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91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回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热回收即回收建筑物内外的余热(冷)或废热(冷),并把回收的热(冷)量作为供热(冷)或其他加热设备的热源而加以利用,市场上的的空气热能回收装置还存在一些缺点。
3.现有的热能回收装置在对周围空气源热能回收的效果不好,效率不高,而且在对一些烟尘气体进行热能源回收时,烟尘气体中含有一些杂质颗粒,会对过滤网造成堵塞,需要对过滤网进行清洗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热能源回收装置回收效率不好和不易对过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侧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气管和输气管,所述机体的内部安装有热能回收箱,所述热能回收箱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上侧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水泵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热能回收箱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所述机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三输水管,所述热能回收箱的一侧安装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热能回收箱相连通,所述机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门,所述机体的下侧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万向轮。
6.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环,且固定环设置有两个,并且2个固定环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
7.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与固定环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2个固定环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的下侧,且输气管与热能回收箱相连通。
9.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蓄水箱的底部,且第三输水管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箱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的另一端均延伸至热能回收箱内,且第三输水管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二输水管的高度位置,并且螺旋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相连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对周围空气热能源的回收效果会更好,而且方便对过滤网清洗或更换非常方便。
12.1、通过设置水泵、螺旋管、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利用水泵工作产生的动力使得水通过螺旋管完成水循环工作,由于水从螺旋管底部向上流动,且烟尘气
体从热能回收箱顶部向底部移动,使得两者之间的流动速度变慢,提高热能回收效率,加热水从而达到热能回收的目的。
13.2、通过设置进气管、固定环、过滤网和固定杆,因两个固定环和进气管进行螺纹连接,两个固定环之间由固定杆固定,转动固定杆就可将两个固定环从进气管中取出,方便对过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气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能源箱与蓄水箱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机体;2、固定板;3、鼓风机;4、进气管;5、输气管;6、热能回收箱;7、蓄水箱;8、水泵;9、第一输水管;10、第二输水管;11、螺旋管;12、第三输水管;13、排烟管;14、旋转门; 15、固定环;16、固定杆;17、过滤网;18、底板;19、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包括机体1,为了使装置的热能源回收的效率更高,可在机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上侧安装有鼓风机3,鼓风机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气管4和输气管5,机体1的内部安装有热能回收箱6,进气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机体1的外侧,输气管5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2的下侧,并与热能回收箱6相连通,方便将外部的空气排进热能回收箱6中,热能回收箱6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7,蓄水箱7的一侧设置有水泵8,水泵8的上侧连接有第一输水管9,第一输水管9的另一端延伸至蓄水箱7的底部,第三输水管12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箱7的内部,方便水泵8抽水,经过螺旋管 11进行循环的工作,水泵8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输水管10,第二输水管10和第三输水管12的另一端均延伸至热能回收箱6内,第三输水管12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二输水管10的高度位置,螺旋管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输水管12和第二输水管10相连通,在水循环的过程中,由下到上的进行循环,使两者之间的流动速度变慢,提高热能回收效率,热能回收箱6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11,机体1的一侧安装有第三输水管12。
21.请参阅图1-4,为了方便对过滤网17进行清洗或更换,进气管4 与固定环15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2个固定环15之间通过固定杆 16固定连接,方便对进气管4内的过滤网17进行拆卸,方便对其清洗或更换,进气管4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环15,固定环15设置有两个, 2个固定环15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17,过滤网17方便对外部烟尘气体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热能回收箱6的一侧安装有排烟管13,排烟管13与热能回收箱6相连通,机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门 14,机体1的下侧安装有底板18,底板18的下侧固定安装有万向轮 19,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
22.工作原理:首先将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启动鼓风机3,鼓风机3将外部的热空气抽入,经过进气管4和输气管5,排入热能回收箱6内,随后启动水泵8,水泵8将蓄水箱7内的水抽出,经过第一输水管9、第二输水管10和螺旋管11,从第三输水管12排入蓄水箱7内,进行水的循环,由于第三输水管12在第一输水管9的上侧,水由下向上进行循环,而烟尘气体从热能回收箱6的顶部向底部移动,使得两者之间的流动速度变慢,提高热能回收效率,加热水从而达到热能回收的目的。
23.当对具有烟尘的热空气源进行回收时,会经过进气管4内的过滤网17,会将烟尘气体中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时间长了需要对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时,转动固定杆16带动两个固定环15同时转动,因固定环15和进气管4螺纹连接,所以可以将其取出,方便对过滤网 17进行更换,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上侧安装有鼓风机(3),所述鼓风机(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气管(4)和输气管(5),所述机体(1)的内部安装有热能回收箱(6),所述热能回收箱(6)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7),所述蓄水箱(7)的一侧设置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上侧连接有第一输水管(9),所述水泵(8)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输水管(10),所述热能回收箱(6)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管(11),所述机体(1)的一侧安装有第三输水管(12),所述热能回收箱(6)的一侧安装有排烟管(13),所述排烟管(13)与热能回收箱(6)相连通,所述机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门(14),所述机体(1)的下侧安装有底板(18),所述底板(18)的下侧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环(15),且固定环(15)设置有两个,并且2个固定环(15)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与固定环(15)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2个固定环(15)之间通过固定杆(16)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5)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2)的下侧,且输气管(5)与热能回收箱(6)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管(9)的另一端延伸至蓄水箱(7)的底部,且第三输水管(12)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箱(7)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水管(10)和第三输水管(12)的另一端均延伸至热能回收箱(6)内,且第三输水管(12)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二输水管(10)的高度位置,并且螺旋管(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输水管(12)和第二输水管(10)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侧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气管和输气管,所述机体的内部安装有热能回收箱,所述热能回收箱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上侧连接有第一输水管。该空气源相变储能热回收装置,通过设置水泵、螺旋管、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利用水泵工作产生的动力使得水通过螺旋管完成水循环工作,由于水从螺旋管底部向上流动,且烟尘气体从热能回收箱顶部向底部移动,使得两者之间的流动速度变慢,提高热能回收效率,加热水从而达到热能回收的目的。热水从而达到热能回收的目的。热水从而达到热能回收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青 马彦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朗惠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