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2.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储藏柜、消毒柜等于一体的厨房家用电器。集成灶作为厨房电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日常烹饪中的常见家电,集成灶的使用安全是本领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3.烹饪过程中,当用户把锅具拿去清洗或者盛菜时,用户难以在移动锅具的同时进行灶具切换火力的操作,此时灶具仍然处于最大热负荷状态,易造成能源浪费。同时,作为集成的嵌入式产品,其内部处于密封的状态,燃烧器长时间处于最大热负荷状态时,集成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灶,可以在离锅状态下及时关闭燃烧器,节约能源,减少安全隐患。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
6.主体;
7.燃烧器,与所述主体连接;
8.放置架,所述放置架设置于所述燃烧器周缘;
9.离锅检测装置,与所述燃烧器相邻设置;
10.所述离锅检测装置包括:
11.顶针,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移动,锅体未放置于所述放置架上时,所述顶针处于第一位置,所述锅体放置于所述放置架上时,所述顶针处于第二位置;
12.感应件,与所述顶针相对设置且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感应件能够发射光信号以检测所述顶针的位置;
13.若所述感应件检测到所述顶针处于第一位置时,则使所述燃烧器关闭;若所述感应件检测到所述顶针处于第二位置时,则使所述燃烧器打开。
14.可选的,所述感应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能够发射光信号;
15.所述顶针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顶针悬置于所述感应件之上,所述接收端能够接收所述光信号,以使所述感应件检测到所述顶针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顶针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顶针位于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所述顶针阻挡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发射端发射的光信号,以使所述感应件检测到所述顶针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或者
16.所述顶针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顶针阻挡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发射端发射的光信号,以使所述感应件检测到所述顶针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顶针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接收端能够接收所述光信号,以使所述感应件检测到所述顶针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17.可选的,所述离锅检测装置还包括:
18.第一支架,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内;
19.弹性件,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弹性件内;
20.复位挡圈,所述复位挡圈与所述顶针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复位挡圈之间,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感应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
21.可选的,所述离锅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内,所述复位挡圈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
22.可选的,所述离锅检测装置还包括限位挡圈,所述限位挡圈与所述顶针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复位挡圈与所述限位挡圈之间。
23.可选的,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24.可选的,所述感应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第一支架连接。
25.可选的,所述离锅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架,所述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26.可选的,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
27.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感应件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燃烧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顶针的位置控制所述燃烧器打开或关闭。
