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常见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均是由若干led显示屏箱体拼接而成。随着技术发展,像素的点距越来越小。高分辨率、像素点距在1.0毫米以下拼接屏幕已用于舞台、室外大屏显示等商业领域中。随着led显示屏箱体上的像素点距的减小,led显示屏箱体之间的拼缝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理解的是,像素的点距越小,led显示屏箱体之间的间隙及断差相应的也更小,拼接不善则会出现画面断层,切断错位等主观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减小显示单元之间的段差,进而减少画面断层等不良。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5.第一显示单元,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6.第二显示单元,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邻设置;
7.连接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连接;
8.位置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之间,所述位置调节件与所述第一端部抵接,所述位置调节件还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抵接,所述位置调节件能够绕所述连接杆转动,以使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位置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改变。
9.可选的,所述位置调节件在第一连接孔的径向上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端部的直径具有第一差值,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差值,且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差值的二分之一。
10.可选的,所述位置调节件具有第一轴线,所述位置调节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具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11.可选的,所述位置调节件包括:
12.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主体部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13.第一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抵接。
14.可选的,所述第二端部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上有螺纹孔,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螺接。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
连接孔,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包括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上设置有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第二连接梁邻接,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同轴设置。
16.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梁上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梁上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面向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
17.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梁抵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梁抵接。
18.可选的,所述主体部包括握持段和调节段,所述调节段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握持段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一侧。
19.可选的,所述连接杆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握持部与所述位置调节件抵接。
20.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连接杆沿第一方向延伸。
21.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第一显示单元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显示单元与第一显示单元相邻设置。连接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穿设于第一连接孔,第二端部与第二显示单元连接。位置调节件设置于第一端部与第一显示单元之间,位置调节件与第一端部抵接,位置调节件还与第一显示单元抵接。位置调节件能够绕连接杆转动,以使与第一显示单元的位置能够相对于第二显示单元改变。本技术实施例中,能够通过位置调节件的旋转,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单元相对第二显示单元发生位移,从而减小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之间的断差,进而减少画面断层等不良。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的示意图。
25.图3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位置调节件、连接杆以及第一显示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位置调节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中位置调节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随着技术发展,像素的点距越来越小。高分辨率、像素点距在1.0毫米以下拼接屏
幕已用于舞台、室外大屏显示等商业领域中。常见的led显示屏均是由若干显示单元拼接而成。随着像素点距的减小,显示单元之间的拼缝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技术中,常采用大点距的显示单元进行拼接,对拼接的要求不高,显示画面主观上看不容易感觉出缺陷。但是,像素的点距越小,显示单元之间拼缝的要求也更高,拼缝过大则会导致画面断层,拼缝过小则会导致画面错位。因此,在高分辨率、小点距的显示装置中,需要对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拼缝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显示画面的质量。
33.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显示单元1和第二显示单元2,第一显示单元1与第二显示单元2相邻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两块显示单元在进行拼接时,由于制造误差或者装配误差等原因,两个显示单元在实现连接的同时难免会产生断差和间隙。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的示意图。第一显示单元1和第二显示单元2沿第一方向x排列,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显示单元1和第二显示单元2存在间隙;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三方向z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上,第一显示单元1和第二显示单元2之间存在断差,断差可以理解为第一显示单元1与第二显示单元2之间的错位。即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显示单元1与第二显示单元2的边缘不平齐;在第三方向z上,第一显示单元1的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单元2的显示面不平齐。第一方向x上的间隙、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上的断差都需要落在预设范围内。
34.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位置调节件、连接杆以及第一显示单元的剖面示意图。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连接杆4和位置调节件5,用于实现第一显示单元1与第二显示单元2之间的连接。第一显示单元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a,连接杆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第一端部41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a,所述第二端部42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连接。位置调节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41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之间,所述位置调节件5与所述第一端部41抵接,所述位置调节件5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抵接,所述位置调节件5能够绕所述连接杆4转动,以使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的位置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改变。
