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挤水拖把。
背景技术:
2.拖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清洁用具,主要分为布带式拖把和胶棉式挤水拖把两种。其中,布带式拖把通常需要额外配备甩干桶,在需要挤掉拖布上的水分时需要将拖把头放入甩干桶内旋转甩干;胶棉拖把上安装有挤水装置,通过挤水装置能够实现拖把的自清洁。胶棉拖把由于其无需额外配备甩干桶,对空间占用较小而广受用户喜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水拖把,该挤水拖把能够在拉动拉手以进行挤水时避免拉手对拖把杆施加作用力,从而以增加拖把杆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挤水拖把,该挤水拖把包括拖把杆、拖把头,以及具有拉手组件和滚轮机构的挤水装置,拉手组件受驱带动滚轮机构挤压拖把头以使拖把头脱水;拉手组件包括拉手和套设于拖把杆外周的套筒,拉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凸耳;拖把杆的外壁上设有两第一安装孔,套筒的内壁上凸设有两凸台;两凸台插设于两第一安装孔内以将套筒固定在拖把杆上;两凸台上设有卡接口,卡接口沿套筒的直径方向贯通凸台和套筒,两凸耳分别卡接于两卡接口内。该挤水拖把能够在拉动拉手以进行挤水时避免拉手对拖把杆施加作用力,从而以增加拖把杆的使用寿命。
6.可选地,凸耳的外周凸设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用于与凸台卡合。
7.可选地,凸耳包括与拉手固定的底面和与底面相对的端面;凸耳的端面相对设置有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第一翻边设置在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的外侧,且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之间存在变形空间;凸耳未插入卡接口时的变形空间的体积大于凸耳已插入卡接口时的变形空间的体积。
8.可选地,套筒的外周壁上凸设有环绕卡接口设置的第二翻边。
9.可选地,套筒的外壁上设有沿拖把杆轴向延伸的凹口,凹口位于套筒靠近拖把头的一端。
10.可选地,凹口沿拖把杆轴向的延伸长度大于凸台至套筒靠近拖把头的一端的距离。
11.可选地,套筒包括沿拖把杆轴向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存在变形距离;套筒未套设在拖把杆上时的变形距离小于套筒已套设在拖把杆上时的变形距离。
12.可选地,挤水拖把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臂上的第一拉杆和连接于第二连接臂上的第二拉杆,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远离拉手的一端分别与拖把头连接,滚轮机构和拖把杆
连接;拉动拉手,拉手能够通过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带动拖把头相对滚轮机构运动,以使滚轮机构挤压拖把头。
13.可选地,挤水拖把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臂上的第一拉杆和连接于第二连接臂上的第二拉杆,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远离拉手的一端分别与滚轮机构连接,拖把头和拖把杆连接;拉动拉手,拉手能够通过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带动滚轮机构相对拖把头运动,以使滚轮机构挤压拖把头。
14.可选地,拉手还包括握持杆,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远离套筒的一端分别与握持杆连接。
15.可选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位于握持杆与两凸耳之间。
16.可选地,握持杆上设有防滑纹。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8.本技术提供的挤水拖把,包括拖把杆、拖把头以及具有拉手组件和滚轮机构的挤水装置,拉手组件受驱带动滚轮机构挤压拖把头以使拖把头脱水;拉手组件包括拉手和套设于拖把杆外周的套筒,拉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凸耳;拖把杆的外壁上设有两第一安装孔,套筒的内壁上凸设有两凸台;两凸台插设于两第一安装孔内以将套筒固定在拖把杆上;两凸台上设有卡接口,卡接口沿套筒的直径方向贯通凸台和套筒,两凸耳分别卡接于两卡接口内。这样,在使用前,可以将套筒预先套设于拖把杆上,且使得套筒的两凸台分别穿设于拖把杆的两第一安装孔内,实现套筒在拖把杆上的轴向限位;然后将拉手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相对的一侧设置的两凸耳分别穿过两凸台上的卡接口,从而实现拉手与套筒的连接。本技术通过将套筒固定于拖把杆上,将拉手转动连接于套筒上,可以避免拉手和拖把杆的直接接触,从而使得用户在拉动拉手以进行挤水时避免拉手直接对拖把杆的第一安装孔的侧壁施加作用力,即避免第一安装孔的侧壁割伤拉手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上的凸耳,从而以增加拖把杆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不需要使用螺钉和螺帽铰接拉手与拖把杆,因此降低了挤水拖把的成本。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水拖把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水拖把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4.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标:10-拖把杆;11-第一安装孔;20-拖把头;30-拉手组件;31-拉手;311-第一连
