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17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门锁取代了传统的机械锁,智能锁可以依据用户的人脸信息、用户的指纹信息、用户的声纹信息、用户设置的密码以及用户设置的程序指令进行开锁以及上锁,提供了多种方式,以方便用户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3.常规的后面盖功能单一,无法实现一些全新的交互功能,比如震动反馈、触控等,一些全新交互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面盖拆件方式满足不了新功能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锁具,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面盖功能单一造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具,所述锁具包括面盖组件、电路板结构和中框组件;
7.所述电路板结构集成在所述面盖组件内部,且所述面盖组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电路板结构设置;
8.所述中框组件包括中框主体和触极,所述触极凸设于所述中框主体上;
9.所述面盖组件与所述中框主体可拆卸地配合,所述触极自所述通孔伸入所述面盖组件且与所述电路板结构电连接;所述触极用于向所述电路板结构供电。
10.可选地,所述触极包括连接部和伸缩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伸入所述中框主体内部;所述伸缩部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且所述伸缩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中框主体的外侧;
11.所述中框主体与所述面盖组件配合的情况下,所述伸缩部伸入所述通孔且抵持在所述电路板结构以与所述电路板结构电连接,所述伸缩部被所述电路板结构压缩。
12.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结构上设置有触点结构,所述触极的端部抵持于所述触点结构以与所述电路板结构电连接。
13.可选地,所述触极为多个,多个所述触极阵列地设置在所述中框主体上;所述通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通孔阵列地设置在所述面盖组件上;多个所述触极一一对应地伸入多个所述通孔中以抵持于所述电路板结构。
14.可选地,所述面盖组件靠近所述中框主体的一侧凸起形成第一容置部,所述电路板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部内部;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容置部上;
15.所述中框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置部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所述触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底壁上。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容置
部外侧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周壁贴合。
17.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结构电连接的震动结构,所述电路板结构用于控制所述震动结构震动;所述第一容置部上还凸设有第二容置部,所述震动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部内部;所述通孔避开所述第二容置部设置;
18.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容置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9.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部上还开设有透光孔;所述面盖组件远离所述中框主体的一侧还设置有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透光孔相对应;
20.所述中框主体上还设置有导光部,所述导光部与所述透光孔对应;所述导光部用于向所述透光孔导出光线;所述透光部用于供所述透光孔的光透出。
21.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结构上开设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与所述透光孔同轴设置。
22.可选地,所述中框主体内部设置有pcb主板;所述触极远离所述电路板结构的一端伸入所述中框主体内部与所述pcb主板电连接。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24.在该锁具中,在面盖组件与中框主体装配的情况下,中框主体上的触极可以通过通孔穿入至面盖组件内部,并且与面盖组件内部的电路板结构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触极向该电路板结构供电,便能通过电路板结构实现对应的功能,由此可以使得面盖组件上附带部分功能,例如震动反馈、触控等功能,从而使得面盖组件的功能多样,实现多种交互功能,改善现有技术中面盖功能单一造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问题。另外,在面盖组件从中框主体上拆卸的过程中,触极可以从通孔中脱出,从而不影响面盖组件的拆卸。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局部的装配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面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局部的剖视图。
31.图标:10-锁具;11-中框组件;100-中框主体;101-pcb主板;110-第一凹槽;120-第二凹槽;130-导光部;200-触极;210-连接部;220-伸缩部;12-面盖组件;102-通孔;300-电路板结构;301-触点结构;310-震动结构;320-通光孔;410-第一容置部;411-透光孔;420-第二容置部;430-透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8.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锁具10,该锁具10用于安装在门体上,门体具有一个相适配的框体,锁具10可以与框体配合以实现门体和框体的锁止;当然,锁具10还可以与框体解除配合,从而使得门体可以相对框体自由移动。需要说明的是,门体包括但不限于:房间门、柜体门以及窗户等。
39.其中,锁具10至少包括面盖组件12和中框组件11。中框组件11设置在门体内部,并且中框组件11内部设置有锁体,该锁体可以与框体配合以实现门体和框体的锁止,锁体还可以与框体解除配合以实现门体相对框体的自由移动。面盖组件12与中框组件11可拆卸地配合,且使得面盖组件12露出于门体的外侧。
