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白板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人机交换电子产品。触控笔是电子白板进行信息输入的重要工具,用户可通过触控笔在电子白板的显示屏幕上轻轻地点触,就能实现程序的启动与执行,使用较为方便。为了方便用户快速找到触控笔,一些电子白板的边框上设有用于放置触控笔的支架,但是,触控笔直接放置在边框支架上,容易掉落和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有效固定触控笔,防止触控笔掉落或丢失。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围设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周向边缘的框体,以及设于所述框体上的磁性件;所述框体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框体包括靠近所述显示模组且对所述显示模组进行限位的第一侧壁、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侧的第二侧壁,以及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或者所述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侧壁作为吸附壁,所述吸附壁包括朝向所述空腔的内侧面和背离所述空腔的外侧面,所述吸附壁的内侧面上设有容纳部;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磁性件设置为能够通过磁力吸附触控笔。
5.可选地,所述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侧壁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且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邻。
6.可选地,所述框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7.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红外触控组件,所述红外触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边框内的第一红外发射板、设于所述第二边框内的第一红外接收板、设于所述第三边框内的第二红外发射板,以及设于所述第四边框内的第二红外接收板;
8.所述第一红外发射板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红外发射单元,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板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红外接收单元,所述第二红外发射板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二红外发射单元,所述第二红外接收板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二红外接收单元。
9.可选地,所述红外触控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沿所述框体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滤光条,所述滤光条设置为使红外光透过并将红外光以外的光滤除;
10.所述第一侧壁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朝向所述空腔外侧弯折而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滤光条设于所述开口处
并位于所述红外触控组件的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的红外光的传播路径上,所述折弯部的背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侧面抵接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周向边缘处。
11.可选地,所述空腔内还设有折板,所述折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朝向所述空腔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朝向所述空腔的侧面连接,所述折板与所述开口之间形成子腔,所述红外触控组件设于所述子腔内。
12.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框体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抵接在所述磁性件的背离所述吸附壁的一侧,且固定在所述框体上。
13.可选地,所述固定板的边缘设有朝向所述磁性件所在侧弯折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磁性件卡持在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之间。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均与所述磁性件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磁性件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
15.可选地,所述容纳部为凹槽,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伸入所述凹槽内。
16.可选地,所述吸附壁的内侧面上相对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卡槽为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磁性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17.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凸出于所述吸附壁的内侧面。
18.可选地,所述固定板的材质设置为所述固定板能够被所述磁性件磁力吸附。
19.可选地,所述吸附壁的外侧面上与所述磁性件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触控笔的容置槽。
20.可选地,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标识符号,所述标识符号设置为标识所述触控笔的放置位置。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围设在显示模组周向边缘的框体内部设有空腔,将框体的位于显示模组的显示侧的第二侧壁或者远离显示模组的侧壁作为吸附壁,在吸附壁的朝向空腔的内侧面上设置磁性件,可通过磁性件将触控笔磁力吸附固定在框体的吸附壁的外侧面的相应位置,从而可以将触控笔牢靠地固定在框体上,可有效防止触控笔掉落或丢失。
附图说明
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2的框体的第三侧壁、磁性件和固定板处于拆分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触控笔吸附固定在图2的显示装置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5的框体的第二侧壁、磁性件和固定板处于拆分状
