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和柜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2.新风空调是一种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可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和交换,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在相关技术中,具有新风功能的柜式空调器进风方式固定单一而导致功能较为单一,且风量比较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和柜式空调器,可以实现多种进风方式和对应的新风净化功能,且风量比较可观。
4.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包括:新风风道,具有两两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被配置为和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被配置为和室内环境连通;新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上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包括设置于其接近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侧的导风板部,所述导风板部分别和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保持相对,所述导风板部具有斜板或弧板构造。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和室内环境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的不同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同一侧,而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上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开关件,所述开关件被配置为调节其所在风口的开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具有蜗壳构造。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的空气净化元件。
12.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器,包括:机壳,具有新风进风口、第一室内进风口和第一室内出风口;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处,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处,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柜式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蒸发器;所述机壳设有第二室内进风口和第二室内出风口,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室内出风口之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还包括被配置为和室内环境连通的第二出风口,
所述机壳具有第三室内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内出风口处。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室内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和所述第三室内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上设有开关件,所述开关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的开度。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室内出风口上设有开关件,所述开关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三室内出风口的开度以及使所述第三室内出风口沿接近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的方向出风。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柜式空调器还包括主风机,所述主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和所述蒸发器之间或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第三室内出风口之间。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室内出风口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开关件,所述开关件被配置为调节其所在风口的开度。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室内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不同侧。
2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独立的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包括新风风道和新风风机,新风风道具有和室外环境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以及分别和室内环境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新风风机提供新风净化循环所需的源动力,独立风道和独立风机可以保证比较可观的风量,满足新风净化功能的风量需求。
22.本技术实施例的新风装置具有多种进风方式,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引入室外新风、室外新风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传播到室内,实现新风功能;也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将室内空气引入新风风道中进行净化、净化后的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口传播到室内,实现净化功能;还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引入室外新风、同时通过第二进风口引入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同时实现新风和净化功能;这样,可以使得柜式空调器具有多种功能,具有丰富的功能模式。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的轴测结构图;
25.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的剖视结构图;
26.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器的分解结构图;
27.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器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0031]
本技术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0032]
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0033]
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装置1。该新风装置1包括新风风道11和新风风机12,可以实现多种进风方式和对应的新风净化功能,且风量比较可观。
[0034]
这里,新风风道11具有两两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一出风口113。第一进风口111被配置为和室外环境连通,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即室外新风引入新风风道11。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一出风口113分别被配置为和室内环境连通,室内空气可以从第二进风口112进入新风风道11中进行净化,而新风风道11中的室外新风和/或净化后的室内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13排放到室内环境中。
