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1  163



1.本技术涉及汽油加氢精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油加氢精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加氢裂化,是石油产品中最重要的精制方法之一。但是,现有的汽油加氢精制工艺中,一般是将氢气输送至反应装置中与汽油进行接触,但是现有的加氢工艺中汽油与氢气不能很好的溶解,从而会导致氢气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加氢精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加氢工艺中汽油与氢气溶解效果差,进而导致氢气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加氢精制装置,包括:
5.双层的反应罐体,所述反应罐体的上端设置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反应罐体并延伸至所述反应罐体内,所述输出轴的下端通过连接轴固定有旋转气管,所述旋转气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旋转气管上通过第一转动件设置有第一氢气进管,所述第一氢气进管贯穿所述反应罐体并延伸至所述反应罐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氢气进管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旋转气管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旋转油管,所述旋转油管的上端通过第二转动件设置有汽油进管,所述汽油进管贯穿所述反应罐体并延伸至所述反应罐体的外侧,所述汽油进管上设置有进油阀,所述旋转油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所述旋转油管外侧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反应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板,所述反应罐体的下部一侧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出油阀和油泵。
6.优选地,所述反应罐体内侧还镶嵌缠绕设置有第二氢气进管,所述第二氢气进管上连通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贯穿所述反应罐体内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反应罐体内。
7.优选地,所述反应罐体内侧底部还设置有倾斜导流板。
8.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件为第一中空转动环,所述第一中空转动环的上侧和下侧均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连接轴和所述旋转气管转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件为第二中空转动环,所述第二中空转动环的上侧和下侧均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旋转气管和所述旋转油管转动连接。
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汽油加氢精制装置,包括双层的反应罐体,反应罐体的上端设置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反应罐体并延伸至反应罐体内,输出轴的下端通过连接轴固定有旋转气管,旋转气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旋转气管上通过第一转动件设置有第一氢气进管,第一氢气进管贯穿反应罐体并延伸至反应罐体的外侧,第一氢气进管上设置有进气阀,旋转气管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旋转油管,旋转油管的上端通过第二转动件设置有汽油进管,汽油进管贯穿反应罐体并延伸至反应罐体的外侧,汽油进管上设置有进油阀,旋转油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旋转油管外侧设置有螺旋叶片,反应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板,反应罐体的下部一侧设置有出油管,出油管上设置有出油阀和油泵。
11.由此可见,应用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在通过第一氢气进管向旋转气管内加入氢气和通过汽油进管向旋转油管内加入汽油的同时,可以通过启动电机的方式带动旋转气管和旋转油管转动,在转动的同时汽油与氢气相互接触溶解裂化,最后从旋转油管的各出油孔中甩出至反应罐体内,并且,通过螺旋叶片对反应罐体的汽油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汽油沿着旋转的螺旋叶片向下运动,使氢气能均匀溶解在汽油中;同时,电加热板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汽油与氢气的溶解率,提高加氢反应效果,确保汽油裂化彻底,加氢裂解完成后,打开出油阀使精制后的汽油通过油泵抽送至成品罐中进行暂存。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汽油加氢精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反应罐体,2电机,02输出轴,3连接轴,4旋转气管,5出气孔,6第一转动件,7第一氢气进管,8进气阀,9旋转油管,10第二转动件,11汽油进管,12进油阀,13出油孔,14螺旋叶片,15电加热板,16出油管,17出油阀,18油泵,19第二氢气进管,20喷嘴,21倾斜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16.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汽油加氢精制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加氢工艺中汽油与氢气溶解效果差,进而导致氢气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汽油加氢精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
