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压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3  125



1.本技术涉及阀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压阀。


背景技术:

2.保压阀,是一种能保证气瓶内气体纯净且具有一定压力的阀。现有技术中的阀体内装有活塞,活塞下端密封垫与阀体密封接触;活塞与阀杆下部连接,阀杆上部有装有手轮,手轮内设有手轮弹簧,手轮弹簧通过手轮盖压紧在阀杆上,导套装在螺套内,螺套带动导套穿过阀体、活塞中间,与阀体出气口相接,导套在导套弹簧作用下,顶抵在阀体上,导套上封接触阀体形成阀门。
3.但是,上述结构的气体保压阀存在以下的缺点:
4.(1)现有技术中的保压阀出气口通径适用单一瓶体,并不适用瓶组使用;
5.(2)现有技术中的保压阀公称通径为4mm,对于co2等气体需要大通径阀门并不适用;
6.(3)阀门二是靠阀内气体压力作用在导套密封面上开启阀门,当阀内气体压力降到一定值时,导套弹簧力起作用,抵紧导套关闭阀门二;保压阀公称通径增大,导套密封面也增大,同样弹簧力增大相应弹簧外径线径增大;但螺套导向外径变大受到阀体内空间和活塞行程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用瓶组及任何气体需求大通径使用的气体保压阀,装配方便,并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导套运行的精度。
8.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压阀,包括:
9.阀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阀体内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通;
10.阀杆,螺纹连接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杆的一端设有手轮,且所述手轮伸出所述阀体外;
11.活塞,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活塞的一端与所述阀杆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密封配合形成第一阀门,所述活塞内开设有通槽,所述阀杆转动带动所述阀杆移动,以开闭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控制所述进气口的开闭;以及
12.衬套,设于所述阀体内,所述衬套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出气口相对,所述衬套内设有导套和弹簧,所述导套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弹簧抵紧所述导套,以使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阀体密封配合形成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的开闭控制所述出气口的开闭。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衬套设于导套的外侧,衬套穿过阀体内部的活塞与阀体的出气口相对,可起到阻止活塞旋转的作用,使得阀杆转动时带动活塞上下移动的机构运转更为流畅,避免活塞转动而带来的操作误差,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衬套可限定导套的运动路径,引导导套按预定路径横向运动,进一步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保
证第二阀门的正常启闭。
14.作为改进,还包括压帽,所述腔室的顶端设有开口,所述压帽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压帽与所述阀体固连,且所述压帽与所述阀体密封配合,所述阀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压帽内,通过上述改进,压帽与阀体密封配合可提高腔室顶端的密封性能,阀杆通过压帽螺纹连接于阀体,可通过增加压帽这一零部件提高单体零部件的强度,并通过压帽与阀体的固定连接,以及压帽与阀杆的螺纹连接,便于装配,以及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15.作为改进,所述进气口竖直设置,且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阀体的底端,所述出气口水平设置,所述手轮位于所述阀杆的顶端,所述活塞的顶端与所述阀杆的底端配合连接,所述活塞底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进气口密封配合,所述手轮内设有螺母,所述手轮通过所述螺母旋紧于所述阀杆,所述手轮转动带动所述活塞上下运动,通过上述改进,进气口竖直设置适用于市面上大多数容器的开口,适合大规模化生产;通过螺母使得手轮与阀杆固定连接,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心手轮盖与手轮弹簧的配置,减少了装配零件,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装配效率。
16.作为改进,还包括螺套,所述螺套螺纹连接于所述阀体内,所述衬套固连在所述螺套上,且所述衬套与所述螺套均水平设置,通过上述改进,由于衬套连接在螺套上,现有技术中的螺套穿过活塞,而衬套代替螺套穿过活塞与阀体出气口相对,避免了因螺套增大外径穿过活塞中间引起活塞行程减少,可适用于各种型号的保压阀的生产,提高其灵活性。
17.作为改进,所述螺套内开设有行程腔,所述导套远离所述出气口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行程腔内,所述弹簧抵设在所述螺套与所述导套之间,通过上述改进,导套的中部位于衬套内,导套远离出气口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行程腔内,可确保导套始终滑动连接于螺套,起到了限位作用,同时也可使导套穿过活塞的部分位于衬套内,可有效规划导套的运动路径。
18.作为改进,所述衬套设于所述导套中部的外侧,通过上述改进,导套的中部穿过活塞的通槽,衬套只需完成此部分对导套的限位即可,完成对导套的防护及限位作用,节省了用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19.作为改进,所述阀杆的底端上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活塞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所述活塞的顶端上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内设有钢珠,所述钢珠部分露出所述第二开孔外,通过上述改进,使活塞顶面与阀杆内平面的平面接触变为钢珠与阀杆内平面的间隙接触,使活塞顶面与阀杆内平面之间始终留有一定的间隙余量,可预防超行程的意外事件,同时可避免活塞顶部长期与阀杆内平面摩擦所带来的磨损,提高耐久度。
