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汽车前三角侧围水切的两端同步翻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4  109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前三角侧围水切的两端同步翻边机构。


背景技术:

2.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前三角侧围水切的长度都在200-300毫米之间,前三角侧围水切是汽车零部件不可缺少的部分,通常前三角水切安装汽车前门的最前端并用来匹配前门上饰条与前门水切安装,所以前三角侧围水切安装对高端汽车至关重要。
3.前三角侧围水切在加工时需要进行翻边,此类产品的结构很短并且翻边角度大而复杂,按照常规的一次翻边是无法实现,所以现有的翻边机构是一端一端单独的翻边,造成生产效率低而且产品长短很难控制,导致产品报废率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汽车前三角侧围水切的两端同步翻边机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汽车前三角侧围水切的两端同步翻边机构,包括:
6.底座,其设置有第一工位以及第二工位;
7.下模块,其可升降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分别靠近所述下模块的两端;
8.支架,其设置有驱动元件;
9.上模块,其与所述驱动元件联动连接,并且所述上模块与所述下模块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驱动元件可带动所述上模块朝所述下模块移动;
10.第一翻边块,其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一工位连接,所述第一翻边块与所述下模块联动连接,当所述下模块朝所述底座移动时所述第一翻边块朝着靠近所述下模块的方向移动;
11.第二翻边块,其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二工位连接,所述第二翻边块与所述下模块联动连接,当所述下模块朝所述底座移动时所述第二翻边块朝着远离所述下模块的方向移动。
12.较佳的,所述第一翻边块与所述第二翻边块分别与所述下模块的两端抵触连接。
13.较佳的,所述下模块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翻边块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抵触连接。
14.较佳的,还包括驱动块以及联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下模块固定连接,所述联动块与所述第一翻边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与所述联动块联动连接。
15.较佳的,所述驱动块设置有第三斜面,所述联动块设置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第四斜面,所述驱动块设置在所述条形槽内并且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抵触连
接。
16.较佳的,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复位件、第二复位件以及第三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与所述第一翻边块连接,所述第二复位件与所述第二翻边块连接,所述第三复位件与所述下模块连接。
17.较佳的,所述支架设置有竖直导轨,所述上模块可移动的与所述竖直导轨连接。
18.较佳的,所述底座设置有竖直导柱,所述下模块可移动的与所述竖直导柱连接并可沿所述竖直导柱升降。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1、其通过下模块的下移来带动第一翻边块与第二翻边块同时动作,从而实现产品两端同时翻边,这样就能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的报废率。
21.2、采用两端同步翻边机构能够大大的缩小的占地的空间与调试定位的时间。
22.3、由于下模块下移时,下模块的两侧与第一翻边块与第二翻边块之间由于高度差所以会形成阶梯面,并且由于第一翻边块朝着靠近下模块的方向移动,使得产品左侧的翻边与产品本身形成锐角或者直角,而第二翻边块是朝着远离下模块的方向移动的,使得产品右侧的翻边与产品本身形成钝角,这样就能够成型出角度大且复杂的翻边。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端同步翻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端同步翻边机构的轴测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端同步翻边机构的正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翻边块与第二翻边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端同步翻边机构的俯视图。
28.图6a为未翻边的产品示意图。
29.图6b为两端翻边后的产品示意图。
30.图中,100、底座;110、第一工位;120、第二工位;130、第一复位件;140、第二复位件;150、第三复位件;160、竖直导柱;200、下模块;210、第一斜面;300、支架;310、驱动元件;320、竖直导轨;400、上模块;500、第一翻边块;600、第二翻边块;610、第二斜面;700、驱动块;710、第三斜面;800、联动块;810、条形槽;820、第四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a、图6b所示,一种适用于汽车前三角侧围水切的两端同步翻边机构,包括:底座100、下模块200、支架300、上模块400、第一翻边块500以及第二翻边块600,其能通过上模块400下压从而带动下模块200下移,当下模块200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翻边块500与第二翻边块600朝着相同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产品两端的同步翻边。
33.底座100,其设置有第一工位110以及第二工位120;第一工位110与第二工位120均设置有直线导轨,并且底座100上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导柱160,其中,第一工位110与第二工位120分别位于底座100的两侧,竖直导柱160设置在第一工位110与第二工位120之间。
34.下模块200,其可升降的与所述底座100连接,所述第一工位110与所述第二工位120分别靠近所述下模块200的两端;下模块200通过竖直导柱160可升降的与底座100连接,且下模块200设置有与产品(汽车前三角侧围水切产品)的底面相适配的型面,产品可以放置在下模座,然后进行两端翻边。
35.支架300,其设置有驱动元件310;优选的,驱动元件310位于支架300的端部,驱动元件310可以设置为气缸、油缸、电缸或者直线电机等元件,在实际结构中驱动元件310为油缸,其能够带动上模块400向下移动。
36.上模块400,其与所述驱动元件310联动连接,并且所述上模块400与所述下模块200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驱动元件310可带动所述上模块400朝所述下模块200移动。
