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模拟雨环境的水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3.在模拟雨环境时会用到大量水源,为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会对水源进行循环利用,现有水循环装置存在进过一次过滤后沉淀池底端还会存在泥沙不能处理干净,水面存在未处理干净的水源直接利用会导致实验数据存在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模拟雨环境的水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水循环装置存在进过一次过滤后沉淀池底端还会存在泥沙不能处理干净,水面存在未处理干净的水源直接利用会导致实验数据存在差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模拟雨环境的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前侧右端固定连接有外接接头,所述沉淀池的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管,且水泵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沉淀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器, 所述沉淀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位于过滤器的后端,所述过滤器和油水分离器底端活动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沉淀池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清理装置,所述沉淀池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收集槽,所述沉淀池的右端后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
6.优选的,所述输出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接接头的底端,且输出管与外接接头相连通,所述输送管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沉淀池的内部底端和收集槽的内部底端,所述沉淀池的底端两侧向中间凹陷,所述沉淀池中间位置开设有漏孔,且输送管与漏孔相联通,所述沉淀池的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与收集槽相连通,所述输出管通过水泵与输送管构成再次水循环利用结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有利于对未处理干净的水源进行再次循环。
8.优选的,所述外接接头的后端贯穿沉淀池与过滤器相连接,所述过滤器通过管道与油水分离器相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后端固定连接注水口,且注水口延伸至沉淀池的内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有利于方便水源循环处理。
10.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安装板、升降杆、折叠支撑架,所述安装板的底端活动
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沉淀池底端,所述折叠支撑架的顶端通过滑动杆活动连接在安装板的底端,且折叠支撑架的底端通过滑动杆活动连接在沉淀池的底端,所述过滤器和油水分离装置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表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有利于方便对装置进行检查维修,增强装置使用灵活性。
12.优选的,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电动滑块,转动轴和清理条,所述清理条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侧活动连接有电动滑块。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有利于清理条将水面漂浮未处理干净水推送至收集槽,进行收集等待再次处理。
14.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内部左右两侧开设有两条对称的滑轨,所述电动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清理装置通过滑轨与收集槽构成水源表面油水清理结构。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有利于自动清理沉淀池水面未处理干净油水。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设置的输送管和输出管,利用输出管将沉淀池底端带有未处理干净的泥沙和收集槽内未处理干净的水源通过水泵送至输送管,再通过输送管推送至外接接头,有利于对未处理干净的水源进行再次循环。
18.2、通过设置的升降装置,利用升降杆将安装板向上推动,有利于方便对装置进行检查维修,增强装置使用灵活性,通过设置的清理装置,有利于清理条将水面漂浮未处理干净水推送至收集槽,进行收集等待再次处理。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沉淀池;2、外接接头;3、水泵;4、输出管;5、输送管;6、过滤器;7、油水分离器;8、升降装置;801、安装板;802、升降杆;803、折叠支撑架;9、清理装置;901、电动滑块;902、转动轴;903、清理条; 10、收集槽;11、出水口;12、漏孔;13、矩形槽;14、注水口;15、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
27.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针对模拟雨环境的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的前侧右端固定连接有外接接头2,沉淀池1的前侧下端固定连
接有水泵3,水泵3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管4,且水泵 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5,沉淀池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器6,沉淀池1 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油水分离器7,油水分离器7位于过滤器6的后端,过滤器6 和油水分离器7底端活动连接有升降装置8,沉淀池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清理装置9,沉淀池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收集槽10,沉淀池1的右端后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11。
28.本实施方案中,需要使用装置时,通过外接管道与外接接头2相互连接,当实验用过的水经过外接接头2进入过滤器6和油水分离器7过滤后,再通过注水口14排入沉淀池1后,清理条903将水面漂浮未处理干净水推送至收集槽10,再将沉淀池1底端带有未处理干净的泥沙和收集槽10内未处理干净的水源再次通过水泵3送至输送管5,再通过输送管5推送至外接接头2,对水源进行再次循环,通过控制升降杆802将安装板801向上推动,方便对装置进行检查维修。
29.实施例二:
30.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输出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接接头2的底端,且输出管4与外接接头2相连通,输送管5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沉淀池1的内部底端和收集槽10的内部底端,沉淀池1的底端两侧向中间凹陷,沉淀池1中间位置开设有漏孔12,且输送管5与漏孔12相联通,沉淀池1的开设有矩形槽13,且矩形槽13与收集槽10相连通,输出管4通过水泵3与输送管5构成再次水循环利用结构,外接接头2的后端贯穿沉淀池1与过滤器6相连接,过滤器6通过管道与油水分离器7相连接,油水分离器7后端固定连接注水口14,且注水口14延伸至沉淀池1的内部。
31.本实施例中,将沉淀池1底端带有未处理干净的泥沙和收集槽10内未处理干净的水源再次通过水泵3送至输送管5,再通过输送管5推送至外接接头 2,有利于对未处理干净的水源进行再次循环。
32.实施例三:
33.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升降装置8包括安装板801、升降杆802、折叠支撑架803,安装板801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升降杆802,升降杆80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沉淀池1 底端,折叠支撑架803的顶端通过滑动杆活动连接在安装板801的底端,且折叠支撑架803的底端通过滑动杆活动连接在沉淀池1的底端,过滤器6和油水分离装置固定连接在安装板801的表面。
34.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升降杆802将安装板801向上推动,有利于方便对装置进行检查维修。
35.实施例四:
36.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清理装置9包括电动滑块901,转动轴902和清理条 903,清理条903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902,转动轴902的侧活动连接有电动滑块901,沉淀池1的内部左右两侧开设有两条对称的滑轨15,电动滑块901与滑轨15滑动连接,清理装置9通过滑轨15与收集槽10构成水源表面油水清理结构。
37.本实施例中,清理条903将水面漂浮未处理干净水推送至收集槽10,有利于对沉淀池1表面未处理干净的水源进行收集等待再次处理。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需要使用装置时,通过外接管道与外接接头2
相互连接,当实验用过的水经过外接接头2进入过滤器6和油水分离器7过滤后,再通过注水口14排入沉淀池1后,清理条903将水面漂浮未处理干净水推送至收集槽10,再将沉淀池1底端带有未处理干净的泥沙和收集槽10内未处理干净的水源再次通过水泵3送至输送管5,再通过输送管 5推送至外接接头2,对水源进行再次循环,通过控制升降杆802将安装板801 向上推动,方便对装置进行检查维修。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