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有转换机构的桥梁桩基础。
背景技术:
2.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轻轨区间一般沿市政道路敷设,期间会穿越复杂的地层,会不可避免的碰到人行天桥、城市立交桥等市政设施,这些设施基本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作为基础,桩基础底部埋深往往比较深,桥桩基础和轻轨区间经常发生冲突,需要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对桥梁桩基础进行处理。
3.现有的桥梁桩基础,通常采用临时支撑进行支顶,从而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面上,但是现有的临时支撑机构难以安装和拆卸,不易转换,会给施工增加困难,并且现有的桥梁桩基础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设有转换机构的桥梁桩基础。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设有转换机构的桥梁桩基础,包括既有桩基础,所述既有桩基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既有墩柱,且所述既有墩柱的顶部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梁,所述既有墩柱与横梁之间设有卡接机构,所述横梁的底部设有辅助支撑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第一卡块,且所述第一卡块固定连接在既有墩柱的顶部,所述横梁的最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卡块相互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块插接在第一卡槽的内腔,所述既有墩柱的左右两侧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均套设有u形板,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靠近底端处均套设有螺母,且所述螺母的顶部与u形板的顶部相互贴合,两个所述u形板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且所述l形板远离u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靠近横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横梁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滑槽内腔。
8.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扩大桩基础,且两个所述扩大桩基础分别位于既有桩基础的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两个所述扩大桩基础的顶部均设有圆盘,且所述圆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临时支撑墩柱,两个所述临时支撑墩柱顶部均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腔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内腔均贯穿设有圆管,且所述圆管的内腔插接有第二螺纹杆,两个所述圆管的内腔均开设有内螺纹,且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均通过内螺纹与相邻的圆管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横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卡块相互匹配的第二卡槽,两个所述第二卡块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二卡槽内腔。
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圆管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均套设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转杆,若干个所述转杆以固定环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
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圆盘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定位杆,且若干个所述定位杆以圆盘的底部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两个所述扩大桩基础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盲孔,若干个所述定位杆的底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盲孔内腔。
11.进一步的,所述既有桩基础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设有活动块,且所述活动块靠近既有桩基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既有桩基础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的第二滑槽内腔,两个所述活动块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平板,且所述平板上开设有穿孔,两个所述穿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扩大桩基础的顶部相邻一侧。
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且所述第三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摇轮,两个所述第三螺纹杆上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套设有螺纹套,且所述螺纹套的外侧铰接有若干个展开板,若干个所述展开板的底部均铰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远离展开板的一端与相邻的固定杆顶端活动连接。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通过固定块、第二卡块、第二卡槽、第二螺纹杆、圆管、轴承、固定环、转杆、圆盘和定位杆之间的相互配合方便对临时支撑机构进行拆卸和安装,降低施工困难;
15.2、通过扩大桩基础、活动块、平板、固定杆、第三螺纹杆、手摇轮、螺纹套、展开板和连接杆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桥梁桩基础的稳定性。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20.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21.图中:1、既有桩基础;2、既有墩柱;3、横梁;4、主梁;5、第一卡块;6、第一卡槽;7、临时支撑墩柱;8、圆盘;9、扩大桩基础;10、活动块;11、圆管;12、第二螺纹杆;13、第二卡块;14、固定块;15、第二卡槽;16、固定环;17、转杆;18、第一螺纹杆;19、u形板;20、螺母;21、l形板;22、活动板;23、固定杆;24、平板;25、第三螺纹杆;26、手摇轮;27、展开板;28、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设有转换机构的桥梁桩基础,包括既有桩基础1,既有桩基础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既有墩柱2,且既有墩柱2的顶部设有横梁3,横梁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梁4,既有墩柱2与横梁3之间设有卡接机构,横梁3的底部设有辅助支撑机构;
