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裂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1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裂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2.为提高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长久以来我国均采取“强基、薄面、稳土基”的设计思想。基于我国的经济基础和公路工程建设现状,以水泥稳定碎石为代表的半刚性基层以其承载力好、稳定性高、抗冻性强等优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将被广泛应用于各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中。然而,半刚性基层材料呈脆性,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
3.服役过程中受温度、湿度及荷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极易产生裂缝病害,进而在道路通车后不久,向沥青路面扩展形成反射裂缝,最终影响面层寿命和服役性能,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抗裂路面结构,以解决现在沥青路面易裂缝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裂路面结构,包括位于路基上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为级配碎石垫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级配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级配碎石基层和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从下而上依次煤油稀释沥青透层和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级配碎石垫层的厚度为16cm-20cm。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厚度为28cm-34cm。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级配碎石基层的厚度为6cm-10cm。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18cm-26cm。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包括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和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且所述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厚度为10cm-14cm。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厚度为18cm-22cm。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路面结构的厚度为74cm-86cm。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裂路面结构的级配碎石属于散粒体,借助其对应力的消散作用解决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的问题,即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产生裂缝的时候,由于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有级配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基层能够消散应力,进而解决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发射裂缝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裂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抗裂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19.图标:100-路基;200-级配碎石垫层;300-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500-级配碎石基层;600-沥青混凝土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
22.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裂路面结构,包括位于路基100上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为级配碎石垫层200、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级配碎石基层500和沥青混凝土面层600。
23.在路基100上依次铺设级配碎石垫层200、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级配碎石基层500和沥青混凝土面层600;其中,无机构料稳定材料基层选择4%水泥稳定砂砾,无机构料稳定材料基层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服役过程中受温度、湿度及荷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极易产生裂缝病害,进而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600形成反射裂缝。
24.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上铺设级配碎石基层500以后,由于级配碎石属于散粒体,借助其对应力的消散作用可以解决面层反射裂缝的问题;即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产生的裂缝,有级配碎石基层500将其分散,使其裂缝无法反射到沥青混凝土面层600上;这样即使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产生裂缝,沥青混凝土面层600还能够保持完好。
25.抗裂路面结构对基层反射裂缝起到有利防治,降低降雨对路面结构的破坏,避免基层裂缝处积水渗透进入路基100,导致路面结构层整体破坏,因此对提高路面耐久性、减少路面养护费用效果显著,该抗裂路面结构整体强度提高,对路面长期经受荷载有利,进而保证路面长期使用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级配碎石基层500和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600之间从下而上依次煤油稀释沥青透层和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2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级配碎石垫层200的厚度为16cm-20cm。
2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厚度为28cm-34cm;所述级配碎石基层500的厚度为6cm-10cm。
2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600的厚度为18cm-26cm。
30.煤油稀释沥青透层和改性乳化沥青粘层依次铺设在级配碎石基层500之上,然后沥青混凝土面层600铺设在改性乳化沥青粘层之上。
31.在级配碎石基层500上喷洒煤油稀释沥青透层,使透层油更深的透入基层表面孔隙,增强基层和面层间的联结;对基层表面起到稳定固结作用,保证透层油渗入深度,使基层与透层联结良好。
32.当煤油稀释沥青透层喷洒完以后,养生7天,进行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的涂布;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提高了级配碎石基层500与沥青混凝土面层600的粘结能力。
3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包括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和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且所述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的厚度大于所述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
3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的厚度为10cm-14cm,所述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的厚度为18cm-22cm。
3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路面结构的厚度为74cm-86cm。
36.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分为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和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一般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的厚度大于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的厚度为12cm,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的厚度为8cm,一般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和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均采用4%水泥稳定砂砾。
37.路基100上的整个路面结构一般在控制在74cm-86cm,即级配碎石垫层200、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级配碎石基层500和沥青混凝土面层600的总厚度控制在74cm-86cm之间。
38.级配碎石级配范围选择《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推荐级配g-a-5。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裂路面结构的级配碎石属于散粒体,借助其对应力的消散作用解决沥青混凝土面层600反射裂缝的问题,即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产生裂缝的时候,由于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600有级配碎石基层500,级配碎石基层500能够消散应力,进而解决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发射裂缝的问题。
40.参照图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根据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抗裂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s1、在路基100上进行级配碎石垫层200施工;
41.步骤s2、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施工摊铺并压实,然后洒水泥浆;洒完水泥浆后继续施工摊铺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并初压;
42.步骤s3、连铺级配碎石基层500并压实。
4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在步骤s3之前还包括步骤s03:在初压后的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上洒水泥浆。
44.在路基100上进行级配碎石垫层200的施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级配碎石垫层200的厚度在16cm-20cm之间;级配碎石垫层200施工完以后进行20cm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阶层,一般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的厚度为12cm,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的厚度为8cm。
45.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上连铺8cm级配碎石基层500并进行压实,解决了8cm-10cm厚度的级配碎石基层500无法压实,通过上无机结构料稳定材料基层与级配碎石基层500连铺,解决了薄层级配碎石基层500碾压密实的难题,在级配碎石基层500上再进行
煤油稀释沥青透层的喷洒和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的涂布,最后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600的摊铺。
46.当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施工摊铺压实后,洒水泥浆,水泥浆为纯水泥(0.6kg/m2~1.0kg/m2),在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上连铺12cm的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后进行初压;初压后的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上继续洒水泥浆,也可以选择不洒水泥浆;在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上洒水泥浆,为了使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400与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00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裂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能够使路基100上实现抗裂路面结构的施工。
48.抗裂路面结构结构简便,不需要增加大型设备,对基层反射裂缝起到有利防治,降低降雨对路面结构的破坏,避免基层裂缝处积水渗透进入路基100,导致路面结构层整体破坏,对提高路面耐久性、减少路面养护费用效果显著,通过计算该新型抗裂路面结构整体强度有一定提高。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