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2.口罩通过建立物理阻隔屏障以切断粉尘、细菌及病毒的传播,由于当前新冠病毒的流行,口罩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人们需要长时间佩戴口罩,而在遇到人脸识别系统时,需要面对摄像头摘下口罩才能进行面部识别,操作麻烦,且增加了佩戴者暴露在公共场合后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佩戴口罩的同时无法进行面部识别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口罩,所述口罩包括:
5.透明的罩体,所述罩体设有能够容纳面部的收容腔,所述罩体的侧部开设有安装孔;
6.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孔内,用于人体佩戴时连通所述收容腔与外部空间,所述换气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罩体的连接件和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罩体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过滤件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及所述过滤件上开设有镂空孔。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罩体上还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周侧,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一侧上设有限位柱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同时穿设于所述贯穿孔及所述限位孔,且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卡持于所述限位孔。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限位柱卡持于一个相应的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柱的顶部设有凸起,所述限位孔的两侧设有限位槽,所述凸起卡持于相应的所述限位槽内。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气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换气机构分别设于所述罩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换气机构呈月牙形。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支架和设于所述过滤支架上的过滤膜,所述过滤支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上凹设有安装槽,所述过滤支架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
13.所述安装槽和所述过滤支架中的一者设有安装柱,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安装柱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柱卡持于相应的所述安装孔。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及所述过滤支架均为硬硅胶件;
15.所述过滤膜包括竹纤维、丝纤维、纳米膜、pp熔喷布、pla熔喷布中的一种。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气机构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呼吸阀,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呼吸阀内或夹设于所述呼吸阀与所述连接件之间。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罩体为pla罩体、硅胶罩体、软质tpu罩体、软质pvc罩体中的一种。
18.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口罩,通过使用透明的罩体实现人佩戴口罩时面部特征的时刻体现,便于人脸识别系统的扫描,换气机构可保证口罩佩戴者的呼吸顺畅,其中,可拆卸安装的过滤件可进行有效过滤以保护口罩佩戴者,且方便进行更换,有效地避免公共场合需要取下口罩才能进行身份验证,进而降低口罩佩戴者暴露在公共场合后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口罩中换气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22.图3为图2所示换气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3.图4为图3中a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5为图2所示换气机构中过滤支架覆盖过滤膜后的立体示意图;
25.图6为图3所示换气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6.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27.100、口罩;
28.10、罩体;11、收容腔;12、安装孔;
29.20、换气机构;21、连接件;211、第一连接件;212、第二连接件;22、过滤件;221、过滤支架;222、过滤膜;23、镂空孔;24、限位柱;241、凸起;25、限位孔;26、限位槽;27、安装槽;271、安装柱;28、固定孔;
30.3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
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口罩,口罩佩戴者可在佩戴口罩的同时露出面部特征,以保证在不摘掉口罩的情况下进行人脸识别系统的验证。
37.请参考图1至图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口罩100包括透明的罩体10和换气机构20,透明的罩体10可保证佩戴者面部特征的露出,换气机构20用于保证佩戴者呼吸顺畅。
38.罩体10设有能够容纳面部的收容腔11,罩体10的侧部开设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为贯穿孔。
39.换气机构20设于安装孔12内,用于人体佩戴时连通收容腔11与外部空间,换气机构20包括连接于罩体10的连接件21和过滤件22,过滤件22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件21。
40.在本实施例中,罩体10为pla(polylactic acid,聚乳酸)罩体、硅胶罩体、软质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罩体、软质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罩体中的一种。如此,罩体10在保证透明度的同时还具备柔软的触感,佩戴的舒适度高,减少佩戴者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感。
41.可以理解,透明罩体10除安装孔12位置外为不透气区域,以免外部空气进入,可充分保护佩戴者。
42.在本实施例中,换气机构2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换气机构20分别设于罩体10的左右两侧,换气机构20呈月牙形。如此,换气机构20的形状狭长,减少了对佩戴者面部的横向遮蔽,保证佩戴者面部特征露出程度的完整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机构20的形状也可为其他,例如:椭圆形或狭长的多边形,在此不作限制。
43.可以理解,安装孔12的数量与换气机构20相对应,为两个,且两个安装孔12也呈月牙形。
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100,通过使用透明的罩体10实现人佩戴口罩100时面部特征的时刻体现,便于人脸识别系统的扫描,换气机构20可保证口罩佩戴者的呼吸顺畅,其中,可拆卸安装的过滤件22可进行有效过滤以保护口罩佩戴者,且方便进行更换,有效地避免公共场合需要取下口罩100才能进行身份验证,进而降低口罩佩戴者暴露在公共场合后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
45.请参考图1至图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21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罩体10的第一连接件211、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211的第二连接件212,过滤件22夹设于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之间,且第一连接件211、第二连接件212及过滤件22上
