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向定位精准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4  135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导向定位精准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注塑模具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目前的注塑模具中,多采用单导向定位结构对模具进行合模,但单导向定位在实际使用时,会出现上下模偏离的情况,导致产品不符合标准,影响生产质量;此外,熔融的材料通过射嘴注入模腔内,在产品脱模后,流道中形成的柱状物与产品相连,一般需要人工去除柱状物,且刚脱模的产品温度较高,柱状物不便清理,从而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导向定位精准的注塑模具,以解决单导向定位在实际使用时,会出现上下模偏离的情况,导致产品不符合标准,影响生产质量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导向定位精准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上模,所述下模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上模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下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柱,所述下模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导槽,所述上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柱;
6.所述上模的底部和下模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阻料组件,所述阻料组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盒。
7.其中,所述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条,所述第一导柱的位置与第一导槽相对应,所述第二导槽的位置和第二导柱相对应。
8.其中,所述下模的背面开设有第二排气孔,所述上模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排气孔。
9.其中,所述第二排气孔的内腔与第二导槽的内腔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导槽的内腔与第一排气孔的内腔固定连通。
10.其中,所述加热管道的内壁缠绕有加热电阻丝,所述阻料组件包括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活动管,所述加热管道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弹簧,所述加热管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活动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阻料板,所述阻料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凸起柱。
11.其中,所述固定盒固定安装在下模的内腔,所述固定盒的顶部开设有方孔,所述连
接件活动安装在方孔内,所述固定环固定安装在下模的顶部,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管的侧面,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环的侧面,所述阻料板活动安装在固定盒的顶部,所述连接件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12.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柱,所述转动杆的中部活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开设有活动槽。
13.其中,所述转柱的表面活动安装在连接件的通孔内,所述转杆固定安装在固定盒的顶部,所述活动槽的大小与凸起块相适配。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5.上述方案中,单导向定位在实际使用时,会出现上下模偏离的情况,导致产品不符合标准,影响生产质量,此时通过第一导柱与第一导槽的相互配合和第二导槽与第二导柱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注塑模具的双导向定位,从而能够可靠的保证上模和下模的同轴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上述方案中,在产品脱模后,流道中形成的柱状物与产品相连,一般需要人工去除柱状物,且刚脱模的产品温度较高,柱状物不便清理,从而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难度,在取出射嘴后,通过弹簧带动活动管复原位置,以带动阻料板向上移动,从而切断模腔与流道的联系,保证了产品没有柱状物相连,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难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阻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阻料组件立体装配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0022]
1、下模;2、上模;3、螺纹孔;4、安装孔;5、第一导柱;6、第二导槽;7、第二导柱;8、安装槽;9、阻料组件;10、固定盒;51、第一导槽;52、第一排气孔;61、第二排气孔;91、加热管道;92、活动管;93、弹簧;94、固定环;95、连接件;96、转动组件;961、转动杆;962、第二凹槽;963、转柱;964、转杆;965、活动槽;97、阻料板;971、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
如附图1至附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导向定位精准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1,所述下模1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上模2,所述下模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上模2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4,所述下模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柱5,所述下模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导槽6,所述上模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柱7;
[0025]
所述上模2的底部和下模1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阻料组件9,所述阻料组件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盒10,所述第一导柱5和第二导柱7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条,所述第一导柱5的位置与第一导槽51相对应,所述第二导槽6的
