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带有冷却管道的金属工作台面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1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作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部带有冷却管道的金属工作台面。


背景技术:

2.金属工作台面适合于模具、钳工、检测、维修、组装等各种不同应用场合,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脏性,抗冲击性和承重能力强,多种桌面的选择,可配合不同的使用要求。
3.现有的金属工作台面在使用时,台面上往往设置有金属板,使用过程中,通过工作台面自身和金属板散热,金属工作台面的散热面积固定,使得工作台面的散热效果有限,在工作台面上对一些工件进行加工时,工作台面容易保持较高温度,不便于帮助工件散热,因此,本实用提供一种内部带有冷却管道的金属工作台面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带有冷却管道的金属工作台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部带有冷却管道的金属工作台面,包括台面底座和工作台面,所述台面底座的两端皆安装有固定板,且台面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外侧螺纹安装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两端皆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顶部皆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的顶部安装有金属板,所述工作台面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分流管,且工作台面内部远离分流管的一端安装有集液管,所述分流管靠近集液管的一端均匀安装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外侧皆均匀安装有金属导热环,且冷却管远离分流管的一端皆与集液管连通,所述金属导热环的顶部皆安装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皆穿过工作台面,且导热柱远离冷却管的一端皆与金属板连接,所述工作台面底部靠近集液管的一端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输出端安装有延伸至工作台面内部的导气管,所述集液管的外侧安装有延伸至工作台面外部的出液管,所述工作台面靠近集液管一端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气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工作台面内部的底部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导气管连通,且出气管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喷嘴。
7.优选的,所述分流管远离集液管的一端安装有延伸至工作台面外部的进液管。
8.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靠近台面底座的一端皆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皆通过滑块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皆与连接板连接。
9.优选的,所述工作台面的两侧皆设置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皆安装有防尘网。
10.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外侧安装有防滑橡胶套。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靠近螺纹杆一端的顶部皆安装有加强板,且加强板远离支撑板的一端皆与工作台面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内部带有冷却管道的金属工作台面安装有进液管、分流管、导热柱、冷却管、金属导热环、集液管和出液管,使用时,冷水通过进液管进入分流管内部,然后通过分流管分流至冷却管内部,导热柱将金属板的热量导出,并传递至金属导热环,通过金属导热环与冷却管内部的冷水进行热传递,可使金属板的热量快速散失,从而可提高装置的散热效率,可有效对金属板顶部正在加工的工件进行降温;
14.2、该内部带有冷却管道的金属工作台面安装有出气管、导气管和气泵,气泵通过导气管将气体抽入出气管内,使得气体通过喷嘴均匀吹向金属导热环,可将金属导热环上的热量吹除,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15.3、该内部带有冷却管道的金属工作台面安装有限位板、支撑板、连接板、螺纹管、螺纹杆和轴承,通过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管通过螺纹移动,即可对工作台面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装置能够根据需求调节至合适的使用高度,装置的可调节性较强,使用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面俯视剖视示意图。
19.图中:1、台面底座;2、固定板;3、限位板;4、支撑板;5、工作台面;6、进液管;7、分流管;8、导热柱;9、冷却管;10、喷嘴;11、金属导热环;12、出气管;13、导气管;14、气泵;15、集液管;16、控制面板;17、出液管;18、连接板;19、螺纹管;20、螺纹杆;21、轴承;22、滑槽;23、金属板;24、通槽;25、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内部带有冷却管道的金属工作台面,包括台面底座1和工作台面5,台面底座1的两端皆安装有固定板2,且台面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轴承21,轴承21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20,且螺纹杆20的外侧螺纹安装有螺纹管19,螺纹管19的两端皆安装有连接板18,且连接板18的顶部皆安装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顶部安装有工作台面5,工作台面5的顶部安装有金属板23,工作台面5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分流管7,且工作台面5内部远离分流管7的一端安装有集液管15,分流管7靠近集液管15的一端均匀安装有冷却管9,冷却管9的外侧皆均匀安装有金属导热环11,且冷却管9远离分流管7的一端皆与集液管15连通,金属导热环11的顶部皆安装有导热柱8,导热柱8皆穿过工作台面5,且导热柱8远离冷却管9的一端皆与金属板23连接,工作台面5底部靠近集液管15的一端安装有气泵14,此处气泵14型号可为vch1028,且气泵14的输出端安装有延伸至工作台面5内部的导气管13,集液管15的外侧安装有延伸至工作台面5外部的出液管17,工作台面5靠近集液管15一端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16,控制面板1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气
泵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2.在本实施中:
23.进一步的,工作台面5内部的底部安装有出气管12,出气管12与导气管13连通,且出气管12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喷嘴10,气泵14通过导气管13将气体抽入出气管12内,使得气体通过喷嘴10均匀吹向金属导热环11,可将金属导热环11上的热量吹除,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24.进一步的,分流管7远离集液管15的一端安装有延伸至工作台面5外部的进液管6,将进液管6与外界冷水管道连通,通过外界抽水设备可将冷水抽入进液管6内部。
25.进一步的,固定板2靠近台面底座1的一端皆设置有滑槽22,且滑槽22皆通过滑块安装有限位板3,限位板3远离固定板2的一端皆与连接板18连接,通过限位板3对连接板18和螺纹管19限位,可防止螺纹管19跟随螺纹杆20一起转动。
26.进一步的,工作台面5的两侧皆设置有通槽24,且通槽24的内部皆安装有防尘网25,工作台面5内部的热气可通过通槽24排出。
27.进一步的,螺纹杆20的顶部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外侧安装有防滑橡胶套,便于转动螺纹杆20。
28.进一步的,支撑板4靠近螺纹杆20一端的顶部皆安装有加强板,且加强板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皆与工作台面5连接,可使支撑板4和工作台面5之间安装的更加牢固。
29.工作原理:
30.使用前,先将进液管6与外界冷水管道连通,通过外界抽水设备可将冷水抽入进液管6内部,同时,工人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螺纹杆20,螺纹杆20外侧的螺纹管19受到限位板3和连接板18的限位,使得螺纹管19不能跟随螺纹杆20一起转动,使得螺纹管19只能通过螺纹在螺纹杆20外侧向上方或向下方移动,螺纹管19带动连接板18一起移动,连接板18带动限位板3在滑槽22上沿直线滑动,同时,连接板18通过支撑板4带动工作台面5一起移动,可对工作台面5的高度进行调节,可将工作台面5调节至合适的使用高度;
31.使用时,可在金属板23顶部对工件进行加工,冷水通过进液管6进入分流管7内部,然后通过分流管7分流至冷却管9内部,导热柱8将金属板23的热量导出,并将热量传递至金属导热环11,通过金属导热环11与冷却管9内部的冷水进行热传递,可使金属板23的热量快速散失,从而可提高装置的散热效率,可有效对金属板23顶部正在加工的工件进行降温;
32.使用过程中,工人可通过控制面板16启动气泵14,气泵14通过导气管13将外界气体抽入出气管12内,使得气体通过喷嘴10均匀吹向金属导热环11,可使气体与金属导热环11进行热传递,可将金属导热环11上的热量吹除,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