开设有镂空孔23,用于连通收容腔11与外部空间。如此,连接件21及过滤件22均可拆卸地连接于罩体10,方便罩体10及换气机构20的组装;由于换气机构20可整体拆卸下来并进行更换,可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单独更换过滤件22以确保口罩100的保护能力,而罩体10可重复使用,减少罩体10的浪费。
46.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1也可与罩体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212及过滤件22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连接件211上,在此不作限制。
4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1设于罩体10远离收容腔11的一侧。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1也可设于罩体10朝向收容腔11的一侧,在此不作限制。
48.请参考图1至图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罩体10上还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设于安装孔12的周侧,第一连接件211的一侧设有限位柱24且第二连接件212上开设有限位孔25,限位柱24同时穿设于贯穿孔及限位孔25,且限位柱24远离第一连接件211的一端卡持于限位孔25。如此,可将安装孔12周边的罩体10夹在第一连接件211及第二连接件212之间,连接紧密,避免佩戴过程中漏气,提升口罩100的安全性。
49.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24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两个相邻的限位柱24卡持于一个相应的限位孔25内;限位柱24的顶部设有凸起241,限位孔25的两侧设有限位槽26,凸起241卡持于相应的限位槽26内。
50.具体的,第一连接件211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限位柱24,连接上下两端的两条侧边上各设有四个限位柱24,其中,侧边上每两个相邻的限位柱24卡持于一个相应的限位孔25内,如此,可通过捏紧两个限位柱24的顶部即可拆卸第二连接件212与第一连接件211之间的连接,操作方便。相应地,第二连接件212上设有六个限位孔25,且与限位柱24对应位置。限位槽26设于第二连接件212远离第一连接件211的一面上,且限位槽26与限位孔25相连通,用于卡持限位柱24的凸起241。
51.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柱24的数量和位置也可为其他,在此不作限制。
52.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也可通过螺钉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在此不作限制。
53.请参考图4至图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滤件22包括过滤支架221和设于过滤支架221上的过滤膜222,过滤支架221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211。如此,过滤支架221可为过滤膜222的安装提供支撑面,在安装过滤件22时不会轻易损坏过滤膜222。
5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超声加工使过滤膜222与过滤支架221复合成型。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过滤膜222可通过卷绕在过滤支架221上的方式固定,或通过静电喷纺的形式沉积在过滤支架221上,在此不作限制。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1朝向第二连接件212的一侧上凹设有安装槽27,过滤支架221收容于安装槽27内。
56.安装槽27设有安装柱271,过滤支架221上设有与安装柱271相适配的固定孔28,安装柱271卡持于相应的固定孔28。如此,过滤支架221可稳定地安装在第一连接件211上,且第二连接件212可进一步加固过滤支架221与第一连接件211之间的连接,防止过滤膜222发生移位。
57.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28为盲孔。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孔28也可为通孔,在此不作限制。
58.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柱271可设于过滤支架221上,固定孔28开设于安装槽27的内壁上,如此,也可实现过滤支架221与第一连接件211之间的稳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制。
59.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过滤支架221也可通过卡扣或螺钉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12,在此不作限制。
6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1、第二连接件212及过滤支架221均为硬硅胶件。由于硬硅胶件的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生物安全性高,保障口罩100的安全性。
6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膜222包括竹纤维、丝纤维、纳米膜、pp(plyprpylene,聚丙烯)熔喷布、pla熔喷布中的一种。如此,过滤膜222的成分选择多样,可根据实际需求及生产条件自行选择合适的成分组成。
62.可以理解,竹纤维、丝纤维及pla组分为高度降解材料,相较于普通口罩需要三年及以上的时间才能降解,本技术中该种成分的过滤膜222可在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于阳光下自然分解,且不污染环境。其中,pla组分及竹纤维组分的过滤膜222更是具备优良抑菌及抗霉特性的优势,可进一步保护口罩佩戴者。
63.纳米膜可为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纳米膜,该种纳米膜可通过单向或者双向拉伸法制备,其表面具有蜘蛛网式的微孔结构,具备良好的表面过滤功能和优异的透气性。此外,ptfe纳米膜的过滤机理为纯物理过滤,可在消毒灭菌后实现重复使用。
64.可以理解,过滤膜222可为复合材料,包括竹纤维、丝纤维、纳米膜、pp熔喷布和pla熔喷布中的两种及以上,以提升过滤膜222诸如透气性、耐腐蚀性、良好的力学性能、抗菌性等综合性能,在此不作限制。
6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换气机构20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件21的呼吸阀,过滤件22设于呼吸阀内或夹设于呼吸阀与连接件21之间。由于呼吸阀可在佩戴者呼气时迅速地将体内废气排出,降低使用口罩100时的闷热感,提升佩戴者的用户体验。
66.在本实施例中,呼吸阀包括基座、阀片及上盖,其中,阀片设于基座和上盖之间,基座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件21,以将呼吸阀可拆卸地安装在罩体10上,过滤件22设于呼吸阀内且通过卡扣或螺钉等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
67.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过滤件22也可直接通过卡扣或螺钉等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件21上,然后,再将呼吸阀安装于过滤件22远离收容腔11的一侧。
68.请参考图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罩体10上还开设有通孔30,用于穿设绳体以佩戴口罩100。如此,可将绳体挂设在耳朵和系在脑后,方便使用者佩戴口罩100。
69.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0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罩体10的顶部两侧。可以理解,绳体可通过系带或弹性扣或挂设的方式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在此不作限制。
70.本技术提供的口罩100,通过使用透明的罩体10实现人佩戴口罩100时面部特征的时刻体现,便于人脸识别系统的扫描,换气机构20可保证口罩佩戴者的呼吸顺畅,过滤件22可进行有效过滤以保护口罩佩戴者,有效地避免公共场合需要取下口罩100才能进行身份
验证,进而降低口罩佩戴者暴露在公共场合后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佩戴口罩的同时无法进行面部识别的技术问题;此外,柔软的罩体10也可提高佩戴者的用户体验。
7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