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家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控制面板组件及洗碗机。
背景技术:
2.家电产品都在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洗碗机等搭载wi-fi的家电产品越来越多,在原有产品上增加wi-fi功能需要设计wi-fi控制板的安装结构,满足升级换代。
3.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螺钉安装控制板,安装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控制面板组件及洗碗机,以解决控制板安装不够便捷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面板组件,包括:控制面板,形成有基础面;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基础面;控制板,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且与所述基础面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限位组件上形成有限位面和支撑面,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限位面和所述支撑面之间。
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板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邻或相对,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形成有所述限位面和所述支撑面。
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础面,且形成有背向所述基础面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构成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支撑面;第一卡扣部,设置于所述基础面,且形成有朝向所述基础面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构成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限位面,所述控制板的所述第一侧边夹持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一限位面之间。
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卡扣部背向所述基础面的端面为导向斜面。
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边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部呈直角形,且形成有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的相邻两个侧边抵接的抵接面。
1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部背向所述基础面的端面与所述抵接面之间通过倾斜的导向衔接面衔接。
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卡扣部背向所述控制板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础面,且形成有背向所述基础面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构成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支撑面;第二导向部,设置于所述基础面,且形成有朝向所述基础面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相对所述基础面朝向所述第二侧边相对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面构成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面,所述控制板的所述第二侧边夹持于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
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
件包括: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础面,且形成有背向所述基础面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构成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支撑面;第二卡扣部,设置于所述基础面,且形成有朝向所述基础面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构成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面,所述控制板的所述第二侧边夹持于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洗碗机,采用上述中任一所述的控制面板组件。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限位组件,限位组件上形成有支撑面和限位面,通过将控制板卡入支撑面和限位面之间,即可实现对控制板的固定,操作简单便捷,不需要螺钉固定,安装成本低;并且支撑面和限位面可将控制板与基础面间隔开,有效避免淋水蔓延至控制板上,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7.图1是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组件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组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组件一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5,图1是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组件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组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组件一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面板组件1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控制面板110、限位组件120和控制板150。其中,控制面板110形成有基础面111,限位组件120设置于基础面111,控制板150设置于限位组件120,且与基础面111间隔设置。限位组件120上形成
有支撑面和限位面,支撑面和限位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控制板150设置于支撑面和限位面之间的容置空间内。从而支撑面和限位面起到对控制板150的固定作用。
29.通过将控制板150卡入支撑面和限位面之间,即可实现对控制板150的固定,操作简单便捷,不需要螺钉固定,安装成本低;并且支撑面和限位面可将控制板150与基础面111间隔开,有效避免淋水蔓延至控制板150上,可靠性高。
3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控制板150包括第一侧边151和第二侧边152,第二侧边152与第一侧边151可以相邻设置,或者第二侧边152与第一侧边151相对设置。限位组件120包括第二限位件140和第一限位件130,第一限位件130设于第一侧边151,第二限位件140设于第二侧边152。限位组件120通过固定控制板150的至少两个侧边可实现对控制板150的固定。第一限位件130和第二限位件140均形成有限位面和支撑面。