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框体的容置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控笔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为:10、框体,11、框体的第一侧壁,12、框体的第二侧壁,13、框体的第三侧壁,14、框体的第四侧壁,15、折板,20、磁性件,30、显示模组,31、背光组件,32、液晶显示面板,33、盖板,40、固定板,41、固定板的第一折边,42、固定板的第二折边,43、第一固定孔,51、第一红外发射板,51a、第一红外发射单元,52、第一红外接收板,52b、第一红外接收单元,53、第二红外发射板,53a、第二红外发射单元,54、第二红外接收板,54b、第二红外接收单元,60、滤光条,70、触控笔,71、笔杆,72、中空管,73、大笔头,74、小笔头,101、第一边框,102、第二边框,103、第三边框,104、第四边框,111、折弯部,161、第二固定孔,1001、空腔,1002、容置槽,1003、容纳部,1004、标识符号,1005、第一限位部,1006、第二限位部,1007、子腔。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30、围设在所述显示模组30的周向边缘的框体10,以及设于所述框体10上的磁性件20。所述框体10内部形成有空腔1001,所述框体10包括靠近所述显示模组30且对所述显示模组30进行限位的第一侧壁11、位于所述显示模组30的显示侧的第二侧壁12,以及远离所述显示模组30的侧壁,所述第二侧壁12或者所述远离所述显示模组30的侧壁作为吸附壁(图2的示例中所述远离所述显示模组30的侧壁作为吸附壁)。所述吸附壁包括朝向所述空腔1001的内侧面和背离所述空腔1001的外侧面,所述吸附壁的内侧面上设有容纳部1003;所述磁性件20设于所述容纳部1003内,所述磁性件20设置为能够通过磁力吸附触控笔。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围设在显示模组30周向边缘的框体10内部设有空腔1001,将框体10的位于显示模组30的显示侧的第二侧壁12或者远离显示模组30的侧壁作为吸附壁,在吸附壁的朝向空腔1001的内侧面上设置磁性件20,可通过磁性件20将触控笔磁力吸附固定在框体10的吸附壁的外侧面的相应位置,从而可以将触控笔牢靠地固定在框体10上,可有效防止触控笔掉落或丢失。如图4所示,图4为触控笔吸附固定在图2的显示装置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触控笔70被磁性件20吸附固定在框体10的远离显示模组30的侧壁的外侧面上。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1001在容纳磁性件20的同时,还可以容纳其他功能性器件,丰富显示装置的功能(例如,交互功能)。容纳的功能性器件可以包括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超声发射单元、超声接收单元等。
36.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远离所述显示模组30的侧壁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11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3,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12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14;
所述第四侧壁14与所述第一侧壁11相邻且所述第四侧壁14与所述第三侧壁13相邻。本实施例中,框体10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可以围成所述空腔1001。所述空腔1001的形状可以为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所述框体10可以由采用挤出工艺成型的型材制成。图2的示例中,框体10的第三侧壁13为所述吸附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框体10的第四侧壁14可以为所述吸附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侧壁包括第三侧壁,第三侧壁可以一端与第一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壁连接。
37.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吸附壁(图2中为第三侧壁13)的外侧面上与所述磁性件20对应的位置可以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触控笔的容置槽1002,这样,可以将触控笔放置于容置槽1002内并被磁性件20吸附固定。
38.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10可以为矩形并包括四个边框,比如,所述框体10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101和第二边框102,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103和第四边框104,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所述磁性件可以设置在所述框体10的四个边框中的任意一个边框上,相应地,所述触控笔可以被所述磁性件吸附固定在框体10的对应边框上。
39.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红外触控组件,如图1所示,所述红外触控组件可以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边框101内的第一红外发射板51、设于所述第二边框102内的第一红外接收板52、设于所述第三边框103内的第二红外发射板53,以及设于所述第四边框104内的第二红外接收板54;所述第一红外发射板51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x分布的第一红外发射单元51a,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板52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x分布的第一红外接收单元52b,所述第二红外发射板53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y分布的第二红外发射单元53a,所述第二红外接收板54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y分布的第二红外接收单元54b。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射板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板可以分别设置在框体的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上,所述第二红外发射板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板可以分别设置在框体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上,此外,所述第一红外发射板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板的位置可以互换,第二红外发射板和第二红外接收板的位置可以互换。