接臂;312-第二连接臂;313-凸耳;3131-第一翻边;3132-第一卡持部;3133-第二卡持部;3134-变形空间;314-握持杆;315-连接杆;32-套筒;321-凸台;3211-卡接口;322-第二翻边;323-凹口;34-第一拉杆;35-第二拉杆;40-滚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相关技术中,胶棉式挤水拖把主要由拖把杆、安装有海绵体的拖把头和挤水装置组成,通过拉动挤水装置的拉手,从而通过挤水装置的滚轮挤压海绵体以将海绵体内的液体排出。然而,现有的胶棉式挤水拖把的拉手通常是通过螺钉和螺帽铰接在拖把杆上的,由于螺钉和螺帽的成本较高,因此增加了胶棉式挤水拖把的成本,不利于厂家对市场占有率的保持;同时,在拉动拉手时,拉手的作用力将直接作用在拖把杆上,如此将导致长期使用时拖把杆与拉手之间的磨损,从而缩短拖把杆的寿命。
34.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挤水拖把,该挤水拖把包括拖把杆10、拖把头20以及具有拉手组件30和滚轮机构40的挤水装置,拉手组件30受驱带动滚轮机构40挤压拖把头20以使拖把头20脱水;拉手组件30包括拉手31和套设于拖把杆10外周的套筒32,拉手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相互
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凸耳313;拖把杆10的外壁上设有两第一安装孔11,套筒32的内壁上凸设有两凸台321;两凸台321插设于两第一安装孔11内以将套筒32固定在拖把杆10上;两凸台321上设有卡接口3211,卡接口3211沿套筒32的直径方向贯通凸台321和套筒32,两凸耳313分别卡接于两卡接口3211内。
35.其中,拖把杆10是用于供用户握持以驱动拖把头20滑动,从而对待清洁物体进行清洁的。在本实施例中,拖把杆10的材质不做限定。拖把头20位于拖把杆10的一端,其用于清洁待清洁物体,拖把头20的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选择,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拖把头20为胶棉拖把头20。
36.拉手组件30包括拉手31和套设于拖把杆10外周的套筒32。其中,套筒32套设于拖把杆10的外周,拉手31与套筒32铰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拉手组件30运动,拉手31可以带动挤水装置的滚轮机构40挤压拖把头20从而实现拖把头20的脱水。
37.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拉手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其中,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分别铰接于套筒32的相对两侧。
38.具体地,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凸耳313,拉手31通过凸耳313与套筒32铰接。
39.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拖把杆10的外壁上设有两第一安装孔1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拖把杆10为空心的管状结构,两第一安装孔11分别贯穿拖把杆10的管壁。这样,套筒32的内壁上设置的两凸台321便可以分别穿过两第一安装孔11相对固定于拖把杆1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1的延伸方向(即第一安装孔11的轴线方向)与拖把杆10的轴向垂直。
40.上述两凸台321上设置的卡接口3211请参照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提供的卡接口3211是贯通凸台321设置的。这样,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相对的一侧设置的凸耳313便可以分别穿过两个卡接口3211卡接于两卡接口3211内,从而使得拉手31通过凸耳313铰接于套筒32上。如此一来,本技术通过将套筒32与拖把杆10连接,而拉手31与套筒32连接,可以实现拉手31通过套筒32和拖把杆10的间接连接,从而避免拉手31与拖把杆10直接接触导致的拉手31在长期工作的环境中对拖把杆10造成损伤。