20.作为改进,所述阀杆的顶端与所述压帽内平面之间设有减摩垫,通过上述改进,可减少活塞顶端与压帽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其使用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21.作为改进,所述通槽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且所述通槽的竖向高度大于所述衬套的竖向高度,通过上述改进,衬套穿过活塞可有效阻挡活塞旋转,精确限定活塞只能竖向移动。
22.作为改进,所述导套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设有肩阶,所述肩阶往所述导套的内侧凹陷成圆弧状,通过上述改进,肩阶向内侧凹陷呈圆弧状,在出气口处的压强低于进气口的压强时,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便于气流通过肩阶推动导套压缩弹簧移动,提高其灵敏性,
避免卡死,同时肩阶的设置可增大出气口的通经,使其也可适用于瓶组,提高其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保压阀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4.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中:1、阀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13、腔室;2、手轮;21、螺母;22、手轮盖;3、阀杆;31、第一开孔;4、活塞;41、密封件;42、通槽;43、第二开孔;431、钢珠;5、螺套;51、行程腔;6、衬套;61、肩阶;71、导套;711、密封圈;712、通孔;2、弹簧;8、减摩垫;9、压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0.本技术提供一种保压阀,如图1所示,阀体1,阀体1上开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阀体1内开设有腔室13,腔室13分别与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连通;
31.阀杆3,螺纹连接于阀体1内,阀杆3的一端固连有手轮2,且手轮2伸出阀体1外;
32.活塞4,设于腔室13内,活塞4的顶端与阀杆3的底部配合连接,活塞4的底端与进气口11密封配合形成第一阀门,活塞4内开设有通槽42,阀杆3转动带动阀杆3移动,以开闭第一阀门,第一阀门控制进气口11的开闭,第一阀门打开以使进气口11与腔室13连通;以及
33.衬套6,设于阀体1内,衬套6穿过通槽42与出气口12相对,衬套6内设有导套71 和弹簧2,导套71上设有密封圈711,弹簧2抵紧导套71,以使密封圈711与阀体1密封配合形成第二阀门,第二阀门的开闭控制出气口12的开闭,第二阀门打开以使腔室13与出气口 12连通。
3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密封配合可以为密封接触方式,通过抵紧的方式完成密封。
35.具体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压帽9,腔室13的顶端设有开口,压帽9设于开口处,压帽9与阀体1固连,且压帽9与阀体1密封配合,阀杆3螺纹连接于压帽9内。
36.具体的,如图1所示,进气口11竖直设置,且进气口11位于阀体1的底端,出气口 12水平设置,手轮2位于阀杆3的顶端,活塞4的顶端与阀杆3的底端配合连接,活塞4底端设有密封件41,密封件41与进气口11密封配合,手轮2内设有螺母21,手轮2通过螺母 21旋紧于
阀杆3,手轮2转动带动活塞4上下运动。
37.具体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螺套5,螺套5螺纹连接于阀体1内,衬套6固连在螺套5上,且衬套6与螺套5均横向设置。
38.具体的,如图1所示,螺套5内开设有行程腔51,导套71远离出气口1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行程腔51内,弹簧2抵设在螺套5与导套71之间,弹簧2提供张力。
39.需要说明的是,导套71上还开设有通孔712,通孔712与出气口12和导套71内连通,用于保压,此为本领域常用技术方法,因此在本技术中不再详细说明。
40.具体的,如图1所示,衬套6设于导套71中部的外侧。
41.具体的,阀杆3的底端上开设有第一开孔31,第一开孔31内设有内螺纹,活塞4的顶部设有与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活塞4的顶端上开设有第二开孔43,第二开孔43内设有钢珠431,钢珠431部分露出第二开孔43外。
42.具体的,如图1所示,阀杆3的顶端与压帽9内平面之间设有减摩垫8。
43.优选的,减摩垫8可以为垫圈状或平整状。
44.具体的,通槽4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且通槽42的竖向高度大于衬套6的竖向高度。
45.具体的,如图1所示,导套71具有肩阶61。
46.优选的,肩阶61位于导套71的中部,且肩阶61形成于螺套5与衬套6的相接处。
47.需要说明的是,肩阶61的尺寸及外圆的长度可通过导向和形成确定,以适应不同型号的结构。
4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肩阶61为非密封结构,当打开第一阀门、瓶内气压高于阀体1外气压时,高气压可从肩阶61处推动导套71向右移动,从而打开第二阀门。
49.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打开第一阀门、瓶内气压高于阀体1外气压时,高气压可从导套71靠近出气口12的一端推动导套71,从而打开第二阀门。
5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气瓶适于与进气口连通,一般情况下,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关闭,即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处于常闭状态;当需要释放气瓶内的气体时,旋转手轮2(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手轮2带动阀杆3转动,使得活塞4上移,从而使第一阀门打开,此时气瓶内的气体从进气口11流向阀体1内,由于阀体1内的压强大于出气口12处的压强,因此在阀体1内阀内气体压力下,气压作用在肩阶61上使得导套71压缩弹簧2往右移动,从而打开第二阀门,使得气体从进气口11处经阀体1内流出出气口12,当气体流出瓶体使阀体1内的压力减少到预定值时,导套71在弹簧2的弹力作用下往左移动,直至导套71上的密封圈711 与阀体1密封配合,使得第二阀门关闭,使阀体1内外以及气瓶形成压力差,保证阀内及气瓶气体压力;当充气时,高压气体从出气口12冲击导套71,使得高压气体打开第二阀门,高压气体经第二阀门向第一阀门流入至气瓶内,待重启完成后,旋转手轮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关闭第一阀门,撤去充气装置,当出气口12处的其他压力降到一定值时,第二阀门在弹簧2 的作用下自动罐壁,阻隔阀体1内外气体的流通,保证阀内气体纯净度。
51.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