31.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限位件130包括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一卡扣部132,第一支撑部131设于基础面111,第一支撑部131形成有背向基础面111的第一支撑面1311。第一卡扣部132设置于基础面111,且形成有朝向基础面111的第一限位面1321,第一支撑面1311和第一限位面1321之间形成容置控制板150的容置空间。从而第一支撑面1311构成第一限位件130的支撑面,第一限位面1321构成第一限位件130的限位面,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夹持于第一支撑面1311和第一限位面1321之间。
32.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卡扣部132和第一支撑部131可以沿第一侧边151依次间隔设置,从而第一限位面1321和第一支撑面1311交替配合,对第一侧边151起到稳定固定的作用。当然第一卡扣部132和第一支撑部131也可以按照其他可替代方式进行排布,如多个第一支撑部131依次排列,间隔至少一个第一卡扣部132后,多个第一支撑部131依次排列;或者,多个第一支撑部131和多个第一卡扣部132分别分布于第一侧边151的两侧,仅需第一卡扣部132和第一支撑部131配合,对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起到稳定支撑作用即可,此处不作限制。
33.第一卡扣部132和第一支撑部131的数量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34.为了稳定支撑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第一支撑部131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均匀间隔分布。如图3所示,优选地,第一支撑部13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侧边151的两端。
35.当第一支撑部131位于第一侧边151的两端时,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部131可呈直角形,且形成有分别与控制板150的相邻两个侧边抵接的抵接面1312。从而位于第一侧边151两端的两个第一支撑部131,可以对控制板150两个方向的偏移进行限制,有效固定控制板150。
36.为了正确引导控制板150的卡入,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部131背向基础面111一侧的端面与抵接面1312之间通过导向衔接面1313衔接,导向衔接面1313朝向控制板150一侧倾斜设置,从而两个第一支撑部131的导向衔接面1313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控制板150的侧边长度,便于安装时控制板150的放入,且经导向衔接面1313引导后,控制板150可置于与抵接面1312抵接的位置,抵接面1312限制了控制板150的偏移。通过设置导向衔接面1313可以提高控制板150的安装效率。
37.与此同时,如图3所示,第一卡扣部132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部131之间,第一限位面1321与第一支撑面1311配合将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有效固定。
38.为了便于控制板150的卡入,如图4所示,第一卡扣部132的外端面为导向斜面1322,即其背向基础面111一侧端面具有朝向第一侧边151相对侧倾斜的导向斜面1322。导向斜面1322的设置可以为控制板150的放入提供更大的空间,提高控制板150的安装效率。并且控制板150卡入第一卡扣部132和第一支撑部131之间时,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首先与导向斜面1322接触,控制板150继续向基础面111下压,可驱动第一卡扣部132发生形变,供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卡入第一限位面1321和第一支撑面1311之间。
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扣部132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轻微形变,供控制板150卡入,并在失去外力后恢复形变。
4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限位件140包括第二导向部142和第二支撑部141,第二支撑部141设于基础面111,第一支撑部131形成有背向基础面111的第二支撑面1411。第二导向部142设于基础面111,第二导向部142形成有朝向基础面111设置的第二限位面1421,且第二限位面1421相对基础面111朝向第二侧边152的相对侧倾斜,第二限位面1421与第二支撑面1411之间形成容置控制板150的容置空间。从而第二支撑面1411构成了第二限位件140的支撑面,第二限位面1421构成第二限位件140的限位面,控制板150的第二侧边152夹持于第二支撑面1411和第二限位面1421之间。
41.由于第二限位面1421相对基础面111朝向第二侧边152的相对侧倾斜,第二限位面1421与第二支撑面1411之间的容置空间较大,利于控制板150第二侧边152的卡入;且倾斜的第二限位面1421起到对控制板150的引导作用,使得控制板150的第二侧边152沿第二限位面1421移动至与第二支撑面1411抵接。
42.基于第一限位件130与第二限位件140的特点,在安装控制板150时,可以首先将控制板150的第二侧边152,沿倾斜设置的第二限位面1421卡入第二限位面1421和第二支撑面1411之间;随后将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向基础面111按压,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沿与导向衔接面1313和导向斜面1322接触,导向衔接面1313引导控制板150卡入准确的位置,同时控制板150继续向基础面111下压,可驱动第一卡扣部132发生形变,供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卡入第一限位面1321和第一支撑面1311之间。
43.通过第一限位面1321和第一支撑面1311定位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第二限位面1421和第二支撑面1411定位控制板150的第二侧边152,第一限位件130和第二限位件140共同作用,实现对控制板150的固定,操作简单便捷,不需要螺钉固定,安装成本低;并且支撑面和限位面可将控制板150与基础面111间隔开,有效避免淋水蔓延至控制板150上,可靠性高。
44.在一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20包括第二限位件140和第一限位件130,以分别定位控制板150的至少两个侧边,实现对控制板150的有效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20还可以仅包括一组第一限位件130,用于固定控制板150的一条侧边,仅需第一支撑面1311和第一限位面1321对控制板150的偏移具有足够的限制作用,即控制板150设置于限位组件120后,第一支撑面1311和第一限位面1321与控制板150之间的摩擦力,可克服控制板150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移,从而一组第一限位件130在一定情况下即可实现控制板150的固定。
45.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组件120对控制板150进行固定的稳定性,还可对限位组件120的第一支撑部131、第一卡扣部132、第二支撑部141和第二导向部142进行加固。具体地,
