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上综合养殖设施。
背景技术:
2.目前,海水养殖中,随着沿海人口密集、养殖场所增加,水体污染严重,使近海养殖环境持续恶化,因此,像工船养殖、深海渔场养殖等新型的养殖方式取代了近海的网箱养殖,该类养殖方式将养殖场所推向远海,如工船养殖,利用船体开窗,将渔网固定在船体上养殖鱼群,利用深海内水流交换量较大、养殖排泄物易扩散,污染小的特点可有效提高养殖效益并开辟了新的养殖途径。但是,养殖船需特别制造,普通船体无法进行船体式养殖。
3.同时,现有的养殖设施,本身结构固定,功能单一;主要表现为,网衣在养殖周期内无法清理,给海水养殖产品带来负面影响,带来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海上综合养殖设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海上综合养殖设施,包括养殖船,养殖船设置有养殖舱,养殖舱由外围的框架结构以及沿框架结构设置的网衣围设而成;网衣受牵引绕固定一路径做往复旋转运动;
7.在固定路径上,设置有清理机构,用于对经过的网衣进行清理。
8.优选的,网衣做水平旋转运动,在框架结构上水平安装有滑轨,滑轨上安装若干牵引车,牵引车与网衣连接,牵引车带动网衣在滑轨路径上移动。
9.优选的,网衣做竖直运动,在框架结构上,水平安装有两组呈上下分布的传动辊,网衣绕于其上。
10.优选的,清理机构为表面带有刷毛的辊刷。
11.优选的,辊刷分设在传动辊的两侧。
12.优选的,养殖船还设置有船艏和船尾,船艏与船尾均设置有压载舱,压载舱通过潜液泵抽放水,籍以实现上浮/下沉。
13.优选的,船尾的上部为生活舱,压载舱设置在生活舱的底部,且分设成底部两侧,中部留空;
14.留空的部分安装有框架结构以及网衣,且当网衣
15.被设置为水平旋转运动时,将辊刷设置与该留空的部分。
16.优选的,框架结构的顶部形成供行走的步桥格栅,并于其两侧安装有栏杆。
17.优选的,养殖舱分为主舱与副舱,主舱设置于船艏与船尾之间,副舱由船艏中部镂空形成。
18.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船艏的锚链以及固定连接在锚链尾端的锚;
19.还包括设置在船艏的拖航系统,其包括固定在船艏的拖航眼板和导缆孔,以及固定于拖航眼板并穿过导缆孔延伸出的防擦链,防擦链的末端固定有有用于连接拖船的钢丝
绳。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框架结构以及网衣形成养殖船的养殖舱,该养殖舱形成类似于开放式网箱的养殖模式,可进行远海养殖;
21.另外,网衣被设置成可移动式结构,可以在不拆卸的状态下,实现清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网衣水平旋转运动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网衣垂直运动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辊与网衣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拖航系统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船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一种海上综合养殖设施,包括养殖船,参照图1所示。养殖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船艏2、养殖舱3以及船尾4;
31.船艏2以及船尾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载舱1,载舱1通过潜液泵输入输出水,籍以实现上浮/下沉。如图2所示,压载舱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船艏2 的端部,以及船艏2的外围(图中的1b和1c),此处值得一提的是船艏2的中部掏空一段也作为养殖舱3的一部分;图中1b便设置在该部分外侧,并且中部留空用于安装网衣31。
32.另外,在船尾4的上部设置有生活舱,可用于日常居住,其底部的压载舱(图中的1a部分),分设在生活舱的底部两侧,中间留空(可参照图7所示)。
33.再参照图2所示,生活舱室设计在吃水上方,给渔民的生活起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舱的位置上配置救生设备,防范险情事故。
34.压载舱1如上设计,具有轻便,稳定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船身沉浮受力均匀,稳定性高。
35.养殖舱3主要位于船艏2与船尾4之间,且其自身结构包括用于支撑定位的框架结构32和网衣31;养殖舱3可分为几个独立的箱体(如图中所示的 3个大箱体和1个小箱体,小箱体位于图中的船艏2处),以适应不同模式的养殖需要;每个舱室可选择性地进行高度上的分层,以提高养殖模式的灵活性。
36.其中的3个大箱体可实现幼苗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三阶段养殖,方便成品海产品分批上市;也可实现不同类型的海产品养殖,种类多样化。船艏2处的小箱体用来分隔有缺陷的养殖产品,预防疾病,降低养殖风险。