40.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面盖组件12功能单一,无法实现一些全新的交互功能,比如震动反馈、触控等,一些全新交互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面盖组件12拆件方式满足不了新功能的实现。
41.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换言之,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面盖功能单一造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本技术的锁具10。
42.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该锁具10包括面盖组件12、电路板结构300和中框组件11。电路板结构300集成在面盖组件12内部,该电路板结构300可以与指定的功能模块连接,从而控制该功能模块实现对应的功能,例如,功能模块采用反锁模块、震动反馈模块或者触控模块等。在面盖组件12搭载了上述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面盖组件12实现对应的功能,由此可以使得面盖组件12可以实现功能的多样性。另外,面盖组件12上开设有通孔102,通孔102贯穿面盖组件12的周壁,且通孔102对应电路板结构300设置,换言之,电路板结构300可以自通孔102露出。
43.中框组件11包括中框主体100和触极200,触极200凸设于中框主体100上,需要说明的是,触极200的一端设置在中框主体100的内部,并且触极200设置在中框主体100内部的端部与中框主体100内部的电路电连接,由此可以通过中框主体100内部的电路向触极
200导向电流。面盖组件12与中框主体100可拆卸地配合,触极200自通孔102伸入面盖组件12且与电路板结构300电连接,其中,触极200伸入至面盖组件12内部,以使得触极200抵持在电路板结构300上,并且,触极200用于向电路板结构300供电。
44.需要说明的是,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中框主体100内部设置有pcb主板101;触极200远离电路板结构300的一端伸入中框主体100内部与pcb主板101电连接。换言之,pcb主板101可以通过触极200向电路板结构300提供电能,从而使得电路板结构300实现对应的功能。当然,pcb主板101还可以通过触极200向电路板结构300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电路板结构300进行对应的控制动作,从而控制功能模块执行对应的动作。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中框主体100内部也可以设置电源结构,且触极200的端部与电源结构连接,换言之,可以通过电源结构直接向电路板结构300提供电能。
45.因此,在该锁具10中,在面盖组件12与中框主体100装配的情况下,中框主体100上的触极200可以通过通孔102穿入至面盖组件12内部,并且与面盖组件12内部的电路板结构300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触极200向该电路板结构300供电,便能通过电路板结构300实现对应的功能,由此可以使得面盖组件12上附带部分功能,例如震动反馈、触控等功能,从而使得面盖组件12的功能多样,实现多种交互功能,改善现有技术中面盖功能单一造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问题。另外,在面盖组件12从中框主体100上拆卸的过程中,触极200可以从通孔102中脱出,从而不影响面盖组件12的拆卸。
46.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在面盖组件12中仅设置了电路板结构300及功能模块,而将向电路板结构300供电的结构设置在中框主体100内部,可以减小设置在面盖组件12内部的零件的数量以及体积,从而方便面盖组件12的轻薄化,防止面盖组件12过厚影响装配和美观。
47.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触极200包括连接部210和伸缩部220。连接部210的一端伸入中框主体100内部;伸缩部220可伸缩地设置在连接部210的另一端,且至少部分伸缩部220设置在中框主体100的外侧。换言之,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触极200大致呈柱形,并且触极200的端部被用于可伸缩的结构;伸缩部220可以部分在中框主体100的外侧,也可以是全部伸缩部220设置在中框主体100的外侧。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伸缩部220和连接部210之间可以设置弹性件,以使得伸缩部22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缩入至连接部210内部,且在撤销外力的情况下,伸缩部220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伸出连接部210。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伸缩部220自身具备弹性,基于此,伸缩部22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缩入至连接部210内部,并且伸缩部220产生弹性形变;在外力撤销的情况下,伸缩部220可以在弹性回复作用下伸出连接部210。
48.在中框主体100与面盖组件12配合的情况下,伸缩部220伸入通孔102且抵持在电路板结构300以与电路板结构300电连接,伸缩部220被电路板结构300压缩。其中,在伸缩部220抵持在电路板结构300上的情况下,由于伸缩部220收到弹性力作用,使得伸缩部220稳定地抵持在电路板结构300上,从而可以确保触极200和电路板结构300稳定地电连接状态。
49.可选地,触极200可以采用pogo p in,即弹簧针。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极200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伸缩结构。
50.另外,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触极200也可以设置为金属件,可以通过触极200与电路板结构300的插接实现触极200和电路板结构300的电连接。
51.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为了方便触极200与电路板结构300电连接,在本技术的实
施例中,电路板结构300上设置有触点结构301,触极200的端部抵持于触点结构301以与电路板结构300电连接。其中,触点结构301可以为金属触点。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电路板结构300引出部分导线,通过导线与触极200的接触配合实现电路板结构300与触极200的电连接。