4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挤水拖把,包括拖把杆10、拖把头20以及具有拉手组件30和滚轮机构40的挤水装置,拉手组件30受驱带动滚轮机构40挤压拖把头20以使拖把头20脱水;拉手组件30包括拉手31和套设于拖把杆10外周的套筒32,拉手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凸耳313;拖把杆10的外壁上设有两第一安装孔11,套筒32的内壁上凸设有两凸台321;两凸台321插设于两第一安装孔11内以将套筒32固定在拖把杆10上;两凸台321上设有卡接口3211,卡接口3211沿套筒32的直径方向贯通凸台321和套筒32,两凸耳313分别卡接于两卡接口3211内。这样,在使用前,可以将套筒32预先套设于拖把杆10上,且使得套筒32的两凸台321分别穿设于拖把杆10的两第一安装孔11内,实现套筒32在拖把杆10上的轴向限位,即避免了套筒32在拖把杆10上滑动;然后将拉手31的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相对的一侧设置的两凸耳313分别穿过两凸台321上的卡接口3211,从而实现拉手31与套筒32的连接。本技术通过将套筒32固定于拖把杆10上,将拉手31转动连接于套筒32上,可以避免拉手31和拖把杆10的直接接触,从而使得用户在拉动拉手31以进行挤水时避免拉手31直接对拖
把杆10施加作用力,即避免第一安装孔11的侧壁割伤拉手31的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上的凸耳313,从而以增加拖把杆10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不需要使用螺钉和螺帽铰接拉手31与拖把杆10,因此降低了挤水拖把的成本。
42.示例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4,挤水拖把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臂311上的第一拉杆34和连接于第二连接臂312上的第二拉杆35,第一拉杆34和第二拉杆35远离拉手31的一端分别与拖把头20连接,滚轮机构40与拖把杆10固定;拉动拉手31,拉手31能够通过第一拉杆34和第二拉杆35带动拖把头20相对滚轮机构40运动,例如,未拉动拉手31时,拖把头20位于滚轮机构40远离拖把杆10的一侧,拉动拉手31后,拖把头20向拖把杆10靠近,此时滚轮机构40挤压拖把头20,完成对拖把头20的脱水。简言之,在该实施例中,拉手31驱动拖把头20运动,使得拖把头20主动作用于滚轮机构40,从而实现拖把头20的脱水。
43.示例地,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挤水拖把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臂311上的第一拉杆34和连接于第二连接臂312上的第二拉杆35,第一拉杆34和第二拉杆35远离拉手31的一端分别与滚轮机构40连接,拖把头20和拖把杆10固定;拉动拉手31,拉手31能够通过第一拉杆34和第二拉杆35带动滚轮机构40相对拖把头20运动,例如,未拉动拉手31时,滚轮机构40位于拖把头20靠近拖把杆10的一侧,拉动拉手31后,滚轮机构40向远离拖把杆10的方向移动,即可在移动过程中挤压拖把头20,完成对拖把头20的脱水。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该实施例是通过拉手31带动滚轮机构40运动,进而使得滚轮机构40主动作用于拖把头20,以使得拖把头20脱水。应理解,上述两种脱水的形式仅为本技术给出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一种,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44.为使得凸耳313与套筒32的连接更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照图3和图5所示,凸耳313的外周凸设有第一翻边3131,第一翻边3131用于与凸台321卡合。
4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翻边3131自凸耳313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在将凸耳313穿设于卡接口3211内后,第一翻边3131能够与凸台321靠近拖把杆10中心轴的一面抵接,从而使得通过第一翻边3131将拉手31稳定的连接于套筒32上,有效避免拉手31与套筒32的脱离(即避免拉手31沿卡接口3211的延伸方向脱离)。
4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凸耳313包括与拉手31固定的底面和与底面相对的端面;凸耳313的端面相对设置有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第一翻边3131设置在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的外侧,且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之间存在变形空间3134;凸耳313未插入卡接口3211时的变形空间3134的体积大于凸耳313已插入卡接口3211时的变形空间3134的体积。