35.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杆4的第一端部41与第一连接孔1a之间具有间隙,位置调节件5设置于连接杆4与第一显示单元1之间。连接杆4与第二显示单元2连接,第二显示单元2与连接杆4可以看作“不动端”。当位置调节件5绕连接杆4运动时,则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单元1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即第一显示单元1绕连接杆4进行小范围的转动,从而调节第一显示单元1与第二显示单元2之间断差。
36.示例性的,位置调节件5可以为一滚珠,该滚珠设置于第一连接孔1a内,容纳于第一显示单元1和连接杆4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滚珠在第一显示单元1与连接杆4之间的间隙内滑动,滚珠的在该间隙内的位置不同,则第一显示单元1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上的位移不同,第一显示单元1相对第二显示单元2的位置不同。滚珠可以在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形成的平面内运动,以使第一显示单元1沿连接杆4的轴线产生径向位移。比如,当滚珠位于第二方向y上时,第一显示单元1在第二方向y上产生位移,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单元1的边缘与第二显示单元2的边缘平齐;当滚珠位于第三方向z上时,第一显示单元1在第三方向z上产生位移,使得第一显示单元1的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单元2的显示面平齐;当滚珠位于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之间,如与第二方向y夹角为45
°
时,第一显示单元1在第二方向y和第
三方向z上均能产生位移,夹角不同,产生的位移的量不同。
37.目前,为了能实现小点距的显示单元的拼接,通常对显示单元相关的安装结构尺寸和位置尺寸进行精加工,相关的尺寸公差要求精度高,工艺加工成本高。但是,一旦安装,显示单元之间的位置便无法调整。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拼接方案可以调节显示单元之间的断差,同时,可以降低相关部件的加工成本。也可以应用于同类产品的拼接中,拓展性强,安装维护方便。
3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位置调节件5在第一连接孔1a的径向上具有第一距离d,所述第一连接孔1a的直径与所述第一端部41的直径具有第一差值,所述第一距离d小于第一差值,且所述第一距离d大于所述第一差值的二分之一。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距离d和第一差值决定了第一显示单元1的位移量,即断差的可调节量。第一差值为第一显示单元1与第一端部41的间隙的最大值,位置调节件5的尺寸不能大于该最大值,否则,第一调节件无法安装到第一连接孔1a内。同样的,位置调节件5的尺寸也不能过小,位置调节件5的尺寸过小,位置调节件5容易从间隙中滑脱,同时也难以实现位置调节件5与第一显示单元1以及连接杆4的抵接,难以形成较好的位移调整效果。可以根据生产中的制造误差以及装配经验,设定第一差值与第一距离d的具体数值。
39.需要说明的是,当位置调节件5为一滚珠时,难以对滚珠的位置进行准确的调整,滚珠也容易滑出。因此,为了防止滚珠脱落,可以将位置调节件5设置为一圆环结构。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位置调节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位置调节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位置调节件5具有主体部51,主体部5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a,所述连接杆4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5a内,由此可以尽量避免位置调节件5从连接杆4上脱落。主体部51具有第一轴线oo1,第二连接孔5a具有第二轴线oo2,第一轴线oo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t,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距离t决定了第一显示单元1的可调节量。预设距离t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示例性的,第一轴线oo1可以大致与第二轴线oo2平行,从而使得位置调节件5为一偏心结构。
40.位置调节件5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部52,第一限位部52与所述主体部51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52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52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抵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52可以对位置调节件5的位置进行的限制,可以避免位置调节件5沿着连接杆4向第二端部42滑动,当位置调节件5完全滑动至第一连接孔1a内,则难以实现位置调节件5绕连接杆4的旋转。
41.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调整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断差,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也需要进行调整。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的装配示意图。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端部42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上有螺纹孔2a,所述第二端部42通过所述螺纹孔2a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螺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52与第一显示单元1抵接,第二端部42与第二显示单元2螺接,转动连接杆4则可以使得第二显示单元2向第一显示单元1靠拢,从而调整第一显示单元1与第二显示单元2的距离。
42.通常而言,显示单元具有显示面,各显示面主要用于显示,显示面的背面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用于各显示屏的连接,可以有效避免因为连接而导致显示面的破坏。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包括第一连接梁13,所述第一连接梁13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1a,所述第二显
示单元2包括第二连接梁23,所述第二连接梁23上设置有所述螺纹孔2a,所述第一连接梁13与所述第二连接梁23邻接,所述第一连接孔1a与所述第二连接孔5a同轴设置。
43.所述第一连接梁13上还具有第一凹槽1b,所述第二连接梁23上具有第二凹槽2b,所述第一凹槽1b的开口面向所述第二凹槽2b的开口。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1b和所述第二凹槽2b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弹性件6与所述第一连接梁13抵接,所述弹性件6与所述第二连接梁23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6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单元1与第二显示单元2之间保持推力,避免螺接的松脱,增加连接的可靠性。
44.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100在装配时,其断差和间隙较小,通常需要采用人工对显示装置100进行准确地装配。
45.为了方便装配人员的操作,所述主体部51包括握持段512和调节段511,所述调节段51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a内,所述握持段512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2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的一侧。装配人员可以捏住握持段512将位置调节件5进行旋转,还可以将握持段512的表面设置为多变形,或者在握持段512的表面设置纹路,增加持握时的摩擦力。
46.相应的,所述连接杆4也可设置握持部43,所述握持部43与所述第一端部41连接,所述握持部43与所述位置调节件5抵接,装配人员可以捏住握持部43旋转连接杆4,从而实现两个显示单元之间间隙的调整。
47.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100通常由多个显示单元组成(如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第三显示单元3和第四显示单元4),此处以两块显示单元为例,对显示单元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显示单元也可以沿多个方向进行排列。示例性的,显示单元为矩形,则显示单元可以沿第一方向x排列,显示单元也可以沿第二方向y排列。显示单元也可以为正六边形,则显示单元可以具有三个排列方向,三个排列方向互为120
°
。连接杆4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显示单元的排列方向相同,当然,连接杆4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排列方向不相同,示例性的,连接杆4的延伸方向与排列方向呈30
°
夹角。可以理解的是,该种设置可以改变第一显示单元1的位移范围,增加位置调节件5的应用场景。
4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