28.本技术实施例中,离锅检测装置与所述燃烧器相邻设置,离锅检测装置包括能够相对于放置架移动的顶针。锅体未放置在放置架上时,顶针处于第一位置;锅体放置于放置架上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顶针处于第二位置。当感应件检测到顶针处于第一位置时,燃烧器关闭;当感应件检测到顶针处于第二位置时,燃烧器打开。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集成灶可以在离锅状态下及时关闭燃烧器,节约能源,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中集成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离锅检测装置中的顶针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离锅检测装置中的顶针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离锅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离锅检测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36.图7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3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家用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安装简便、整体性强等优点。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集成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集成灶100包括操作台2和主体1,操作台 2与主体1连接。操作台2的上方设置有放置架4和机头,操作台2下方为主体1,主体1内设置有风箱、风道结构以及导烟管。操作台2上开设有炉腔,燃烧器3设置于炉腔内并与主体1连接,放置架4围设于燃烧器3周缘。烹饪时,将锅体搁置于放置架4上,放置架4能够维持锅体的稳定,可以防止在烹饪的过程中锅体翻到伤人。
40.风箱内设置有吸油烟腔,吸油烟腔内设置有风机,机头上设置有吸风口,风箱吸油烟腔与机头上的吸风口连通。风机由电机驱动,转动的风机使风箱内形成负压。烹饪过程中,燃烧器3开火加热锅具内的食物,从而产生大量的油烟。油烟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吸风口,随后经机头内部的空腔进入风箱的吸油烟腔。吸油烟腔与风道结构围成的风道连通,吸入风箱的油烟随后将被排入风道结构围成的风道中。风道与导烟管连通,导烟管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以伸出室外或者与其他油烟处理装置连接,风道中的油烟最后随着导烟管排出室外或被进一步处理吸收。
41.集成灶100还包括离锅检测装置5,用于检测锅体是否放置于放置架4上,离锅检测装置5与所述燃烧器3相邻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烹饪过程中,当用户把锅具拿去清洗或者盛菜时,用户难以在移动锅具的同时进行灶具切换火力的操作,此时灶具仍然处于最大热负荷状态,易造成能源浪费。同时,作为集成的嵌入式产品,其内部处于密封的状态,燃烧器3长时间处于最大热负荷状态时,集成灶100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2.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离锅检测装置中的顶针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离锅检测装置中的顶针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所述离锅检测装置5包括顶针51和感应件52,顶针51可以在锅体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置的改变,感应件52与顶针51配合可以判断锅体是否放置于放置架4上。
43.其中,顶针51的上半段贯穿放置架4,且顶针51的一端位于放置架4的外部,以使顶针51可以与锅体接触。顶针51能够相对于放置架4移动。锅体放置于放置架4上时,顶针51处于第一位置;锅体放置于放置架4时,顶针 51处于第二位置。示例性的,顶针51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位置高于第二位置。
44.感应件52与所述顶针51相对设置且与所述主体1连接,所述感应件52 能够发射光信号以检测所述顶针51位置。当所述感应件52检测到所述顶针 51处于第一位置时,以使所述燃烧器3打开;当所述感应件52检测到所述顶针51处于第二位置时,以使所述燃烧器3关闭。
4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集成灶100可以在离锅状态下及时关闭燃烧器3,节约能源,减少安全隐患。
46.需要说明的是,感应件52可以发射光信号以检测顶针51的位置。如利用被检测物对光信号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接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的有无或者被检测物体的位置。相应的,感应件5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端521 和接收端523,发射端521用于发射光信号,发射端521可以接收发射端521 发射的光信号以转换为电信号。
47.其中,顶针51处于第一位置时,顶针51悬置于感应件52之上,顶针51 靠近感应件52的一端不会对光信号形成遮挡,接收端523能够接收发射端521 发射的光信号以检测到顶针51在第一位置,从而使得燃烧器3关闭。顶针51 处于第二位置时,顶针51在重力的作用下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顶针 51位于发射端521与接收端523之间,顶针51阻挡接收端523接收发射端521 发射的光信号,从而使得燃烧器3打开。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小顶针51的体积,可以将顶针51设置为细长状的圆杆。但是,如果顶针51为细长条,则会导致顶针51靠近发射端521的部位对光信号的遮挡效果不佳。为了使接收端523更好地检测到顶针51的位置,顶针51靠近感应件52的一端可以另外连接一挡片,该挡片具有较大的面积,可以很好地对发射端521发射的光信号进行遮挡。
48.顶针5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顶针51也可以阻挡所述接收端523接收所述发射端521发射的光信号,以使所述感应件52检测所述顶针5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顶针5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接收端523能够接收所述光信号,以使所述感应件52检测到所述顶针5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49.需要说明的是,感应件52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或采用不同的检测原理,示例性的,感应件52可以为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光的反射来获取顶针51 的位置,此处对光信号的利用方式不作限制。