[0035]
新风风机12设置于新风风道11内,提供空气流动所需的源动力。工作时,新风风机12可以驱动室外新风从第一进风口111流入,也可以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12流入,并驱动新风风道11中的空气从第一出风口113流出。新风风机12的结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诸如贯流风机、离心风机等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风机12可以包括风叶和用于驱动风叶旋转的驱动电机。
[0036]
和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1独立于柜式空调器100的主体风道进行设置,新风装置1具有独立的风道结构和独立的驱动风机,专门用于新风和净化功能,可以保证较大的通流截面面积和驱动动力,从而获得比较可观的风量,满足新风净化功能的风量需求。
[0037]
和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1可以实现多种进风方式,进而实
现对应于不同进风方式的多种功能,使新风装置1所应用的空调器具有丰富的功能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11引入室外新风,室外新风流过新风风道11后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13进入室内环境,实现单纯的新风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112引入室内空气,在新风风道11中对这些空气进行净化后,将净化后的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口113排放到室内环境,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实现单纯的净化功能。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11引入室外新风以实现新风功能,同时通过第二进风口112引入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以实现净化功能,兼具新风和净化效果。
[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设置于新风风道11的同一侧,第一出风口113设置于新风风道11上远离第一进风口111的一侧。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各风口的布局比较合理,风量比较可观。另一方面可以将第一出风口113设置于柜式空调器100的前侧(或称正面),使得新风风道11的室外新风和/或净化后的室内空气可以从正面进行吹送;而将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设置在柜式空调器100的后侧(或称背面)或旁侧(或称侧面),可以使柜式空调器100的正面比较简洁整齐。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风道11包括设置于其接近第一出风口111一侧的导风板部115,导风板部分别和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保持相对。这里,导风板部115可以具有斜板或弧板构造,斜板构造是倾斜设置的平板构造,而弧板构造是具有弧度的圆弧板构造,使得空气在和导风板部115接触时可以沿导风板部115的表面进行流动。这样,导风板部可以将从第一进风口111引入的室外新风和从第二进风口112引入的室内空气引导到第一出风口113,对新风风道11内的空气流动进行一定的导向,使得较为可观的风量能够迅速地流向第一出风口113而进入室内环境。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还包括被配置为和室内环境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14。这样,新风装置1具有至少两个和室内环境连通的出风口,可以增加对室内环境的排风量和排风速度,快速地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在一些设有导风板部115的示例中,导风板部115还可以对和其接触的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反射,使空气流向第二出风口114。
[0041]
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于新风风道11的不同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设置于新风风道11的不同侧。这样,新风风道11可以从不同侧进行出风,使位于不同侧的室内空气环境可以同步得到改善。
[004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可以设置于新风风道11的同一侧,而第一出风口113可以设置于新风风道11上远离第二出风口114的一侧。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各风口的布局比较合理,风量比较可观。另一方面可以将第一出风口113设置于柜式空调器100的前侧(或称正面),使得新风风道11的室外新风和/或净化后的室内空气可以从正面进行吹送;而将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设置在柜式空调器100的后侧(或称背面)或旁侧(或称侧面),可以使柜式空调器100的正面比较简洁整齐。此外,在柜式空调器100的后侧设有和主体风道连通的室内进风口时,可以通过设置于后侧的第二出风口114将室外新风和/或净化后的室内空气排放到该室内进风口,进而通过主体风道对这部分空气进行温湿度调节或加压后从位于柜式空调器100正面排出到室内环境中,可以增加空气的循环速度和流动距离,使空气快速到达室内的各个区域,快速
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开关件13,开关件13被配置为调节其所在风口的开度。这里,风口的开度是指风口的打开程度,如完全打开、完全关闭或半开等。在风口完全打开时,其开度可以达到最大值,该风口的风量可以相应达到最大值;在风口完全关闭时,其开度为零,没有空气可以从风口通过,该风口的风量为零;在风口处于半开状态时,风口被部分地打开,可以容许部分空气从风口通过,该风口的风量介于零和最大值之间。这样,通过开关件13的调节,可以改变其所在风口的开度,从而改变进出风量以及进出风的类型,满足不同的风量需求和功能需要。
[0044]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中仅有一者设有开关件13。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中仅有两者设有开关件13。在又一些示例中,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中仅有一者未设有开关件13。在再一些示例中,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均设有开关件13。
[0045]
开关件13的结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各类阀件或专用的启闭机构等结构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46]
新风风道11的结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风道11具有蜗壳构造。蜗壳构造外形与蜗牛壳比较类似,故而简称蜗壳。这里,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一出风口11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于蜗壳构造的不同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新风风道11内的空气净化元件。空气净化元件可以对从第二进风口112引入的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改善这部分空气的质量。空气净化元件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的净化功能需要决定,可以采用滤网、干燥过滤器、紫外线发生器、吸附材料等类型,可以执行过滤、杀菌消毒、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解、杂质或voc吸附等中的一种或数种功能。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净化元件直接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11和/或第二进风口112,视为设置于新风风道11内。