40.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红外发射单元51a与多个第一红外接收单元52b可以一一对应,一个第一红外发射单元51a发射的红外光信号被对应的一个第一红外接收单元52b接收;多个第二红外发射单元53a与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单元54b可以一一对应,一个第二红外发射单元53a发射的红外光信号被对应的一个第二红外接收单元54b接收。如此,可以在显示模组30的显示侧形成横纵交叉的红外探测网,当触控笔(或手指、擦除器等)触摸屏幕时会挡住经过触摸位置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红外光信号,从而可以确定触摸位置的坐标,进而实现操作的响应,以实现触控功能。
41.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红外触控组件可以设于所述空腔1001内,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沿所述框体10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滤光条60,所述滤光条60设置为使红外光透过并将红外光以外的光滤除;所述第一侧壁11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2的一端可以朝向所述空腔1001外侧弯折而形成折弯部111,所述折弯部1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设有与所述空腔1001连通的开口,所述滤光条60设于所述开口处并位于所述红外触控组件的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的红外光的传播路径上,所述折弯部111的背离所述第二侧壁12的侧面抵接于所述显示模组30的显示面的周向边缘处。
42.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框体为矩形,所述滤光条设置为四个,四个滤光条可以分别沿所述框体的四个边框设置。所述滤光条设置为使红外光透过并将红外光以外的光滤除,这样可以提高红外触控组件的探测效果。
43.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红外触控组件的红外发射单元的发射端或/和红外接收单元的接收端可以朝向所述滤光条60设置,这样,所述红外触控组件的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的红外光可以直接透过滤光条60向相对位置的红外接收单元传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空腔内设置导光件,所述红外触控组件的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的红外光可以先入射到导光件上,经导光件反射或/和折射后改变传播方向,之后从滤光条射出。
44.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于所述框体10上的固定板40,所述固定板40可以抵接在所述磁性件20的背离所述吸附壁的一侧,且固定在所述框体10上。这样,可通过固定板40将磁性件20固定在框体10上。
45.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图3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2的框体的第三侧壁、磁性件和固定板处于拆分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在框体的第三侧壁的内侧面一侧的视角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所述固定板40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框体10上。所述固定板40的材质可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40能够被所述磁性件20磁力吸附,比如,所述固定板40的材质可以为铁。这样可以使磁性件20吸附固定在固定板40上,从而更加牢靠固定在框体10上。
46.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板40的边缘可以设有朝向所述磁性件20所在侧弯折的第一折边41和第二折边42,所述磁性件20卡持在所述第一折边41和所述第二折边4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折边41和第二折边42可以起到对磁性件20进行限位的作用。示例性地,可以先将磁性件20卡持在固定板40的第一折边41和第二折边42之间,然后将磁性件20和固定板40的组合件用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框体10的空腔1001内。
47.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可以均与所述磁性件的长度方向平行,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板4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磁性件2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固定板4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框体10固定连接。示例性地,所述固定板4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孔43,所述框体10的吸附壁(第三侧壁13)上的相应位置设有第二固定孔161,可通过穿设在第一固定孔43和第二固定孔161内的螺钉将固定板40固定在所述框体10上。
48.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容纳部1003可以为凹槽,所述第一折边41和所述第二折边42可以伸入所述凹槽内。本示例中,形成所述容纳部1003的凹槽的槽底低于所述吸附壁的内侧面设置。当吸附壁的壁厚较大时,可以考虑在吸附壁的内侧面上开设凹槽结构以形成所述容纳部1003,这样,可以节省空腔1001的内部空间,以便在空腔1001中放置其他器件(例如,红外发射单元或者红外接收单元),同时不会影响吸附壁的强度。
49.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5的框体的第二侧壁、磁性件和固定板处于拆分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在框体的第二侧壁的内侧面一侧的视角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30、围设在所述显示模组30的周向边缘的框体10,以及设于所述框体10上的磁性件20。所述框体10内部形成有空腔1001,所述框体
10包括靠近所述显示模组30且对所述显示模组30进行限位的第一侧壁11、位于所述显示模组30的显示侧的第二侧壁12,以及远离所述显示模组30的侧壁,所述第二侧壁12或者所述远离所述显示模组30的侧壁作为吸附壁(图5的示例中所述第二侧壁12作为吸附壁)。所述吸附壁包括朝向所述空腔1001的内侧面和背离所述空腔1001的外侧面,所述吸附壁的内侧面上设有容纳部1003(图6示出);所述磁性件20设于所述容纳部1003内,所述磁性件20设置为能够通过磁力吸附触控笔70。