52.另外,为了方便电能的传递,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触极200为多个,多个触极200阵列地设置在中框主体100上。相对应的,通孔102为多个,且多个通孔102阵列地设置在面盖组件12上。多个触极200一一对应地伸入多个通孔102中以抵持于电路板结构300。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多个触极200和多个触点结构301,可以方便触极200和电路板结构300形成循环电路,从而方便电能的传递。当然,相对应的,触点结构301同样设置为多个,多个触点结构301分别对应多个触极200设置。
5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面盖组件12靠近中框主体100的一侧凸起形成第一容置部410,电路板结构300设置在第一容置部410内部;通孔102开设在第一容置部410上。另外,中框主体100上设置有与第一容置部410适配的第一凹槽110;第一容置部410与第一凹槽110配合;触极200设置在第一凹槽110底壁上。其中,由于pcb主板101位于中框主体100的内部,在中框主体100上设置第一凹槽110,且将触极200设置在第一凹槽110的底壁上,可以缩小触极200的长度从而提高触极200的强度。并且,由于触极200设置在第一凹槽110内部,在中框主体100和面盖组件12相互拆离的情况下,触极200自第一凹槽110露出,然而由于触极200容置在第一凹槽110内部,可以向触极200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触极200容易被其他物体触碰损坏。
5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面盖组件12和中框主体100相互装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容置部410和第一凹槽110的相互配合向中框主体100和面盖组件12的装配提供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确保面盖组件12和中框主体100准确地装配。当然,触极200和通孔102的配合也可以向中框主体100和面盖组件12的配合提供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
55.可选地,第一容置部410的形状与第一凹槽110的形状相适配,且第一容置部410外侧与第一凹槽110的内周壁贴合。换言之,第一凹槽110的内壁的形状和第一容置部410的外侧壁的形状相同,由此方便第一凹槽110容置第一容置部410,可以提高电路板结构300和触极200的配合稳定性。
56.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置部410的形状也可以与第一凹槽110的形状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使得第一容置部410和第一凹槽110配合的情况下,第一凹槽110和第一配合部之间形成间隙。
57.需要说明的是,以图1为例的情况下,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电路板结构300上设置有震动结构310,该震动结构310可以是线性震动电机或者偏心轮转子马达等;换言之,在本技术的以下实施例中,以功能模块为震动反馈模块为例进行说明。该震动结构310与电路板结构300电连接,其该电路板结构300可以控制该震动结构310震动,从而向用户反馈震感,方便用户判断锁具10执行对应动作的状态。
58.其中,第一容置部410上还凸设有第二容置部420,震动结构310设置在第二容置部420内部;通孔102避开第二容置部420设置,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通孔102的开设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通孔102可以是开设在第二容置部420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其中“避开”指代的是,通孔102邻近于第二容置部420设置,换言之,也可以看作是通孔102
开设在第二容置部420的至少一侧,由此能避免震动结构310影响触极200和电路板结构300的电连接。第一凹槽110的底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120;第二容置部420容置于第二凹槽120内;触极200设置在第二凹槽120的两侧。由此可以避免震动结构310影响触极200和电路板结构300的电连接,同时也可以避免触极200影响震动结构310的安装。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触极200的设置位置和触点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5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置部410上还开设有透光孔411;面盖组件12远离中框主体100的一侧还设置有透光部430,透光部430与透光孔411相对应。其中,可选地,透光孔411呈圆形,并且透光部430呈圆形,圆形的透光孔411和透光部430同轴设置,以方便经过透光孔411的光线从透光部430透出。另外,中框主体100上还设置有导光部130,导光部130与透光孔411对应,其中,导光部130用于将中框主体100内部的光线向透光孔411导出;需要说明的是,中框主体100内部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对应于导光部130设置,在指示灯发光的情况下,导光部130将光线导向至透光孔411。换言之,导光部130用于向透光孔411导出光线;透光部430用于供透光孔411的光透出。由此可以在面盖组件12的外侧透出光线,以方便用户判断锁具10执行对应动作的状态。
60.另外,为了方便光线的透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结构300上开设有通光孔320,通光孔320与透光孔411同轴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实施例中,电路板结构300设置在第一容置部410内部,因此,电路板结构300位于透光孔411和透光部430之间,从而需要开设通光孔320以方便光线穿过透光孔411且投射至透光部430。应当理解,在电路板结构300未设置在透光孔411和透光部430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取消通光孔320的设置。
61.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10中,在面盖组件12与中框主体100装配的情况下,中框主体100上的触极200可以通过通孔102穿入至面盖组件12内部,并且与面盖组件12内部的电路板结构300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触极200向该电路板结构300供电,便能通过电路板结构300实现对应的功能,由此可以使得面盖组件12上附带部分功能,例如震动反馈、触控等功能,从而使得面盖组件12的功能多样,实现多种交互功能,改善现有技术中面盖功能单一造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问题。另外,在面盖组件12从中框主体100上拆卸的过程中,触极200可以从通孔102中脱出,从而不影响面盖组件12的拆卸。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