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路芯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106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元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成电路芯片。


背景技术:

2.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普通的集成电路引脚都是外露的,引脚容易变形和折弯,在运输或者储藏过程中容易造成引脚的损坏,于是出现了一种集成电路芯片。
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集成电路芯片:
4.(1)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引脚通过滑道收缩到壳体内,但是由于引脚的外侧未设置保护结构,引脚在滑道中滑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引脚外表面的磨损;
5.(2)在对外壳两侧的多个引脚进行滑动时,需要分别推拉两个推拉杆,无法同时推动外壳两侧的引脚,容易浪费大量时间,不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集成电路芯片,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电路芯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存在由于引脚的外侧未设置保护结构,引脚在滑道中滑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引脚外表面的磨损,并且,对外壳两侧的多个引脚进行滑动时,需要分别推拉两个推拉杆,无法同时推动外壳两侧的引脚,容易浪费大量时间,不便于工作人员使用的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后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收纳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的外侧固定有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一绝缘套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底端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块,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端分别与多个第一绝缘套的顶部固定,所述第一横杆的前侧中部固定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前端活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壳体的前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的外侧固定有第二绝缘套,所述第二绝缘套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横杆,所述
第二横杆的底部固定有多个第二连接块,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端分别与多个第二绝缘套的顶部固定,所述第二横杆的后侧中部固定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后端活动连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后端与滑动板的前侧活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芯片通过第二导线与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滑动板的顶端贯穿通槽。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靠近第一滑槽内侧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与第一滑槽的内侧壁相接触,可以通过第一滑块上的第一滚珠,以增强第一引脚在第一收纳槽内的移动效果。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靠近第二滑槽内侧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与第二滑槽的内侧壁相接触,可以通过第二滑块上的第二滚珠,以增强第二引脚在第二滑槽内的移动效果。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杆通过两个第一铰接座分别与第一竖杆的前端和滑动板的后侧活动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杆通过两个第二铰接座分别与第二竖杆的后端和滑动板的前侧活动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固定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外侧设置有防滑螺纹,可以通过圆盘外侧的防滑螺纹,以达到对圆盘的外侧进行防滑的目的,以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17.(三)有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集成电路芯片:
19.(1)该集成电路芯片,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以达到使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均不与壳体接触的目的,以避免因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与壳体接触摩擦而导致外表面出现磨损的现象,同时通过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以增强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在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内的移动效果。
20.(2)该集成电路芯片,通过设置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滑动板,以达到对多个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同时收纳或伸出的目的,节约了大量时间,以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21.(3)该集成电路芯片,通过在圆盘的外侧设置有防滑螺纹,以达到对圆盘的外侧进行防滑的目的,以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成电路芯片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成电路芯片的第一引脚的主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成电路芯片的第二引脚的主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成电路芯片的俯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集成电路芯片的圆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壳体;2、第一收纳槽;3、第一滑槽;4、第一引脚;5、第一绝缘套;6、第一滑块;7、第一滚珠;8、第一横杆;9、第一连接块;10、第一竖杆;11、滑动板;12、第二收纳槽;13、第二滑槽;14、第二引脚;15、第二绝缘套;16、第二滑块;17、第二滚珠;18、第二横杆;19、第二连接块;20、第二竖杆;21、第二铰接杆;22、第一铰接座;23、第二铰接座;24、第一芯片;25、第二芯片;26、第一导线;27、第二导线;28、通槽;29、圆盘;30、防滑螺纹;31、第一铰接
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包括壳体1,壳体1的后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收纳槽2,第一收纳槽2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收纳槽2的内部插接有第一引脚4,第一引脚4的外侧固定有第一绝缘套5,第一绝缘套5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滑块6,两个第一滑块6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槽3滑动连接,第一引脚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横杆8,第一横杆8的底端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块9,多个第一连接块9的底端分别与多个第一绝缘套5的顶部固定,第一横杆8的前侧中部固定有第一竖杆10,第一竖杆10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31,第一铰接杆31的前端活动连接有滑动板11,壳体1的前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收纳槽12,第二收纳槽12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3,第二收纳槽12的内部插接有第二引脚14,第二引脚14的外侧固定有第二绝缘套15,第二绝缘套15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滑块16,两个第二滑块16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槽13滑动连接,第二引脚1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横杆18,第二横杆18的底部固定有多个第二连接块19,多个第二连接块19的底端分别与多个第二绝缘套15的顶部固定,第二横杆18的后侧中部固定有第二竖杆20,第二竖杆20的后端活动连接有第二铰接杆21,第二铰接杆21的后端与滑动板11的前侧活动连接,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芯片24和第二芯片25,第一芯片24通过第一导线26与第一引脚4连接,第二芯片25通过第二导线27与第二引脚14连接,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槽28,滑动板11的顶端贯穿通槽28;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滑块6靠近第一滑槽3内侧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滚珠7,第一滚珠7与第一滑槽3的内侧壁相接触,可以通过第一滑块6上的第一滚珠7,以增强第一引脚4在第一收纳槽2内的移动效果;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滑块16靠近第二滑槽13内侧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滚珠17,第二滚珠17与第二滑槽13的内侧壁相接触,可以通过第二滑块16上的第二滚珠17,以增强第二引脚14在第二滑槽13内的移动效果;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铰接杆31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第一铰接座22,第一铰接杆31通过两个第一铰接座22分别与第一竖杆10的前端和滑动板11的后侧活动连接;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铰接杆21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第二铰接座23,第二铰接杆21通过两个第二铰接座23分别与第二竖杆20的后端和滑动板11的前侧活动连接;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滑动板11的顶部固定有圆盘29,圆盘29的外侧设置有防滑螺纹30,可以通过圆盘29外侧的防滑螺纹30,以达到对圆盘29的外侧进行防滑的目的,以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3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集成电路芯片时,如图1-5所示,第一引脚4和第二
引脚14分别在第一绝缘套5和第二绝缘套15的作用下均不与壳体1相接触,在不使用时,向左拉动圆盘29,通过滑动板11拉动第一铰接杆31和第二铰接杆21,通过第一铰接杆31和第二铰接杆21分别带动第一竖杆10和第二竖杆20相对运动,在第一竖杆10和第二竖杆20的带动下,通过第一横杆8和第二横杆18分别带动多个第一引脚4和多个第二引脚14,进而使第一引脚4和第二引脚14分别收缩到第一收纳槽2和第二收纳槽12的内部即可,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