50.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远离所述显示模组30的侧壁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11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3,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12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14;所述第四侧壁14与所述第一侧壁11相邻且所述第四侧壁14与所述第三侧壁13相邻。
51.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吸附壁(图6中为第二侧壁12)的内侧面上可以相对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005和第二限位部1006,所述第一限位部100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006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卡槽为所述容纳部1003。所述第一限位部100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006可以分别位于所述磁性件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板40的边缘可以设有朝向所述磁性件20所在侧弯折的第一折边41和第二折边42,所述磁性件20卡持在所述第一折边41和所述第二折边42之间。所述第一折边41和所述第二折边42可以均与所述磁性件2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固定板4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磁性件20的长度方向平行。这样,第一限位部1005和第二限位部1006可以对磁性件20的长度方向进行限位,固定板40的第一折边41和所述第二折边42可以对磁性件20的宽度方向进行限位,从而可将磁性件20牢靠固定在框体10上,防止掉落。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板4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孔43,所述框体10的第二侧壁12的相应位置设有第二固定孔161,可通过穿设在第一固定孔43和第二固定孔161内的螺钉将固定板40固定在所述框体10上。所述第一限位部100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006可以均凸出于所述吸附壁的内侧面,所述第一限位部100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006可以为凸筋或凸块。当吸附壁的壁厚较薄时,可以在吸附壁的内侧面上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100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006,一方面可在第一限位部100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006之间形成卡槽以作为所述容纳部1003,另一方面设置第一限位部100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006不会对吸附壁的强度有所减弱,还可以起到加强框体强度的作用。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00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006还可以对空腔1001内设置的其他结构件起到限位的作用。
52.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空腔1001内还可以设有折板15,所述折板15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一侧壁11的朝向所述空腔1001的侧面连接,另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二侧壁12的朝向所述空腔1001的侧面连接,所述折板15与所述开口之间形成子腔1007,所述红外触控组件可以设于所述子腔1007内。这样,可以便于所述红外触控组件的红外发射单元的发射端或/和红外接收单元的接收端朝向所述滤光条60设置,并可以提高框体10的强度。
53.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模组30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32、设于液晶显示面板32的背离显示侧的一侧的背光组件31,以及设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32的显示侧的盖板33。
5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可以为oled(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led显示模组、微led模组(例如:mini-led显示模组、
micro-led显示模组)、电子纸模组、液晶书写板模组以及光能黑板模组中的任一种。
55.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框体的容置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容置槽1002内可以设有标识符号1004,所述标识符号1004设置为标识所述触控笔的放置位置。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002的长度可以大于触控笔的长度,标识符号1004可方便指引将触控笔放置在正对磁性件的位置,以牢靠固定触控笔。标识符号1004可采用镭雕形成。所述容置槽1002的槽面形状可以为弧形面,以与触控笔的外表面形状适配,容置槽1002可以通过数控铣床(cnc)加工形成,或者可以在采用挤出工艺制成所述框体的过程中通过挤出模具直接形成。
56.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控笔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笔70可以包括笔杆71、套设于所述笔杆71内的一个或多个中空管72,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笔杆71的两端的大笔头73和小笔头74。所述中空管72的材质可以为铁或者其他能够被所述磁性件磁力吸附的材质。所述笔杆71的材质可以为塑胶或者铝,所述大笔头73和小笔头74的材质可以为pe(聚乙烯)或者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57.在本文描述中,“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0
°
以上且10
°
以下的状态,因此,包括该角度为-5
°
以上且5
°
以下的状态。另外,“垂直”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80
°
以上且100
°
以下的状态,因此,包括85
°
以上且95
°
以下的角度的状态。
58.在本文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顶”、“内”、“外”、“轴向”、“四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9.在本文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