位置和第二导柱7相对应,所述下模1的背面开设有第二排气孔61,所述上模2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排气孔52,所述第二排气孔61的内腔与第二导槽6的内腔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导槽51的内腔与第一排气孔52的内腔固定连通,所述阻料组件9包括加热管道91,所述加热管道91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活动管92,所述加热管道91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弹簧93,所述加热管道9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94,所述活动管9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件95,所述连接件95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转动组件96,所述转动组件96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阻料板97,所述阻料板97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971,所述第一凹槽971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凸起柱,所述加热管道91的内壁缠绕有加热电阻丝,所述固定盒10固定安装在下模1的内腔,所述固定盒10的顶部开设有方孔,所述连接件95活动安装在方孔内,所述固定环94固定安装在下模1的顶部,所述弹簧9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管92的侧面,所述弹簧9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环94的侧面,所述阻料板97活动安装在固定盒10的顶部,所述连接件95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组件96包括转动杆961,所述转动杆96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962,所述第二凹槽96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柱963,所述转动杆961的中部活动安装有转杆964,所述转动杆961的另一端开设有活动槽965,所述转柱963的表面活动安装在连接件95的通孔内,所述转杆964固定安装在固定盒10的顶部,所述活动槽965的大小与凸起块相适配。
[0026]
如附图2至附图3,所述第一导柱5和第二导柱7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条,所述第一导柱5的位置与第一导槽51相对应,所述第二导槽6的位置和第二导柱7相对应,所述下模1的背面开设有第二排气孔61,所述上模2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排气孔52,所述第二排气孔61的内腔与第二导槽6的内腔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导槽51的内腔与第一排气孔52的内腔固定连通;
[0027]
具体的,在上下模合模过程中,通过第一导柱5与第一导槽51相配合,第二导槽6与第二导柱7相配合,可以实现注塑模具的双导向定位,从而能够可靠的保证上模2和下模1的同轴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在合模过程中,第一排气孔52和第二排气孔61可以分别将第二导槽6和第一导槽51中的空气及时排出,以便快速合模,增加工作效率。
[0028]
如附图4至附图5,所述阻料组件9包括加热管道91,所述加热管道91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活动管92,所述加热管道91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弹簧93,所述加热管道9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94,所述活动管9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件95,所述连接件95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转动组件96,所述转动组件96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阻料板97,所述阻料板97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971,所述第一凹槽971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凸起柱,所述加热管道91的内壁缠绕有加热电阻丝,所述固定盒10固定安装在下模1的内腔,所述固定盒10的顶部开设有方孔,所述连接件95活动安装在方孔内,所述固定环94固定安装在下模1的顶部,所述弹簧9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管92的侧面,所述弹簧9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环94的侧面,所述阻料板97活动安装在固定盒10的顶部,所述连接件95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组件96包括转动杆961,所述转动杆96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962,所述第二凹槽96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柱963,所述转动杆961的中部活动安装有转杆964,所述转动杆961的另一端开设有活动槽965,所述转柱963的表面活动安装在连接件95的通孔内,所述转杆964固定安装在固定盒10的顶部,所述活动槽965的大小与凸起块相适配;
[0029]
具体的,射嘴向加热管道91中注入原料时,射嘴会挤压活动管92,使活动管92带动连接件95移动,从而使转动组件96转动,然后转动组件96的另一端将会下降,从而带动阻料
板97向下移动,使原料顺利注入模腔中;当取出射嘴后,弹簧93的复原会带动活动管92移动,然后活动管92带动连接件95移动,接着转动组件96的另一端将向上移动,以带动阻料板97向上移动,从而使阻料板97阻断流道内的原料与模腔中原料的联系,保证了产品没有柱状物相连,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难度;在加热管道91内壁设置的加热电阻丝可以防止加热管道91中的原料凝固,从而导致堵塞。
[00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1]
在上下模合模过程中,通过第一导柱5与第一导槽51相配合,第二导槽6与第二导柱7相配合,可以实现注塑模具的双导向定位,从而能够可靠的保证上模2和下模1的同轴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在合模过程中,第一排气孔52和第二排气孔61可以分别将第二导槽6和第一导槽51中的空气及时排出,以便快速合模,增加工作效率;射嘴向加热管道91中注入原料时,射嘴会挤压活动管92,使活动管92带动连接件95移动,从而使转动组件96转动,然后转动组件96的另一端将会下降,从而带动阻料板97向下移动,使原料顺利注入模腔中;当取出射嘴后,弹簧93的复原会带动活动管92移动,然后活动管92带动连接件95移动,接着转动组件96的另一端将向上移动,以带动阻料板97向上移动,从而使阻料板97阻断流道内的原料与模腔中原料的联系,保证了产品没有柱状物相连,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难度;在加热管道91内壁设置的加热电阻丝可以防止加热管道91中的原料凝固,从而导致堵塞。
[0032]
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导柱5与第一导槽51的相互配合和第二导槽6与第二导柱7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注塑模具的双导向定位,从而能够可靠的保证上模2和下模1的同轴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上述方案中,在取出射嘴后,通过弹簧93带动活动管92复原位置,以带动阻料板97向上移动,从而切断模腔与流道的联系,保证了产品没有柱状物相连,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难度。
[0033]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0034]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0035]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