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主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主板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车载主板是安装在汽车上的控制主板,起到对整个车身系统的各种信息监测和对信息进行传输的作用,越是集成度高的高端主板,其发热就越大,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处理,则易导致其因高温而产生烧毁的现象,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散热结构。
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散热结构的散热性能一般,导致其散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主板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散热结构散热性能一般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主板散热结构,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两侧的内壁上皆固定有侧座,所述侧座之间的下壳体内部设有承载网板,所述承载网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车载主板本体,所述承载网板下方的下壳体内部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下方的下壳体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底端延伸至下壳体的外部,所述下壳体的顶端安装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顶部的两侧皆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顶端延伸至上壳体的外部,所述侧座内部的一端皆设有导流通槽,所述导流通槽的两端皆延伸至侧座的外部。
6.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设有导向板,以便将导流通槽流出的气体导向至车载主板本体的顶端。
7.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等间距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顶端延伸至上壳体的外部,所述导向孔两端的内壁上皆安装有海绵环,所述海绵环的一端皆延伸至导向孔的外部,以降低导线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
8.优选的,所述车载主板本体两侧的承载网板顶端皆设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锁紧螺栓,以便经定位板将车载主板本体安置于承载网板的顶端。
9.优选的,所述风扇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风扇的一端与下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以便将风扇安装于承载网板下方的下壳体内部。
10.优选的,所述定位框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远离定位框的一端与车载主板本体的外壁相触碰,所述定位框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的底端与车载主板本体的顶端相触碰,以便对车载主板本体的顶部与外壁进行防护处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载主板散热结构不仅提高了散热结构使用时的散热效果,降低了散热结构使用时导线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而且确保了
散热结构使用时车载主板本体的完整性;
12.(1)通过支撑杆将风扇安装于进风口上方的下壳体内部,当风扇接通电源时,风扇则会将外界空气经进风口输送至下壳体的内部,以使其对车载主板本体的底端进行风冷散热处理,并使得气体由导流通槽并经导向板导向至车载主板本体的顶端,随后将热能经出风口导出,以达到对车载主板本体进行双面散热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散热结构使用时的散热效果;
13.(2)通过将导向孔等间距的设置于上壳体的顶部,且位于导向孔两端的内壁上皆设置有海绵环,当外部导线连接于车载主板本体时,可将导线贯穿导向孔再进行连接,以使得导向孔对导线进行限位处理,并使得海绵环对导线的外壁进行防护处理,从而降低了散热结构使用时导线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
14.(3)通过锁紧螺栓将定位板安装于承载网板的顶部,使得两组定位框将车载主板本体安装于承载网板的顶端,因定位框的顶部与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垫与第二缓冲垫,以使其对车载主板本体的顶端与外壁进行防护处理,进而可降低定位框对车载主板本体造成划痕的现象,从而确保了散热结构使用时车载主板本体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下壳体;2、导流通槽;3、上壳体;4、出风口;5、车载主板本体;6、导向板;7、侧座;8、支撑杆;9、进风口;10、风扇;11、承载网板;12、导向孔;13、海绵环;14、第一缓冲垫;15、定位框;16、锁紧螺栓;17、定位板;18、第二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车载主板散热结构,包括下壳体1,下壳体1两侧的内壁上皆固定有侧座7,侧座7之间的下壳体1内部设有承载网板11,承载网板1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车载主板本体5;
22.车载主板本体5两侧的承载网板11顶端皆设有定位框15,定位框15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定位板17,定位板17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锁紧螺栓16;
23.使用时,通过旋转锁紧螺栓16,使其底端贯穿定位板17并旋入至承载网板11的顶部,以便经定位板17将车载主板本体5安置于承载网板11的顶端;
24.定位框15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缓冲垫18,第二缓冲垫18远离定位框15的一端与车载主板本体5的外壁相触碰,定位框15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缓冲垫14,第一缓冲垫14的底端与车载主板本体5的顶端相触碰;
25.使用时,通过将第一缓冲垫14与第二缓冲垫18分别设置于定位框15的顶部与内
壁,以便对车载主板本体5的顶部与外壁进行防护处理;
26.承载网板11下方的下壳体1内部设有风扇10,该风扇10的型号可为y80-2,风扇10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支撑杆8,支撑杆8远离风扇10的一端与下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
27.使用时,通过将支撑杆8的一端连接于下壳体1的底部,且将支撑杆8的另一端连接于风扇10的外壁,以便将风扇10安装于承载网板11下方的下壳体1内部;
28.风扇10下方的下壳体1底部设有进风口9,进风口9的底端延伸至下壳体1的外部,下壳体1的顶端安装有上壳体3,上壳体3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设有导向板6;
29.使用时,通过将两组导向板6对称设置于上壳体3的内壁,以便将导流通槽2流出的气体导向至车载主板本体5的顶端;
30.上壳体3的顶部设有等间距的导向孔12,导向孔12的顶端延伸至上壳体3的外部,导向孔12两端的内壁上皆安装有海绵环13,海绵环13的一端皆延伸至导向孔12的外部;
31.使用时,通过将外部导线贯穿导向孔12再连接车载主板本体5,以使得导向孔12对导线进行限位处理,并使得海绵环13对导线的外壁进行防护处理,以降低导线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
32.上壳体3顶部的两侧皆设有出风口4,出风口4的顶端延伸至上壳体3的外部,侧座7内部的一端皆设有导流通槽2,导流通槽2的两端皆延伸至侧座7的外部。
33.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风扇10将外界空气经进风口9输送至下壳体1的内部,使得此部分气体对车载主板本体5的底端进行风冷散热处理,同时气体由导流通槽2并经导向板6导向至车载主板本体5的顶端,以便对车载主板本体5的顶端进行风冷散热处理,随后气体携带热能并经出风口4导出,以达到对车载主板本体5进行双面散热的目的,之后通过将外部导线贯穿导向孔12再连接车载主板本体5,以使得导向孔12对导线进行限位处理,并使得海绵环13对导线的外壁进行防护处理,即可对导线进行限位处理,进而避免导线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最后通过锁紧螺栓16将定位板17安装于承载网板11的顶部,使得两组定位框15将车载主板本体5安装于承载网板11的顶端,因定位框15的顶部与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垫14与第二缓冲垫18,以使其对车载主板本体5的顶端与外壁进行防护处理,以减少车载主板本体5的顶端与外壁产生划痕的现象,从而完成散热结构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