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4  94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壳式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高的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可用各种结构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应用最广的类型,但是目前的管式换热器均存在有因热交换工作时产生的温差较大导致的热胀冷缩效果会使换热壳体产生膨胀和收缩的情况发生,无法进行适配性调节的固定机构会使换热壳体受到较大的挤压应力,容易造成换热壳体的变形受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此需要提出一种稳定性高的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管壳式换热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支撑机构、过滤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换热壳体外侧下端开设置有热流体入口,所述换热壳体外侧上端开设有热流体出口,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四组,且所述每组支撑机构均安装在换热壳体外侧底端,所述换热壳体一端连接有管前端,且所述管前端外侧上端开设有冷流体入口,所述过滤机构与冷流体入口连接端配合安装,所述缓冲机构安装在管前端内壁底部,所述换热壳体另一端连接有管尾端,所述管尾端外侧下端开设有冷流体出口。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活动座、孔槽、滚球、第一弹簧和固定座,所述支撑架一端与换热壳体外壁相连接,且所述支撑架另一端与活动座相连接,所述活动座底部开设有孔槽,所述滚球嵌入在孔槽内壁,所述第一弹簧设置有多组,且每组所述第一弹簧均焊接在活动座外壁上,所述固定座内壁与第一弹簧末端相连接,且固定座设置在滚球的下方。
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卡块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箱安装在冷流体入口上端,且所述过滤箱内壁两侧分别开设有两组卡槽,所述卡块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所述卡块均卡接在卡槽内,所述过滤网设置有两个,且每个所述过滤网均与卡块相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通过卡块与卡槽卡合连接,且卡槽内壁与卡块外壁均为“l”字形设计。
8.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限位座、第二弹簧、限位块、支柱和导流板,所述限位座固定在管前端的内壁底端,且所述第二弹簧焊接在限位座的外壁上端,所述限位块底部与第二弹簧顶部相连接,所述支柱设置在限位块的外壁上,且所述导流板安装在支柱的顶
端。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的支撑机构来对换热壳体进行弹性活动支撑,换热壳体在换热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温差变化,从而导致换热壳体容易产生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弹性且内部可活动的支撑机构可以避免换热壳体应力过大发生形变造成换热壳体的破损,有效地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2.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前端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换热壳体1、热流体入口11、热流体出口12、支撑机构4、支撑架41、活动座42、孔槽43、滚球44、第一弹簧45、固定座46、管前端13、冷流体入口14、过滤机构7、过滤箱71、卡槽72、卡块73、过滤网74、缓冲机构8、限位座81、第二弹簧82、限位块83、支柱84、导流板85、管尾端15、冷流体出口16。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1.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1、支撑机构4、过滤机构7和缓冲机构8,所述换热壳体1外侧下端开设置有热流体入口11,所述换热壳体1外侧上端开设有热流体出口12,所述支撑机构4设置有四组,且所述每组支撑机构4均安装在换热壳体1外侧底端,所述换热壳体1一端连接有管前端13,且所述管前端13外侧上端开设有冷流体入口14,所述过滤机构7与冷流体入口14连接端配合安装,所述缓冲机构8安装在管前端13内壁底部,所述换热壳体1另一端连接有管尾端15,所述管尾端15外侧下端开设有冷流体出口16,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支撑机构4来对换热壳体1进行弹性活动支撑,换热壳体1在换热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温差变化,从而导致换热壳体1容易产生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弹性且内部可活动的支撑机构4可以避免换热壳体1应力过大发生形变造成换热壳体1的破损,有效地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
22.具体的,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支撑架41、活动座42、孔槽43、滚球44、第一弹簧45和固定座46,所述支撑架41一端与换热壳体1外壁相连接,且所述支撑架41另一端与活动座42相连接,所述活动座42底部开设有孔槽43,所述滚球44嵌入在孔槽43内壁,所述第一弹簧45设置有多组,且每组所述第一弹簧45均焊接在活动座42外壁上,所述固定座46内壁与第一弹簧45末端相连接,且固定座46设置在滚球44的下方,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活动座42配合滚球44形成活动结构,再通过活动座42配合第一弹簧45构成的弹性伸缩结构来使支撑机构4提供弹性的支撑和活动效果,从而在换热壳体1受到热胀冷缩壳体发生变化时进行相应的调节,避免换热壳体1应力过大发生形变造成换热壳体1的破损。
23.具体的,参照图3-图4所示,所述过滤机构7包括过滤箱71、卡块73和过滤网74,所述过滤箱71安装在冷流体入口14上端,且所述过滤箱71内壁两侧分别开设有两组卡槽72,所述卡块73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所述卡块73均卡接在卡槽72内,所述过滤网74设置有两个,且每个所述过滤网74均与卡块73相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过滤机构7来对流通的介质进行大颗粒物过滤,避免介质中的较大杂质和污物对换热壳体1内的热交换管道造成堵塞影响工作效率。
24.具体的,参照图4所示,所述过滤网74通过卡块73与卡槽72卡合连接,且卡槽72内壁与卡块73外壁均为“l”字形设计,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卡合连接便捷的安装和拆卸过滤网74,便于对过滤网74进行拆卸清洗和更换,有效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25.具体的,参照图3-图5所示,所述缓冲机构8包括限位座81、第二弹簧82、限位块83、支柱84和导流板85,所述限位座81固定在管前端13的内壁底端,且所述第二弹簧82焊接在限位座81的外壁上端,所述限位块83底部与第二弹簧82顶部相连接,所述支柱84设置在限位块83的外壁上,且所述导流板85安装在支柱84的顶端,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导流板85配合第二弹簧82与限位座81构成的弹性伸缩结构来提供缓冲效果,并配合弧形的导流板85将进入的介质进行分流减少冲击力,避免介质进入管前端13时的冲击力过大造成设备的抖动和噪音。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2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稳定性高的管壳式换热器,具体使用方式为,首先介质通过过滤机构7输入到管前端13内,其中过滤机构7可以对介质内的较大颗粒物和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和污物对换热壳体1内的热交换管道造成污染堵塞,影响工作效率和稳定性,然后可以通过管前端13内设置的缓冲机构8对进入的介质进行缓冲分流,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设备产生抖动和噪音,其次介质通过热流体换热壳体1内的热交换设备进行换热工作,其中因换热壳体1在换热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温差变化,从而导致换热壳体1容易产生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故此弹性且内部可活动的支撑机构4可以在换热壳体1的膨胀和收缩时进行相应的适配性调节,避免换热壳体1应力过大发生形变造成换热壳体1的破损,就这样一种稳定性高的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说明就完成了。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