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第一卡扣部132在控制板150卡入时,需要发生一定的形变,供控制板150进入第一支撑面1311和第一限位面1321之间,而安装过程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等因素导致第一卡扣部132发生断裂,为了减少甚至避免第一卡扣部132发生断裂的情况,第一卡扣部132背离控制板150一侧设置有加强筋1323,加强筋1323提高了第一卡扣部132的强度,避免其因过度形变发生断裂,保证了控制板150的有效固定。
46.同样的,第一支撑部131、第二支撑部141和第二导向部142也可以设置有加强筋1323以提高强度。
47.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控制面板110呈直角形,形成有基础面111和与基础面111垂直的侧板面112,第二限位件140的第二支撑部141和第二导向部142可以贴合侧板面112设置,从而侧板面112可对第二支撑部141和第二导向部142起到加固作用,无需再另外设置加强筋1323的结构。
48.由于第二侧边152和第一侧边151可以相对或者相邻设置,以第二侧边152和第一侧边151相对设置举例,第二限位件140和第一限位件130分别固定控制板150相对的两个侧边,从而对控制板150沿垂直于第二侧边152和第一侧边151长度方向的偏移起到限制作用。与此同时,第一限位件130的第一支撑部131呈直角形,且形成有分别与控制板150的相邻两个侧边抵接的抵接面1312,从而位于第一侧边151两端的两个第一支撑部131,可以对控制板150沿第二侧边152和第一侧边151长度方向的偏移起到限制作用。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件140和第一限位件130,可对控制板150起到有效固定。
49.除此之外,以第二侧边152和第一侧边151相邻设置举例,第一限位件130设置于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第一限位件130的第一支撑部131呈直角形,且形成有分别与控制板150的相邻两个侧边抵接的抵接面1312,从而位于第一侧边151两端的两个第一支撑部131,可以对控制板150沿第一侧边151长度方向的偏移起到限制作用。控制面板110呈直角形,控制板150第一侧边151的相对侧与控制面板110的侧板面112抵接,从而对控制板150沿垂直于第一侧边151长度方向的偏移起到限制作用。第二限位件140设置于控制板150的第二侧边152,以对控制板150进一步起到承托和限位作用,通过相邻设置的第二限位件140和第一限位件130,也可对控制板150起到有效固定。
5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140和第一限位件130采用不同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是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限位件240还可采用与第一限位件130采用相同的结构,第一限位件130仍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由于第一限位件130结构不变,仍延用上一实施例的附图和标号),第二限位件240包括第二支撑部241和第二卡扣部242,第二支撑部241设于基础面111,第二支撑部241形成有背向基础面111的第二支撑面2411。第二卡扣部242设置于基础面111,且形成有朝向基础面111的第二限位面2421,第二支撑面2411和第二限位面2421之间形成容置控制板150的容置空间。从而第二支撑面2411构成第二限位件240的,支撑面,第二限位面2411构成第二限位件240的限位面,控制板150的第二侧边152夹持于第二支撑面2411和第二限位面2421之间。
51.当第二支撑部241位于第二侧边152的两端时,第二支撑部241可呈直角形,且形成有分别与控制板150的相邻两个侧边抵接的抵接面2412。从而位于第二侧边152两端的两个第二支撑部241,可以对控制板150两个方向的偏移进行限制,有效固定控制板150。
52.为了正确引导控制板150的卡入,第二支撑部241背向基础面111一侧的端面与抵接面2412之间通过导向衔接面2413衔接,导向衔接面2413朝向控制板150一侧倾斜设置,从而两个第二支撑部241的导向衔接面2413之间的距离,大于控制板150的侧边长度,便于安装时控制板150的放入,且经导向衔接面2413引导后,控制板150可置于与抵接面2412抵接的位置,抵接面2412限制了控制板150的偏移。通过设置导向衔接面2413可以提高控制板150的安装效率。
53.与此同时,第二卡扣部242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部241之间,第二限位面2421与第二支撑面2411配合将控制板150的第二侧边152有效固定。
54.为了便于控制板150的卡入,第二卡扣部的外端面为导向斜面2322,即其背向基础面111一侧端面具有朝向第二侧边152相对侧倾斜的导向斜面2322。导向斜面2322的设置可以为控制板150的放入提供更大的空间,提高控制板150的安装效率。并且控制板150卡入第二卡扣部242和第二支撑部241之间时,控制板150的第二侧边152首先与导向斜面2422接触,控制板150继续向基础面111下压,可驱动第二卡扣部242发生形变,供控制板150的第二侧边152卡入第二限位面2421和第二支撑面2411之间。
5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扣部242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轻微形变,供控制板150卡入,并在失去外力后恢复形变。
56.第二限位板240的其他具体结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130的具体结构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57.由于第一限位件130和第二限位件240的结构相同,在安装控制板150时,可以首先将控制板150对准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二支撑部241的导向衔接面2413,并向基础面111的方向按压,同时,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和第二侧边152与导向斜面2422接触,导向衔接面2413引导控制板150卡入准确的位置,控制板150下压驱动第一卡扣部132和第二卡扣部242发生形变,供控制板150的第一侧边151卡入第一限位面1321和第一支撑面1311之间,控制板150的第二侧边152卡入第二限位面2421和第二支撑面2411之间,控制板150即可安装成功。
58.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组件100可以用于洗碗机300、洗衣机、集成式水槽等一系列需要安装控制板150的智能家电产品上,控制板150可以是wi-fi控制板150、显示面板、操作面板等控制板150结构。
59.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洗碗机(图中未示出),包括洗碗机本体和设置于洗碗机本体上的控制面板组件100。控制面板组件100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控制面板组件100。
60.控制面板组件100包括限位组件120,限位组件120上形成有支撑面和限位面,通过将控制板150卡入支撑面和限位面之间,即可实现对控制板150的固定,操作简单便捷,不需要螺钉固定,安装成本低;并且支撑面和限位面可将控制板150与基础面111间隔开,有效避免淋水蔓延至控制板150上,可靠性高。
61.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
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6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