠盒和放线盘,所述放线盒上表面四角处均设有调节机构,所述放线盒内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放线盘,所述放线盘外部缠绕有测量线,所述放线盒上表面中心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插入放线盒内部与放线盘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两侧且位于放线盒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滚珠板,所述放线盒正面外壁一侧开设有出线口。
4.包括上述申请的现有技术不足之处在于,目前建筑施工放线放置,在调整放线高度时均需要对放线装置进行垫高固定,以满足放线需要,操作麻烦,同时现有的方向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为确保放线测量的准确性需要使得测量线保持绷紧状态,当工作人员以往触碰时会直接导向测量线断开,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建筑工程基准线放线装置。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基准线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放线主体架,放线主体架一侧设置有放线盘,放线主体架另一侧设置有放线调节组件,所述放线调节组件具有用于调节缠绕于所述放线盘上的测量线高度的升降机构,安装于升降机构上调节座,以及转动设置于调节座上的放线调节轮;所述测量线一端自所述放线盘牵引至放线调节轮贯穿而出。
7.所述放线调节轮具有两相切布置的导轮,两导轮均转动安装于所述调节座上,其中一个导轮周面开设有于所述测量线适配的环形槽。
8.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光杆、用于将光杆固定于所述放线主体架一侧的连接架、转动设置于连接架上的调节丝杆,以及连接于所述调节丝杆顶端的转动手轮;其中光杆上滑动套接有所述调节座,调节丝杆螺旋贯穿所述调节座、并经所述转动手轮转动该调节丝杆,进而带动光杆上的调节座上下移动。
9.所述光杆上喷涂有刻度标尺。
10.所述放线主体架上设置有用于缓冲调节所述测量线移动范围的缓冲调节机构,缓冲调节机构置于所述放线盘与所述放线调节组件之间。
11.所述缓冲调节机构具有两个上下错位、且对称布置于所述放线主体架表面上的缓冲调节件。
12.所述缓冲调节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放线主体架上条形凹槽、固定于条形凹槽内的限位杆、条形凹槽内滑动套接于限位杆上的安装座、转动连接于安装座上的导线轮,以及套装于限位杆上的支撑弹簧;其中支撑弹簧一端支撑于安装座底部,支撑弹簧另一端支撑于所述条形凹槽底部或顶部;安装座经支撑弹簧的弹力驱动沿所述条形凹槽上下滑动。
13.所述导线轮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测量线适配的导线槽。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放线调节组件,通过对放线调节组件中调节座的高度进行升降调节以实现对放线的高度直接调节,不需要对放线装置本体进行垫高调节,使用时更加方便;同时,设置两个上下对称且错位的缓冲调节件,通过将测量线贯穿上部的缓冲调节件以及下部的缓冲调节件使得对测量线进行弹性绷紧,当工作人员意外碰倒测量线时,通过上部的缓冲调节件和下部的缓冲调节件移动使得测量线具有一定的移动范围,防止了测量线直接断开,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施例中放线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施例中缓冲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施例中导线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放线主体架;2、缓冲调节件;21、条形凹槽;22、限位杆;23、安装座;24、导线轮;241、导线槽;25、支撑弹簧;4、放线盘;5、测量线;6、放线调节组件;61、光杆;62、连接架;63、调节座;64、放线调节轮;65、调节丝杆;66、刻度标尺。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建筑工程基准线放线装置,具有放线主体架1,设置于放线主体架1一侧的放线盘4,设置于放线主体架1另一侧的用于调节放线(测量线5)高度调节用的放线调节组件6,放线主体架1表面上下对称、交错设置有2个缓冲调节件2;放线盘4上圈绕连接有测量线5,测量线5的一端依次分别穿过2个缓冲调节件2后、经放线调节组件6引出。
2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放线调节组件6具有升降机构、调节座63和放线调节轮64,调节座63安装于升降机构上,放线调节轮64转动设置于调节座63上,放线调节轮64具有两相切布置的导轮,两导轮均转动安装于调节座63上,其中一个导轮周面开设有于测量线5适配的环形槽。
22.升降机构用于调节缠绕于放线盘4上的测量线5(放线)高度。升降机构具有光杆61、连接架62、调节座63和调节丝杆65,光杆61经连接架62固定于放线主体架1一侧,调节丝杆65转动固定于连接架62上,调节丝杆65顶端连接有转动手轮;其中调节座63滑动套接上光杆61上,调节丝杆65螺旋贯穿调节座63,光杆61上喷涂有可以对调节座63的高度进行对比指示的刻度标尺66,使调节时更加方便。
23.本例通过转动手轮对调节丝杆65进行转动调节,调节丝杆65驱动调节座63在光杆
61上升降滑动调节,通过调节座63上的放线调节轮64实现对测量线5的放线高度进行调节。
2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缓冲调节件2包括开设于放线主体架1上条形凹槽21、固定于条形凹槽21内的限位杆22、条形凹槽21内滑动套接于限位杆22上的安装座23、转动连接于安装座23上的导线轮24,以及套装于限位杆22上的支撑弹簧25;其中支撑弹簧25一端支撑于安装座23底部,支撑弹簧25另一端支撑于所述条形凹槽21底部或顶部;安装座23经支撑弹簧25的弹力驱动沿条形凹槽21上、下滑动。如图4所示,导线轮24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测量线5适配的导线槽241。导线轮24的周面开设有导线槽241,并通过在导线轮24的周面开设的导线槽241,使得导线轮24在对测量线5进行导向调节时同步对测量线5进行限位,防止测量线5从导线轮24上滑脱。
2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通过将放线盘4上的测量线5一端依次穿过错位布置于放线主体架1上的上下2个缓冲调节件2后,从放线调节组件6的两导轮之间引出,可以通过放线调节组件6的升降机构对测量线5(放线)的高度进行调节,即通过升降机构的转动手轮转动调节丝杆65,进而带动光杆61上的调节座63上、下移动,以达到对测量线5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用时更加方便。同时,放线主体架1上的上下错位布置的2个缓冲调节件2,即2个缓冲调节件2的条形凹槽21相互错位,且位于上侧的缓冲调节件2的条形凹槽21底端与位于下侧的冲调节件2的条形凹槽21顶端位于同一高度,使得放线调节组件6即使调节在放线主体架1的顶端或底端时均可以对测量线5进行缓冲调节。本实施例通过将测量线5贯穿缓冲调节件2使得对测量线5进行弹性绷紧,当工作人员意外碰倒测量线5时,通过2个缓冲调节件2移动使得测量线5具有一定的移动范围,防止测量线5直接断开,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26.本实施例中,位于放线主体架1表面上侧的缓冲调节件2中的安装座23位于条形凹槽21的顶端,位于放线主体架1表面下侧的缓冲调节件2中的安装座23位于条形凹槽21的底端,测量线5依次穿过上下2个缓冲调节件2的导线轮24。
27.当工作人员意外碰倒测量线5时,通过测量线5的牵引作用下,位于上侧的缓冲调节件2中的安装座23下移,位于下侧缓冲调节件2中的安装座23上移,使得测量线5具有移动的空间;同时,在支撑弹簧25的弹性作用下,位于上侧的缓冲调节件2中的支撑弹簧25的弹力用于驱动安装座23沿条形凹槽21向上滑动;位于下侧缓冲调节件2中的支撑弹簧25的弹力用于驱动安装座23沿条形凹槽21向下滑动;故而有效防止了测量线5直接断开。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