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炉渣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炉渣余热回收机构。
背景技术:
2.炉渣又称溶渣。火法冶金过程中生成的浮在金属等液态物质表面的熔体,其组成以氧化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为主,还常含有硫化物并夹带少量金属。由于炉渣是在高温火法冶金过程中生成的副产品,因此,炉渣的形成温度通常会很高,属于很好的余热资源,具有很高的余热回收利用价值。
3.传统的炉渣散热方式是将炉渣堆积在一起进行自然散热,并没有很好利用炉渣的余热,对其进行回收利用。目前普遍的炉渣余热回收机构是在输送带输送炉渣的同时利用换热器吸收其散发出来的热量,这种方式的炉渣余热回收效率较低。
4.公开号为cn10830295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炉渣余热利用装置,通过搅渣器、破渣器将炉渣进行粉碎再散热以提高炉渣的余热回收效率,但是使用搅渣器、破渣器的成本较高,且将搅渣器和破渣器安装在相应的结构中,需要特殊结构定制,均会相应地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炉渣余热回收机构。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炉渣余热回收机构,包括下层壳体和上层壳体,所述下层壳体内腔固定设置炉渣输送机构,所述下层壳体顶部设置有隔层,所述下层壳体内腔通过顶部设置的多个大通槽与所述隔层相连通,所述隔层设置有多s型换热水管,所述多s型换热水管两端固定连接第一进水接口和第一出水接口,所述第一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一出水接口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层壳体的顶部,所述上层壳体内腔固定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中心偏上位置设置有流通口,所述上层壳体底部靠近所述第一进水接口的位置固定设置第二出水接口,所述上层壳体底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接口的位置固定设置第二进水接口,所述第一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二出水接口之间通过设置的循环水泵进行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接口和所述第二进水接口之间管路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层壳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炉渣输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长挡板,在所述支撑长挡板的长度方向,两个所述支撑长挡板之间转动配合多个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撑长挡板的上部,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多个第一齿轮,多个所述第一齿轮啮合配合上循环输送带,在所述支撑长挡板的长度方向,两个所述支撑长挡板之间转动配合多个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撑长挡板的下部,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置多个第二齿轮,多个所述第二齿轮啮合配合下循环输送带。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循环输送带和所述下循环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第三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置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配合传动链条的一端,所述传动链条的另一端啮合配合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固定设置在主动轴上,所述主动轴上固定设置第六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啮合配合,所述主动轴通过轴承与所述下层壳体相配合,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层壳体外侧壁上。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循环输送带的两侧边与所述支撑长挡板嵌入配合,所述下循环输送带的两侧边均与所述支撑长挡板嵌入配合。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长挡板固定设置连接卡板,所述下层壳体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连接卡板相适配,所述下层壳体通过设置的螺栓与所述连接卡板固定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层壳体铰接配合箱门,所述箱门设置有炉渣进口和炉渣出口,所述炉渣进口靠近所述上循环输送带进行设置,所述炉渣出口靠近所述下循环输送带进行设置。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层壳体内腔顶部固定设置一组喷水头。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通过在上层壳体和下层壳体之间设置换热水管,经喷水头喷出水雾洒在炉渣上,水雾先吸热汽化后液化放热,更充分地吸走炉渣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炉渣的余热回收效率;
17.2.设置具有输送方向不同的上循环输送带和下循环输送带,增长了炉渣的散热路径,增加了余热回收时间,从而提高了炉渣的余热回收效率;