18.双层的反应罐体1,反应罐体1的上端设置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02贯穿反应罐体1并延伸至反应罐体1内,输出轴02的下端通过连接轴3固定有旋转气管4,旋转气管4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5,旋转气管4上通过第一转动件6设置有第一氢气进管7,第一氢气进管7贯穿反应罐体1并延伸至反应罐体1的外侧,第一氢气进管7上设置有进气阀8,旋转气管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旋转油管9,旋转油管9的上端通过第二转动件10设置有汽油进管11,汽油进管11贯穿反应罐体1并延伸至反应罐体1的外侧,汽油进管11上设置有进油阀12,旋转油管9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13,旋转油管9外侧设置有螺旋叶片14,反应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板15,反应罐体1的下部一侧设置有出油管16,出油管16上设置有出油阀17和油泵18。
19.具体地,反应罐体1的形状和尺寸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电机2固定设置在反应罐体1的上端位置处,电机2的输出轴02是贯穿反应罐体1至其内侧的,连接轴3的一端与输出轴02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轴3的另一端位于旋转气管4内且与旋转气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旋转气管4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5,第一氢气进管7通过第一转动件6与旋转气管4连通设置,安装后,第一氢气进管7是贯穿位于反应罐体1的外侧的,在第一氢气进管7上设置有进气阀8。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转动件6为第一中空转动环,第一中空转动环的上
侧和下侧均通过轴承分别与连接轴3和旋转气管4转动连接。第一中空转动环与旋转气管4是连通设置的,也就是从第一氢气进管7进入的氢气是可以顺利进入到旋转气管4中的。在实际使用时,电机2启动后,可以带动旋转气管4转动将旋转气管4中的氢气从各出气孔5中甩出,同时,第一转动件6与连接轴3和旋转气管4之间均是相对转动的,因此,第一氢气进管7是固定不动的。
20.在旋转气管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旋转油管9,汽油进管11通过第二转动件10与旋转油管9的上端连通设置,安装后,汽油进管11是贯穿位于反应罐体1的外侧的,在汽油进管11上设置有进油阀12,在旋转油管9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13,旋转油管9中的加氢汽油可以经旋转油管9上的各出油孔13甩出至反应罐体1内,螺旋叶片14固定设置在旋转油管9的外侧,但是并不影响各出油孔13的正常使用。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二转动件10为第二中空转动环,第二中空转动环的上侧和下侧均通过轴承分别与旋转气管4和旋转油管9转动连接,第二中空转动环与旋转油管9是连通设置的,也就是从汽油进管11进入的汽油是可以顺利进入到旋转油管9中的。在实际使用时,电机2启动带动旋转气管4转动的同时,旋转油管9也是随之转动的,具体可以将旋转油管9的底部与旋转气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将旋转油管9的上端通过第二转动件10与旋转气管4连接,转动时,第二转动件10与旋转油管9和旋转气管4之间均是相对转动的,因此,汽油进管11是固定不动的。螺旋叶片14的设置可以确保氢气均匀溶解在汽油中。
21.在反应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板15,可进一步提高汽油与氢气的溶解率,提高加氢反应效果,确保汽油裂化彻底。出油管16连通设置在反应罐体1的下部一侧位置处,在出油管16上设置有出油阀17和油泵18,加氢裂解完成后,打开出油阀使精制后的汽油通过油泵18抽送至成品罐中进行暂存。
22.为了进一步提高汽油的加氢裂化效果,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在反应罐体1的内侧还镶嵌缠绕设置有第二氢气进管19,第二氢气进管19上连通设置有喷嘴20,喷嘴20贯穿反应罐体1的内侧壁并延伸至反应罐体1内。在汽油甩出至反应罐体1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向第二氢气进管19中加入氢气经各喷嘴20喷出后与下落的汽油接触溶解。为了提高精制后汽油的外排效率,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在反应罐体1的内侧底部还设置有倾斜导流板21。
23.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汽油加氢精制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在通过第一氢气进管向旋转气管内加入氢气和通过汽油进管向旋转油管内加入汽油的同时,可以通过启动电机的方式带动旋转气管和旋转油管转动,在转动的同时汽油与氢气相互接触溶解裂化,最后从旋转油管的各出油孔中甩出至反应罐体内,并且,通过螺旋叶片对反应罐体的汽油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汽油沿着旋转的螺旋叶片向下运动,使氢气能均匀溶解在汽油中;同时,电加热板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汽油与氢气的溶解率,提高加氢反应效果,确保汽油裂化彻底,加氢裂解完成后,打开出油阀使精制后的汽油通过油泵抽送至成品罐中进行暂存。
24.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含本技术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实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25.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
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