26.卡接机构包括第一卡块5,且第一卡块5固定连接在既有墩柱2的顶部,横梁3的最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卡块5相互匹配的第一卡槽6,第一卡块5插接在第一卡槽6的内腔,既有墩柱2的左右两侧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8,两个第一螺纹杆18的外侧均套设有u形板19,两个第一螺纹杆18的外侧靠近底端处均套设有螺母20,且螺母20的顶部与u形板19的顶部相互贴合,两个u形板19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21,且l形板21远离u形板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2,两个活动板22靠近横梁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横梁3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第一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滑槽内腔,便于拆卸和安装,降低施工困难;
27.辅助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扩大桩基础9,且两个扩大桩基础9分别位于既有桩基础1的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两个扩大桩基础9的顶部均设有圆盘8,且圆盘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临时支撑墩柱7,两个圆盘8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定位杆,且若干个定位杆以圆盘8的底部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两个扩大桩基础9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盲孔,若干个定位杆的底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盲孔内腔,定位精确,便于卡接固定,两个临时支撑墩柱7顶部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腔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轴承内腔均贯穿设有圆管11,且圆管11的内腔插接有第二螺纹杆12,两个圆管11的内腔均开设有内螺纹,且两个第二螺纹杆12均通过内螺纹与相邻的圆管11活动连接,两个圆管11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均套设有固定环16,且固定环1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转杆17,若干个转杆17以固定环16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方便转动圆管11,提高支撑高度,两个第二螺纹杆12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13,横梁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且固定块14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卡块13相互匹配的第二卡槽15,两个第二卡块13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二卡槽15内腔;
28.既有桩基础1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设有活动块10,且活动块10靠近既有桩基础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既有桩基础1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第二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的第二滑槽内腔,两个活动块10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平板24,且平板24上开设有穿孔,两个穿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固定杆23,两个固定杆2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扩大桩基础9的顶部相邻一侧,两个固定杆23的顶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25,且第三螺纹杆2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摇轮26,两个第三螺纹杆25上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套设有螺纹套,且螺纹套的外侧铰接有若干个展开板27,若干个展开板27的底部均铰接有连接杆28,且连接杆28远离展开板27的一端与相邻的固定杆23顶端活动连接,提高临时支
撑机构的稳定性。
29.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既有桩基础1填埋在地面预留的坑槽中,通过将横梁3底部的第一卡槽6套接在第一卡块5上,从而将横梁3与既有墩柱2卡接,通过滑动两个活动板22向下移动,且通过两个第一滑块分别在第一滑槽内腔滑动对两个活动板22限位,通过两个活动板22向下滑动带动l形板21和u形板19向靠近第一螺纹杆18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两个u形板19分别卡接在相邻的第一螺纹杆18外侧,通过将两个螺母20分别拧在两个第一螺纹杆18上对,从而对两个u形板19进行卡接固定,提高稳定性,将两个扩大桩基础9分别填埋在既有桩基础1的左右两侧,滑动两个活动块10向下移动,活动块10向下移动带动平板24向下移动,使得两个平板24分别套设在相邻的固定杆23外侧,通过转动两个手摇轮26带动相邻的第三螺纹杆25旋转,第三螺纹杆25旋转带动螺纹套向下移动,螺纹套向下移动带动若干个展开板27向下移动,通过若干个连接杆28的设置,当展开板27向下移动时会自动展开,从而避免平板24从固定杆23上脱离,通过将两个圆盘8底部的若干个定位孔分别插入相邻的盲孔内腔中,对临时支撑墩柱7进行卡接,通过转动两个固定环16外侧的若干个转杆17带动固定环16旋转,固定环16旋转带动圆管11旋转,圆管11旋转通过内螺纹带动第二螺纹杆12向上移动,第二螺纹杆12向上移动带动第二卡块13插入进第二卡槽15的内腔中,从而使得两个临时支撑墩柱7对横梁3进行辅助支撑,提高桥梁桩基础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拆卸转换。
30.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