18.3.直接将储存水的上层壳体设置在下层壳体上,减短了换热水在管路的路径,从而减少了换热水在管路散失的热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3.附图标记:1、下层壳体;2、上层壳体;3、隔层;4、大通槽;5、多s型换热水管;6、第一进水接口;7、第一出水接口;8、隔板;9、流通口;10、第二出水接口;11、第二进水接口;12、进水口;13、出水口;14、支撑长挡板;15、第一转轴;16、第一齿轮;17、上循环输送带;18、第二转轴;19、第二齿轮;20、下循环输送带;21、第四齿轮;22、传动链条;23、主动轴;24、第六齿轮;25、电机;26、连接卡板;27、箱门;28、炉渣进口;29、炉渣出口;30、喷水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下参考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26.一种炉渣余热回收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下层壳体1和上层壳体2,在下层壳体1内腔固定设置炉渣输送机构,炉渣输送机构用于输送炉渣并增加炉渣的散热路径;下层壳体1顶部设置有隔层3,下层壳体1内腔通过顶部设置的多个大通槽4与隔层3相连通,在隔层3固定设置有多s型换热水管5,则炉渣散出的热量,穿过大通槽4与多s型换热水管5进行换热。
27.多s型换热水管5两端固定连接第一进水接口6和第一出水接口7,第一进水接口6和第一出水接口7延伸至下层壳体1顶部的外侧且固定设置在下层壳体1的顶部;在上层壳体2底部靠近第一进水接口6的位置固定设置第二出水接口10,上层壳体2底部靠近第一出水接口7的位置固定设置第二进水接口11,第二出水接口10和第二进水接口11延伸至上层壳体2的外侧;第一进水接口6和第二出水接口10之间通过设置的循环水泵(图中未示出)进行管路连接;第一出水接口7和第二进水接口11之间管路连接。进一步地,上层壳体2内腔固定设置隔板8,隔板8中心偏上位置设置有流通口9,因此,隔板8将上层壳体2内腔分成冷水区和热水区;上层壳体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即在冷水区设置有进水口12,热水区固定设置出水口13。
28.基于上述的结构,从进水口12通入冷水并储存在冷水区内,在循环水泵的作用,将冷水从第二出水接口10、第一进水接口6通入至多s型换热水管5,进行换热,随后经第一出水接口7、第二进水接口11通入至热水区,若有需要热水,可以从出水口13排出;当热水区的热水和冷水区的冷水通过流通口9流通时,进水口12停止进水,从而进行循环换热,始终保持热水区的温度会大于冷水区的温度。
29.为了提高炉渣的散热效率,则在下层壳体1内腔顶部固定设置一组喷水头30,喷水头30喷出水雾洒在炉渣上,水雾吸热汽化,水蒸气向上流动,遇到多s型换热水管5时,液化放热,将热量传给多s型换热水管5中的水。由于炉渣的小颗粒作用,水蒸气会夹杂着炉渣小颗粒,会附在换热水管的底部,所以上层壳体2和下层壳体1是可拆卸的,在一定使用时间内,只需拆掉上层壳体2,就可以对隔层3的多s型换热水管5进行清洗,方便操作。另外,直接将储存水的上层壳体2设置在下层壳体1上,减短了换热水在管路的路径,从而减少了换热水在管路散失的热量。
30.以下将对炉渣输送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31.炉渣输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长挡板14,支撑长挡板14靠近下层壳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连接卡板26,下层壳体1设置有卡槽,卡槽与连接卡板26相适配,下层壳体1通过设置的螺栓与连接卡板26固定连接,从而安装炉渣输送机构时,通过卡槽与连接卡板26的配合,将炉渣输送机构滑进下层壳体1内。
32.在支撑长挡板14的长度方向,两个支撑长挡板14之间转动配合多个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设置在支撑长挡板14的上部,第一转轴15上固定设置多个第一齿轮16,多个第一齿轮16啮合配合上循环输送带17;上循环输送带17将炉渣从外部送至下层壳体1的内部,
以进行余热回收。
33.同理地,两个支撑长挡板14之间转动配合多个第二转轴18,第二转轴18设置在支撑长挡板14的下部,第二转轴18上固定设置多个第二齿轮19,多个第二齿轮19啮合配合下循环输送带20,下循环输送带20接收来自上循环输送带17的炉渣,并将炉渣从下层壳体1内部送至外部,完成炉渣余热回收工作。因此,上循环输送带17和下循环输送带20的输送方向是相反的。
34.为了实现上循环输送带17和下循环输送带20的反向输送工作,如图1和3所示,在第一转轴15上固定设置第三齿轮,在第二转轴18上固定设置第四齿轮21;第三齿轮啮合配合传动链条22的一端;传动链条22的另一端啮合配合第五齿轮;第五齿轮固定设置在主动轴23上,主动轴23上固定设置第六齿轮24;第四齿轮21和第六齿轮24啮合配合;主动轴23通过轴承与下层壳体1相配合,主动轴23固定连接电机25,电机25固定设置在下层壳体1外侧壁上。进一步地,上循环输送带17的两侧边与支撑长挡板14嵌入配合,下循环输送带20的两侧边均与支撑长挡板14嵌入配合,以防止炉渣泄漏。
35.因此,电机25工作使主动轴23转动,则第五齿轮、第六齿轮24进行转动,由于第四齿轮21与第六齿轮24啮合配合,所以第四齿轮21与第六齿轮24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由于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是传动配合,所以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的转动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与第三齿轮相连接的第一转轴15和与第四齿轮21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19两者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则上循环输送带17和下循环输送带20两者的输送方向是相反的。
36.为了便于炉渣输送进下层壳体1内或从下层壳体1输出,如图2所示,在下层壳体1铰接配合箱门27,箱门27设置有炉渣进口28和炉渣出口29,炉渣进口28通过延长口延伸至上循环输送带17的上方,炉渣出口29通过延长口延伸至下循环输送带20以接住炉渣。
3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