37.优选的,上模块400的下表面设置有与产品上表面相适配的型面,且驱动元件310能够带动上模块400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模块400与下模块200抵触连接在一起并合模压住产品,并且上模块400还能够带动下模块200向下移动。
38.第一翻边块500,其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一工位110连接,所述第一翻边块500与所述下模块200联动连接,当所述下模块200朝所述底座100移动时所述第一翻边块500朝着靠近所述下模块200的方向移动。
39.第一翻边块500对应下模块200的一端,当下模块200朝着底座100向下移动时,其能够带动第一翻边块500移动,从而使第一翻边块500将产品的一端成型出翻边。
40.第二翻边块600,其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二工位120连接,所述第二翻边块600与所述下模块200联动连接,当所述下模块200朝所述底座100移动时所述第二翻边块600朝着远离所述下模块200的方向移动。
41.第二翻边块600对应下模块200的另一端,当下模块200朝着底座100向下移动时,其能够带动第二翻边块600移动,从而使第二翻边块600将产品的另一端成型出翻边。
42.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翻边机构能够通过下模块200的下移带动第一翻边块500与第二翻边块600朝着同一方向移动,且随着下模块200下移的动作使得产品同步下移,然后通过第一翻边块500与第二翻边块600的动作成型出两个翻边。
43.在实际结构中,第一翻边块500与第二翻边块600分别位于底座100的左侧以及右侧,在产品翻边时,首先驱动元件310带动上模块400下移,使得上模块400与下模块200抵触连接并夹住产品,同时带动下模块200下移,下模块200下移时,带动第一翻边块500以及第二翻边块600同时朝着右侧移动,此时第一翻边块500直接在产品的左端成型出翻边,同时下模块200下移并带动产品的右端压在第二翻边块600上,由于第二翻边块600上具有成型斜面部,所以能够使产品的右端弯曲并形成翻边,最终使得产品的左右两端能够同步翻边成型。
44.从两端翻边的原理来说,由于下模块200下移时,下模块200的两侧与第一翻边块500与第二翻边块600之间由于高度差所以会形成阶梯面,并且由于第一翻边块500朝着靠近下模块200的方向移动,使得产品左侧的翻边与产品本身形成锐角或者直角,而第二翻边块600是朝着远离下模块200的方向移动的,使得产品右侧的翻边与产品本身形成钝角,这样就能够成型出角度大且复杂的翻边。
45.采用两端同步翻边机构能够大大的缩小的占地的空间与调试定位的时间,还能够解决多次翻边产品长短导致报废问题和生产效率低同时也降低制造成本等问题。
46.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翻边块500与所述第二翻边块600分别与所述下模块200的两端抵触连接。优选的,当下模块200下移时,下模块200相对于第一翻边块500与第二翻边块600的高度降低,从而更流畅的在产品两端折弯出翻边。
47.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下模块200设置有第一斜面210,所述第二翻边块600设置有第二斜面610,所述第一斜面210与所述第二斜面610抵触连接。
48.优选的,下模块200能够通过第一斜面210以及第二斜面610与第二翻边块600联动连接,且第一斜面210与第二斜面610能够将下模块200的竖直运动转化成第二翻边块600的水平运动,使得下模块200在下移的同时推动第二翻边块600朝右侧移动,并且很自然的在产品的右端成型出翻边。
49.如图1、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驱动块700以及联动块800,所述驱动块700与所述下模块200固定连接,所述联动块800与所述第一翻边块50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700与所述联动块800联动连接。
50.优选的,第一翻边块500通过联动块800以及驱动块700与下模块200联动连接,使得下模块200在下降时反而能够带动第一翻边块500靠近,所以能够在下模块200下移时使得第一翻边块500与第二翻边块600同向移动。
51.如图1、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驱动块700设置有第三斜面710,所述联动块800设置有条形槽810,所述条形槽810内设置有第四斜面820,所述驱动块700设置在所述条形槽810内并且所述第三斜面710与所述第四斜面820抵触连接。
52.优选的,条形槽810的靠近下模块200的壁面设置为第四斜面820,且驱动块700与下模块200的底部固定连接,联动块800与第一翻边块50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以下模块200下移时能够带动驱动块700下移,并通过联动块800带动第一翻边块500水平移动。
53.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底座100设置有第一复位件130、第二复位件140以及第三复位件150,所述第一复位件130与所述第一翻边块500连接,所述第二复位件140与所述第二翻边块600连接,所述第三复位件150与所述下模块200连接。
54.优选的,第一复位件130包括第一固定座、拉杆以及第一弹簧,第一固定座与底座100固定连接,拉杆穿过第一固定座与第一翻边块500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套设在拉杆上并与拉杆的端部以及第一固定座抵触连接,当第一翻边块500朝右侧移动时第一弹簧压缩。
55.第二复位件140包括第二固定座以及推力弹簧,第二固定座与底座100固定连接,推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座以及第二翻边块600抵触连接,当第二翻边块600朝着右侧移动时推力弹簧压缩。
56.第三复位件150包括竖直弹簧,竖直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00以及下模块200抵触连接。
57.在复位时,上模块400上升,竖直弹簧驱动下模块200上升,同时第一弹簧带动拉杆拉动第一翻边块500复位,推力弹簧推动第二翻边块600复位,使得翻边机构复位到原始位置。
58.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支架300设置有竖直导轨320,所述上模块400可移动的与所述竖直导轨320连接。优选的,上模块400能够沿着竖直导轨320移动,
从而使上模块400移动时更加的流畅。
59.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底座100设置有竖直导柱160,所述下模块200可移动的与所述竖直导柱160连接并可沿所述竖直导柱160升降。
60.优选的,竖直导柱160能够引导下模块200上下移动,使得下模块200升降的更加流畅里并且还可以在底座100上设置引导柱,在上模块400设置有引导孔,上模块400下降时引导柱插入到引导孔内从而使上模块400下降的更加平稳。
6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6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4.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