[0048]
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器100。该柜式空调器100包括机壳2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1,可以实现多种进风方式和对应的新风净化功能,且风量比较可观。
[0049]
这里,机壳2具有新风进风口21、第一室内进风口22和第一室内出风口23,新风管200可以设置在新风进风口21上以引入室外新风,而第一室内进风口22和第一室内出风口23分别和室内环境连通。
[0050]
新风装置1设置于机壳2内,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于新风进风口21处,第二进风口112设置于第一室内进风口22处,而第一出风口113设置于第一室内出风口23处。这样,第一进风口111可以通过新风进风口21和室外环境连通,而第二进风口112可以通过第一室内进风口22和室内环境连通,第一出风口113可以通过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室内环境连通。
[0051]
和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器100具有独立于主体风道进行设置的新风装置1,形成独立的风道结构和独立的驱动风机,专门用于新风和净化功能,可以保证较大的通流截面面积和驱动动力,从而获得比较可观的风量,满足新风净化功能的
风量需求。
[0052]
和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器100可以实现多种进风方式,进而实现对应于不同进风方式的多种功能,如单纯的新风功能、单纯的净化功能和同步新风净化功能等功能模式,具有丰富的功能性。
[0053]
在一些实施例中,柜式空调器100还包括设置于机壳2内的蒸发器3。机壳2设有第二室内进风口24和第二室内出风口25,蒸发器3设置于第二室内进风口24和第二室内出风口25之间。这样,室内空气可以从第二室内进风口24进入机壳2内,在经过蒸发器3时受到蒸发器3的温/湿度调节,随后从第二室内出风口25重新回到室内环境中,实现室内空气调节功能。
[0054]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风道11还包括第二出风口114。相应地,机壳2具有第三室内出风口26,第二出风口114设置于第三室内出风口26处。这样,第二出风口114可以通过第三室内出风口26和室内环境连通,以将新风风道11中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环境中。柜式空调器100可以通过至少两个出风口对室内环境进行排风,可以增加对室内环境的排风量和排风速度,快速地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0055]
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三室内出风口2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于机壳2的不同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三室内出风口26可以设置于机壳2的不同侧。这样,柜式空调器100可以从不同侧进行出风,使位于不同侧的室内空气环境可以同步得到改善。
[0056]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二室内出风口25可以设置于机壳2的同一侧,而第二室内进风口24和第三室内出风口26可以设置于机壳2的同一侧。这样,一方面,室外新风和/或净化后的室内空气可以从第一室内出风口23排出,进而和从第二室内出风口25排出的经过蒸发器3调节的空气进行快速混合后吹送到室内的各个区域,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实现新风和/或净化目的。另一方面,室外新风和/或净化后的室内空气也可以从第三室内出风口26排出,进而从第二室内进风口24进入机壳2内,可以接受蒸发器3的调节而进一步改善空气舒适度,也可以接受主体风道的加压而增加空气的循环速度和流动距离、使空气快速到达室内的各个区域,从而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示例性的,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二室内出风口25可以设置于机壳2的前侧(或称正面),而第二室内进风口24和第三室内出风口26可以设置于机壳2的后侧(或称背面)或旁侧(或称侧面),除具有前述的效果外,还可以实现较佳的结构和功能布局。
[0057]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内出风口23上设有开关件13,开关件13被配置为调节第一室内出风口23的开度。可以理解,开关件13可以设置在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一出风口113中的任意一者上,实现对该处出风量的控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室内出风口23上的开关件13还可以被配置为使第一室内出风口23沿接近第二室内出风口25的方向出风。在开关件13完全打开或半开时,开关件13可以使得第一室内出风口23沿接近第二室内出风口25的方向出风;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室内出风口23排出的风定向地流动至第二室内出风口25,增加第一室内出风口23排出的风和第二室内出风口25排出的风的混合速度,以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室内出风口26上设有开关件13,开关件13被配置为调节第三室内出风口26的开度以及使第三室内出风口26沿接近第二室内进风口24的方向出风。可
以理解,开关件13可以设置在第三室内出风口26和第二出风口114中的任意一者上,实现对该处出风量的控制。在开关件13完全打开或半开时,开关件13可以使得第三室内出风口26沿接近第二室内进风口24的方向出风;这样,可以使得第三室内出风口26排出的风定向地流动至第二室内进风口24,增加第一室内出风口23排出的风从第二室内进风口24进入机壳2的速度,使这些空气可以快速地接受蒸发器3的调节或主体风道的加压,提升空气改善速度和效果。
[0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柜式空调器100还包括主风机4,主风机4设置于第二室内进风口24和蒸发器3之间或蒸发器3和第二室内出风口25之间。主风机4可以提供主体风道的空气循环动力,使得室内空气可以从第二室内进风口24吸入主体风道中、并从第二室内出风口25排出到室内环境中。主风机4的结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诸如贯流风机、离心风机等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主风机4可以包括主风叶和驱动主风叶旋转的驱动电机。
[0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进风口21、第一室内进风口22、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三室内出风口26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开关件13,开关件13被配置为调节其所在风口的开度。在一些示例中,新风进风口21、第一室内进风口22、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三室内出风口26中仅有一者设有开关件13。在另一些示例中,新风进风口21、第一室内进风口22、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三室内出风口26中仅有两者设有开关件13。在又一些示例中,新风进风口21、第一室内进风口22、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三室内出风口26中仅有一者未设有开关件13。在再一些示例中,新风进风口21、第一室内进风口22、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三室内出风口26均设有开关件13。这样,通过开关件13的调节,可以改变其所在风口的开度,从而改变进出风量以及进出风的类型,满足不同的风量需求和功能需要。
[0061]
可以理解,新风进风口21和第一进风口111择一设有开关件13即可。类似地,第一室内进风口22和第二进风口112择一设有开关件13即可。类似地,第一室内出风口23和第一出风口113择一设有开关件13即可。类似地,第三室内出风口26和第二出风口114择一设有开关件13即可。
[0062]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风装置和柜式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