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0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膜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型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2.电热膜分为高温、低温电热膜。高温电热膜一般用于电子电器、军事等,如今科技生产的电热膜。电热膜供暖系统是区别于以散热器、空调、暖气片为代表的点式供暖系统、以发热电缆为代表的线式供暖系统,在面式供暖领域采用现代宇航技术研发的低碳供暖高科技产品。
3.但是现有的电热膜供暖由于一部分设计方面的不足,从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安全性降低的问题,使得电热膜造成破损或者当温度过高后以及短路情况发生之后出现火灾危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热膜供暖由于一部分设计方面的不足,从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安全性降低的问题,使得电热膜造成破损或者当温度过高后以及短路情况发生之后出现火灾危险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安全型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型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包括供暖器,所述供暖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干粉灭火罐,所述干粉灭火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供压泵,所述供压泵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外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喷嘴,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设在供暖器的上方,所述供暖器的侧方设置有感应控制器,所述供暖器的底部一侧活动安装有活动轮,所述感应控制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检测连接管。
6.优选的,所述活动轮的顶部与供暖器的底部之间活动安装有转向柱,所述供暖器的底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
7.优选的,所述检测连接管的一端贯穿于供暖器的侧面,单个所述检测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检测头。
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垫,所述供暖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拉手。
9.优选的,所述供暖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供暖器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供暖器的顶部开设有顶部散热孔,所述供暖器的底部开设有底部散热孔。
11.优选的,所述供暖器的两侧设置有散热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干粉灭火罐,将干粉灭火罐利用固定座安装在供暖器的一侧,并且在干粉灭火罐的顶部安装有供压泵,供压泵的外壁连接有输送管并均匀分布有多个喷嘴,将输送管的喷嘴部分设在供暖器的上方,另外在供暖器的侧面设有感应控制器并通过检测连接管连接于供暖器的内部,从而方便了通过感应控制器控制供暖工作的同时还可利用其连接的检测器对内部情况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温度过高发生火灾的情况时即可通过其自动控制的功能对干粉灭火罐进行控制,从而方便了将干粉灭火罐内部的灭火干粉通过供压泵加压在利用输送管与喷嘴均匀地喷洒在供暖器的顶部,从而有利于当人员不在供暖设备附近时发生火灾情况可即可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性,保证了安全使用的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活动轮,将活动轮通过转向柱安装在供暖器的底部一侧,再通过在供暖器的底部另一侧安装有支撑架,并且在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垫,另外在供暖器的侧面安装有拉手,从而方便了在使用时,可通过拉动拉手,提起供暖器的一侧即可利用活动轮的配合滚动的方式对供暖器进行移动,此设计提升了便于移动的效果,且当内部出现故障问题后方便快速地对其内部进行检查维修,提升了整体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型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的立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型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的立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型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1、供暖器;2、干粉灭火罐;3、活动轮;101、电热膜;102、散热槽;103、顶部散热孔;104、底部散热孔;105、安装座;201、供压泵;202、输送管;203、喷嘴;204、感应控制器;205、检测连接管;206、固定座;301、转向柱;302、支撑架;303、支撑垫;304、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1
2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型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包括供暖器1,供暖器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06,固定座20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干粉灭火罐2,干粉灭火罐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供压泵201,供压泵2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输送管202,输送管202的外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喷嘴203,输送管202的一端设在供暖器1的上方,供暖器1的侧方设置有感应控制器204,供暖器1的底部一侧活动安装有活动轮3,感应控制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检测连接管,检测连接管205的一端贯穿于供暖器1的侧面,单个检
测连接管205的一端固定安装检测头,供暖器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膜101,电热膜10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05,安装座105固定安装在供暖器1的内部,供暖器1的顶部开设有顶部散热孔103,供暖器1的底部开设有底部散热孔104,供暖器1的两侧设置有散热槽102。
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干粉灭火罐2利用固定座206安装在供暖器1的一侧,并且在干粉灭火罐2的顶部安装有供压泵201,供压泵201的外壁连接有输送管202并均匀分布有多个喷嘴203,将输送管202的喷嘴203部分设在供暖器1的上方,另外在供暖器1的侧面设有感应控制器204并通过检测连接管205连接于供暖器1的内部,从而方便了通过感应控制器204控制供暖工作的同时还可利用其连接的检测器对内部情况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温度过高发生火灾的情况时即可通过其自动控制的功能对干粉灭火罐2进行控制,从而方便了将干粉灭火罐2内部的灭火干粉通过供压泵201加压在利用输送管202与喷嘴203均匀地喷洒在供暖器1的顶部,从而有利于当人员不在供暖设备附近时发生火灾情况可即可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性,保证了安全使用的效果,通过设有电热膜101则方便了在内部记性加热,通过设有散热槽102则方便了进行供暖散热,通过顶部散热孔103和底部散热孔104则便于在顶部与底部进行散热,通过安装座105则方便了对底部散热孔104进行安装固定。
24.实施例2
25.如图1-3所示,活动轮3的顶部与供暖器1的底部之间活动安装有转向柱301,供暖器1的底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302,支撑架3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垫303,供暖器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拉手304。
2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活动轮3通过转向柱301安装在供暖器1的底部一侧,再通过在供暖器1的底部另一侧安装有支撑架302,并且在支撑架30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垫303,另外在供暖器1的侧面安装有拉手304,从而方便了在使用时,可通过拉动拉手304,提起供暖器1的一侧即可利用活动轮3的配合滚动的方式对供暖器1进行移动,此设计提升了便于移动的效果,且当内部出现故障问题后方便快速地对其内部进行检查维修,提升了整体实用性。
2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将干粉灭火罐2利用固定座206安装在供暖器1的一侧,并且在干粉灭火罐2的顶部安装有供压泵201,供压泵201的外壁连接有输送管202并均匀分布有多个喷嘴203,将输送管202的喷嘴203部分设在供暖器1的上方,另外在供暖器1的侧面设有感应控制器204并通过检测连接管205连接于供暖器1的内部,从而方便了通过感应控制器204控制供暖工作的同时还可利用其连接的检测器对内部情况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温度过高发生火灾的情况时即可通过其自动控制的功能对干粉灭火罐2进行控制,从而方便了将干粉灭火罐2内部的灭火干粉通过供压泵201加压在利用输送管202与喷嘴203均匀地喷洒在供暖器1的顶部,从而有利于当人员不在供暖设备附近时发生火灾情况可即可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性,保证了安全使用的效果,通过设有电热膜101则方便了在内部记性加热,通过设有散热槽102则方便了进行供暖散热,通过顶部散热孔103和底部散热孔104则便于在顶部与底部进行散热,通过安装座105则方便了对底部散热孔104进行安装固定,通过将活动轮3通过转向柱301安装在供暖器1的底部一侧,再通过在供暖器1的底部另一侧安装有支撑架302,并且在支撑架30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垫303,另外在供暖器1的侧面安装有拉手304,从而方便了在使用时,可通过拉动拉手304,提起供暖器1的一侧即可利用活动轮3的配合滚动的方式对供暖器1进行移动,此设计提升了便于
移动的效果,且当内部出现故障问题后方便快速地对其内部进行检查维修,提升了整体实用性。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