37.具体的,框架结构32由圆钢管组成,固定船艏2和船尾4之间,作为整个船体的支撑
结构。参照图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分由横向钢管和纵向钢管焊接而得,其中部另设有斜向钢管进行稳定。此框架结构32可设成多层结构(图中为双层)。
38.钢管承载能力大,具有较强的韧性,不易断裂等特点。框架结构空间大 (方便安置网衣31),整体性好,自重轻,焊缝处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在海水中由于钢管为圆柱形,水流流经养殖设施时,可减少在水中的阻力。
39.另外,圆钢管与网衣31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对网衣31的磨损也小。
40.框架结构也便于设置直梯33,直梯33可安装在框架结构的内外两侧,直梯33是为了定期检查钢管焊接处的疲劳度,保证设施整体的可靠性。另外,也可以通过直梯33进入到养殖舱3内。
41.再参照附图,网衣31围设在框架结构32上,使得框架结构32形成类似于网箱的养殖舱。网衣31的安装上,结合框架结构32自身的分布。可以在框架结构32的外侧也可以在内侧,同样的,网衣31也可设置多层。
42.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网衣31的清洗,将网衣31设置成可移动结构,并在网衣31移动的路径上安装用于清理的表面带刷毛的辊刷313;具体的包括两个方案。
43.一是参照图3所示,将网衣31设置成水平移动的结构;参照图中,在框架结构32上水平设置滑轨312,为了保证网衣的稳定性,可以设置两个上下分布的滑轨312,网衣31的上下两端固定在滑块上,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312 中,并且设置若干个自带动力的牵引车315,对滑块进行牵引。
44.另外,网衣31的周长较长,为了防止中途卡住,在其转向的位置上安装过渡辊311。
45.具体的,回到图1所示,整体养殖舱的面积较大,为了保证网衣31运行的稳定性,将网衣设置呈上下分布的两组,分别驱动。并且,如此设计也能避开框架结构上中部的连接支架。如图中,为两层的框架结构,可以把网衣 31设置在中间位置上。
46.参照图3,每组网衣绕着整个船体旋转(图中的箭头可表示为旋转方向,但是并不限定其如图的逆时针方向);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在船艏2以及船尾4中均设置有供网衣31穿行的通道。
47.另外,参照图7所示,网衣从船尾4开设的通道41中经过时,进入到留空的位置(图中的a),可将用于清理的辊刷313设置在该处。该位置空间足够,高度适宜,可设置一整排的竖直分布辊刷313。并且,辊刷313设置在此处,为开放式结构,即使出现堵塞,或者需要更换,均可以跟方便地操作。另外,辊刷313可利用电机驱动旋转,或者无驱动,转动连接于此处。
48.本实施例的另外一种方案,参照图4所示,区别于上述网衣的水平旋转运动,此方案将网衣设计为竖直运动。
49.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上述的方案,需要将整个船身的网衣同时进行旋转,路径较长,可能会造成堵塞;对于安装工艺的要求较高。
50.在本方案中,可将整个船体的网衣31设置成参照图5的分体结构,如图 5中,在网衣的上下两端内侧安装两个传动辊314,传动辊314用于驱动网衣 31呈上下方向旋转,如图5中所示的箭头方向。
51.清理用的辊刷313被安装在传动辊314的两侧,对经过的网衣进行清理。
52.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案的分体网衣31及清理结构,可作成模块化,以一个固定
面积的平面为单位,模块式安装在船体上。
53.进一步的,在垂直旋转的方案中,可将舱底的网衣与周侧的网衣形成一体,在传动辊314的作用下共同旋转传动;便实现了,舱底网衣的清理功能。另外,为了提高稳定性,在周侧与底侧接触的位置安装导辊。
54.综上所述的两种网衣31的清理方案,可根据船身大小自由选择;当然,也可进行组合,如第一种方案在曲面网衣31的安装结构上更具优越性,第二种方案在平面上更具优越性,可进行组合使用。
55.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养殖舱3进行了分区设置。基于该设计,在网衣31的安装上可以进行如下选择:1:基于第一种方案(即网衣水平旋转)的优缺点,并结合小箱体本身的容积较小,并且包含了曲面结构的特性,将该方案应用于小箱体上,适用性更高,效果更佳。2:大箱体的结构更适用于第二种方案(即网衣竖直旋转),在该方案中可以实现周侧及底侧网衣的清理,并且安装方便,也利于后期维护工作。
56.最后,再继续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设施本身自重以及提高结构上的简便性;自身不必携带动力设备,采用拖船的方式驱动;具体的,船身上设置有拖航系统。参照图6所示,其包括固定在船艏2的拖航眼板21和导缆孔,以及固定于拖航眼板21并穿过导缆孔延伸出的防擦链22,防擦链22的末端固定有有用于连接拖船的钢丝绳24;
57.另外,在船身上还安装有系泊设备,此处称的“系泊设备”是指将船系靠于码头、浮筒、船坞或邻船用的设备,包括缆索、带缆桩。在船艏还设置有锚链6以及固定连接在锚链6尾端的锚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