50.锅体放置到放置架4上时,顶针51需要能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锅体从放置架4上离开时,顶针51需要能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因此,顶针51需要具备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自动切换的能力。请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离锅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离锅检测装置5还包括第一支架53、弹性件54以及复位挡圈55,这三者相互配合使得顶针51具有自动复位的能力。所述顶针51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53内,所述顶针51穿设于所述弹性件54内。所述复位挡圈55与所述顶针51连接,所述弹性件5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53与所述复位挡圈55之间,所述第一支架53设置于所述感应件52与所述弹性件54之间。
51.可以理解的是,锅体放置到放置架4上时,顶针51原本处于第一位置,随后,在锅体的重力的作用下,顶针51将会沿第一方向z1运动(即向下运动),与顶针51连接的复位挡圈55也会随着顶针51移动。进一步的,复位挡圈55 压缩弹性件54,以使弹性件54形变,顶针51最终到达第二位置。
52.当锅体从放置架4上离开时,顶针51原本处于第二位置,随后,锅体对顶针51的压力逐渐减小,复位挡圈55对弹性件54的压力消失。弹性件54 恢复形变,并向复位挡圈55提供弹力并推动复位挡圈55沿第二方向z2运动,复位挡圈55逐渐远离第一支架53。复位挡圈55与顶针51连接以带动顶针51 向第二方向z2运动,从而实现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移动。
53.可以理解的是,在弹力的作用下,顶针51可能“过度回弹”,即弹性件 54提供的弹力将顶针51推到超过第二位置的高度。因此,需要对顶针51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示例性的,离锅检测装置5还包括第二支架56,顶针51 穿设于第二支架56内,复位挡圈55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56与所述弹性件54 之间。复位挡圈55在移动的过程中,无法穿过第二支架56。因此,在顶针51 的回弹过程中,由于第二支架56的存在可以限制顶针51在第二方向z2上的移动。将第二支架56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则可以设置顶针51不同的移动范围。
54.第二支架56可以限制顶针51在第二方向z2上的位移。当锅体放置到放置架4上时,
顶针5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54 位于复位挡圈55与第一支架53之间,如果顶针51在第一方向z1上移动过度,则会造成复位挡圈55对弹性件54的过度压缩,这将会加速弹性件54的失效。因此,需要对顶针51在第一方向z1上的移动范围也可以进行限制。示例性的,离锅检测装置5还可以包括限位挡圈57,所述限位挡圈57与所述顶针51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6设置于所述复位挡圈55与所述限位挡圈57之间。当顶针51向下移动时,限位挡圈57无法穿过第二支架56,由此,通过限位挡圈 57与第二支架56配合,顶针51的位移可以加以限制。
55.需要说明的是,顶针51上可以开设卡槽,限位挡圈57可以通过该卡槽与顶针51卡接,复位挡圈55也可以采用该种方式与顶针51连接。限位挡圈57 和第二支架56的设置限定了顶针51的移动范围,示例性的,顶针51的移动范围为6毫米。
56.第一支架53和第二支架56间隔设置,弹性件54设置于第一支架53与第二支架56之间,以保证顶针51的顺利移动。为了使得离锅检测装置5保持完整性,可以将第二支架56靠近第一支架53的一端与第一支架53连接,示例性的,可以采用碰焊连接。
57.请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离锅检测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感应件52也可以包括连接部525,所述发射端521与所述接收端523均与所述连接部525连接,连接部525用于与第一支架53连接。示例性的,感应件 52的连接部525与第一支架53螺接。
58.离锅检测装置5还包括第三支架58,感应件5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53 与所述第三支架58之间,第三支架58与第一支架53连接,以加强感应件52 的固定。请参阅图7,图7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
59.离锅检测装置5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装配:第一步,将顶针51从第一支架53底部穿入;第二步,从顶针51顶部穿入弹性件54,并在弹性件54上方安装复位挡圈55;第三步,将第二支架56穿入顶针51,将顶针51第二支架 56与第一支架53焊接;第四步,在第二支架56的上方安装限位挡圈57;第五步,用两颗m4
×
6螺钉将感应件52紧固在顶针51大支架上;第六步,用两颗m4
×
6的螺钉将第一支架53与第三支连接;第七步,将第三支连接与主体1固定。
60.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集成灶100还包括控制器6,控制器6与所述燃烧器3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根据所述顶针 51的位置控制所述燃烧器3打开或关闭。控制器6可以是单片机、plc等具有控制功能的元件,燃烧器3的控制程序储存于控制器6中。
61.集成灶100上还可以加装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燃烧器3周围的压力和温度,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6电连接。如果检测到燃烧器3周围的气压大于预设值或者温度大于预设值,控制器6可以及时关闭燃烧器3,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2.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集成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