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传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机械式座椅安全系统传感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外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主、被动安全装置受到广泛关注。而未系安全带提醒系统和气囊的展开控制所需要的逻辑判断正是汽车座椅占位传感器所提供的。由于现今汽车上应用的多是安装在座椅蒙皮与发泡之间的膜片式传感器,使得传感器的造型必然受到座椅表面造型的限制,甚至会造成传感器一些功能的受限。同时,为满足座椅多功能、舒适性的需要,座椅加热及座椅通风功能也逐渐普及,座椅加热垫、通风泡棉的存在,也增加了膜片式传感器的选型与布置难度。
3.申请号为202022324198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占位识别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传感器本体通过托架固定在座椅的钢丝网帘与座椅发泡之间,传感器本体包括传感器上壳体和与其卡接的传感器下壳体;其中,传感器上壳体设置于座椅发泡下方,其内设有弹簧体、pcb板、触发器和内置弹簧,传感器下壳体固定在托架上,其下方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接插件。
4.其采用pcb板与触发器的配合来判断是否有人落座,但pcb板需要后期单独的安装在传感器下壳体上,工艺繁琐、要求高,在pcb板与传感器下壳体脱离后,无法与触发器有效的配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金属片实现电路导通,其中固定的部分一体注塑在下壳体内,另外活动的部分后期放入下壳体内即可,生产安装方便,且使用过程更加可靠。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座椅安全系统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和托架,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与其卡接的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下壳体上设置有接插件,还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连通金属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连接接插件内的插针,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均注塑在下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伸出至下壳体的内部,所述连通金属片位于下壳体内,所述连通金属片上设置有连通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位于第一触点上方,所述第二弹片接触第二触点,所述上壳体内对应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处设置有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
7.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内对应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周围开设有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分别处于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处。
8.进一步的所述连通金属片呈环状,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一端连接在连通金属片的
内侧,另一端为自由端。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片的自由端向下弯曲,所述第一触点朝向第一弹片的中部,所述第一触头朝向第一弹片的自由端。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连通金属片由一块金属裁切而成。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相对的表面设置有银层。
12.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若干防呆定位柱,所述连通金属片上设置有若干防呆定位槽。
13.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压紧在连通金属片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直接注塑至下壳体内,保证其安装位置准确牢固,无需后续进行二次固定,在装配时,连通金属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为活动式结构,安装方便快捷,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担心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脱落或第一弹片、第二弹片错位,保证在上壳体受到压力时能够顺利的接通电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17.图3为下壳体的立体结构图;
18.图4为下壳体的俯视图;
19.图5为连通金属片的立体结构图;
20.图6为上壳体的立体结构图。
21.附图标记:11、下壳体;111、第一沉槽;112、防呆定位柱;113、第二沉槽;12、上壳体;121、第一触头;122、第二触头;21、第一导电片;211、第一触点;22、第二导电片;221、第二触点;31、连通金属片;311、防呆定位槽;32、第一弹片;33、第二弹片;4、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座椅安全系统传感器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24.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一种机械式座椅安全系统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和托架,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上壳体12和与其卡接的下壳体11,上壳体12与下壳体11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下壳体11上
设置有接插件,还包括第一导电片21、第二导电片22和连通金属片31,所述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分别连接接插件内的插针,所述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均注塑在下壳体11内,所述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触点211和第二触点221,所述第一触点211和第二触点221伸出至下壳体11的内部,所述连通金属片31位于下壳体11内,所述连通金属片31上设置有连通的第一弹片32和第二弹片33,所述第一弹片32位于第一触点211上方,所述第二弹片33接触第二触点221,所述上壳体12内对应第一弹片32和第二弹片33处设置有第一触头121和第二触头122。
26.第二触点221与第二弹片33处于常闭状态,第一触点211与第一弹片32处于常开状态。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的主体部分均被下壳体11所包裹,仅露出第一触点211和第二触点221即可。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片32、第二弹片33和连通金属片31由一块金属裁切而成。
29.在装配时,仅需依次将连通金属片31和压缩弹簧4放入下壳体11内,再扣上上壳体12即可。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1内对应第一触点211和第二触点221周围开设有第一沉槽111和第二沉槽113,所述第一弹片32和第二弹片33分别处于第一沉槽111和第二沉槽113处。
31.这样可以使第一弹片32和第二弹片33在常态时整体悬在第一沉槽111和第二沉槽113上方,而在受压时,第一触头121和第二触头122分别向下压第一弹片32和第二弹片33,使二者分别压入第一沉槽111和第二沉槽113内,并导通电路。
32.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连通金属片31呈环状,第一弹片32和第二弹片33一端连接在连通金属片31的内侧,另一端为自由端。
33.所述第一弹片32的自由端向下弯曲,所述第一触点211朝向第一弹片32的中部,所述第一触头121朝向第一弹片32的自由端。
34.第一触点211与第一弹片32能够接触处远离第一弹片32的自由端,这样在第一弹片32受到第一触头121紧压而弯曲形变时,其力臂较长,避免出现永久性的形变,保持较好的弹性。
35.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触点211、第二触点221、第一弹片32和第二弹片33相对的表面设置有银层,银层的颜色将与其它处颜色不同。
36.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下壳体11内设置有若干防呆定位柱112,所述连通金属片31上设置有若干防呆定位槽311。
37.若干防呆定位柱112的形状不相同,同时防呆定位槽311与各防呆定位柱112配合,形状相匹配。
38.如图3-5所示,通过防呆定位柱112和防呆定位槽311的配合以保证连通金属片31按照指定的角度装配至下壳体11内,且在使用过程中连通金属片31位置稳定,不会发生旋转,与银层的配合,可以保证连通金属片31的安装方向正确(正反)。
39.优选的所述压缩弹簧4压紧在连通金属片31上,连通金属片31始终贴紧下壳体11,防止其倾斜卡死。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