4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均连接于凸耳313的端面上且自凸耳313的端面向外延伸,即第一连接臂311上设置的凸耳313的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向靠近第二连接臂312的方向延伸;同样的,第二连接臂312上设置的凸耳313的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向靠近第一连接臂311的方向延伸。还有,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呈相对设置,且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之间形成有变形空间3134,第一翻边3131设置于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的外周。这样,在初始状态时(即凸耳313未插设于卡接口3211内时),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未受力,变形空间3134的体积处于初始状态;当需要将凸耳313插设于卡接口3211内时,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受到凸台321的作用力,从而受压相互靠近,这时,变形空间3134的
体积缩小;当凸耳313已经插设于卡接口3211内时,这时,位于第一卡持部3132和第二卡持部3133外周的第一翻边3131自凸台321的卡接口3211脱离,而与凸台321远离套筒32内壁的一面抵接,从而起到限制凸耳313自卡接口3211脱离的效果。
48.为避免凸耳313受力损伤,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凸耳313为具有一定弹性力的可形变的材料制成。
49.在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套筒32的外周壁上凸设有环绕卡接口3211设置的第二翻边32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翻边322可以将拉手31与套筒32的外周壁隔离开一定的距离,从而便于拉手31相对套筒32转动,避免转动拉手31时,对套筒32的外壁造成磨损。
50.请参照图6,可选地,套筒32的外壁上设有沿拖把杆10轴向延伸的凹口323,凹口323位于套筒32靠近拖把头20的一端。本技术通过设置凹口323,可以便于将套筒32套设于拖把杆10上。示例地,在将套筒32套设于拖把杆10上时,可以将套筒32设置有凹口323的一端扳动,使得套筒32设置有凹口323的一端的直径增大,进而将套筒32套设于拖把杆10上,然后将套筒32向拖把杆10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的区域推动,使得套筒32的凸台321卡接于拖把杆10的第一安装孔11内,然后松开套筒32设置有凹口323的一端,使得套筒32复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套筒32也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可形变的材质制成。
51.为便于套筒32在拖把杆10上的套设,在本实施例中,凹口323沿拖把杆10轴向的延伸长度大于凸台321至套筒32靠近拖把头20的一端的距离。这样,可以通过人工手动扳动套筒32设置有凹口323的一端,使得两个凸台321的距离增大,进而避免套筒32在拖把杆10上套设时,凸台321对套筒32的套设造成干涉。至于凹口323沿拖把杆10轴向的具体延伸长度,本技术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确定。
52.可选地,套筒32包括沿拖把杆10轴向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存在变形距离;套筒32未套设在拖把杆10上时的变形距离小于套筒32已套设在拖把杆10上时的变形距离。即,套筒32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套筒32未套设在拖把杆10上时,其处于初始状态,套筒32无形变;当套筒32套设于拖把杆10上时,套筒32发生形变,其整体体积增大。这样一来,相当于将套筒32与拖把杆10呈过盈配合。
53.为了便于用户对拉手31的拉动,从而提高挤水拖把的使用便利性,可选地,如图2所示,拉手31还包括握持杆314,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远离套筒32的一端分别与握持杆314连接。
54.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握持杆314上设有防滑纹。这样,在用户拉动拉手31时,可以增强用户的手掌和握持杆314的摩擦力,以防止因打滑而导致的用户体验差的问题。示例地,防滑纹可以为通过在握持杆314上形成凹槽和/或凸起的形式得到的。当然,凹槽和凸起仅为本技术给出的示例,不应当看做是对防滑纹的限制。
55.如图2所示,为了增强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11和第二连接臂312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315,连接杆315位于握持杆314与两凸耳313之间。其中,连接杆315的截面形状本技术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选择。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