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检修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
背景技术:
2.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变电站的巡视检查是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通过值班人员的定期的巡视检查,了解设备运行状况,掌握运行异常,并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降低事故的发生及其影响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在变电站内有施工现场或有检修现场时,需要装设临时的安全围栏将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隔离,以保证施工安全、保护施工材料和设备。围栏的固定要使用围栏地桩,目前使用的围栏地桩包括立杆和底座,底座埋入地中。
3.cn 212614053 u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设备检修用围栏地桩,包括底座、立杆和第一卡接机构;立杆下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卡接机构包括第一伸缩卡扣、第一伸缩孔和第一伸缩弹簧,第一伸缩孔水平设置于连接杆中,第一伸缩弹簧设置于第一伸缩孔中,第一伸缩卡扣通过第一伸缩弹簧沿第一伸缩孔伸缩;第一伸缩卡扣包括第一滑动体和卡接面为弧形的第一卡接头;第一卡接机构还包括开设在安装孔的第一弧形卡接槽。本实用新型将围栏地桩设置为插接的立杆和底座,且在底座安装孔、立杆的下端部设置第一卡接机构保证立杆和底座的连接强度,卡接过程简单,容易操作,连接强度高,其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大风将立杆拔出,保证了送变电设备检修过程中的施工安全。
4.但是,在整个施工或检修过程中,不仅仅立杆的稳定性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围栏的稳定性,底座的稳定性亦会影响围栏的稳定性。因此,开发一种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以提高变电站围栏地桩的稳定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包括
8.地桩桩体,内设沉孔,所述沉孔的截面呈圆形;所述沉孔内设有第一椎体,所述第一椎体包含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半部分与所述沉孔滑动配合;所述上半部分为圆柱体,所述下半部分呈圆锥状;
9.地桩桩头,设于所述地桩桩体下端且与所述地桩桩体一体成型,所述地桩桩头设置为圆锥状;
10.地桩倒刺,第一端与所述地桩桩体外侧壁齐平,第二端抵接于所述下半部分;所述地桩倒刺远离所述地桩桩体外侧壁的部分呈圆柱体,靠近所述地桩桩体外侧壁的部分呈圆
锥状;所述地桩桩体外侧壁对应所述地桩倒刺的部分设有板体;所述地桩倒刺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11.进一步的,所述地桩倒刺水平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地桩倒刺设于所述地桩桩体的中下部分。
13.进一步的,所述地桩桩体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设于所述上半部分和所述地桩倒刺之间。
14.进一步的,所述挡块为半球体。
15.进一步的,所述挡块的半径不大于所述地桩桩体半径的十分之一。
16.进一步的,所述地桩倒刺的数量为四个。
17.进一步的,四个所述地桩倒刺以所述沉孔的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方式均匀分布。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椎体顶面中心部分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内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包括螺套、螺杆和螺杆头;其中,所述螺套设于所述第一椎体上方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地桩桩体;所述螺套内设有垂直贯穿的通孔;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于所述通孔,所述螺杆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紧固孔,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杆头。
19.进一步的,所述地桩倒刺外套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地桩桩体的内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地桩倒刺第二端。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于地桩桩头内设置第一椎体,在地桩桩头设置好之后,操作第一椎体,使得第一椎体向下移动,在第一椎体力的作用下,地桩倒刺冲破地桩桩头的束缚,进入施工土地,使得变电站围栏地桩的抓地力大大增强,不易受环境影响,进而保证了立杆和围栏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地桩倒刺远离所述地桩桩头外侧壁成圆柱体、靠近所述地桩桩头外侧壁成圆锥状以及其上第一椎体的设置,使得变电站围栏地桩更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且省时省力。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地桩桩头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挡块,使得第一椎体向下移动的距离在控制范围之内,间接地调整地桩倒刺水平方向进入施工土地的距离,增加变电站围栏地桩的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所述挡块的半径不大于所述地桩桩头半径的十分之一,进一步调整第一椎体向下移动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变电站围栏地桩的稳定性。
23.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挡块垂直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确保挡块具有光滑表面,使得第一椎体向下移动过程中与挡块的碰撞力降低,避免两者碰撞过程中产生损害,延长了变电站围栏地桩的使用寿命。
24.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地桩倒刺的数量为四个,多方位地增加地桩倒刺的抓地力,进而提高变电站围栏地桩的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四个地桩倒刺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均匀分布,使得围栏地桩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更均匀,受外界环境而影响稳定性的概率进一步降低。
25.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螺杆,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时,仅需旋紧螺杆头,即可下压第一椎体,在保证地桩倒刺抓地力的同时,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26.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螺杆通过设置限位弹簧使得变电站围栏地桩更易于
移除,当需要移除围栏地桩时,仅需旋转螺杆头,地桩倒刺即可在限位弹簧的带动下逐步移出,操作方便。围栏地桩移除之后,可继续应用于下次固定安全围栏,重复性利用率高,进一步节约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2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地桩桩头,2-地桩桩头,3-第一椎体,4-挡块,5-地桩倒刺,6-螺杆头,7-螺杆,8-螺套,9-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9.实施例1
4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其中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其包括地桩桩体1、地桩桩头2和地桩倒刺5。地桩桩体1呈圆柱形,其内设沉孔,所述沉孔的截面呈圆形,所述沉孔内设有第一椎体3,所述第一椎体3包含上半部分和下半部
分,所述上半部分为圆柱体,所述下半部分呈圆锥状。所述上半部分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地桩桩体1的内径,所述上半部分与所述沉孔滑动配合。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所述上半部分不会相对于所述地桩桩体1有垂直方向的移动。
41.地桩桩头2设于所述地桩桩体1下端且与所述地桩桩体1一体成型,所述地桩桩头2设置为圆锥状,以深入施工土地。地桩倒刺5,第一端与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齐平,第二端抵接于所述下半部分。地桩倒刺5远离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的部分呈圆柱体,靠近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的部分呈圆锥状。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对应所述地桩倒刺5的部分设有板体,该板体与桩体的材质不同,其由脆性材料制成,以便于地桩倒刺5插入到待施工土地中。所述地桩倒刺5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地桩倒刺5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其第二端均不相互接触,使得地桩倒刺2更容易承接所述第一椎体3的驱动力。
42.优选的,所述地桩倒刺5水平设置,以便于地桩倒刺5在受力的作用下更快速、更深地插入到待施工土地中。若地桩倒刺5不是水平设置,而是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则在同等受力的情况下,其插入待施工土地所受阻力较大,自然深度不及水平设置条件下的插入深度,稳定性亦不及水平设置条件下的稳定性。更优选的,所述地桩倒刺5设于所述地桩桩体的中下部分,以更进一步提高围栏地桩的稳定性。
43.本实施例的安装方法如下:
44.步骤一,首先将地桩桩体1安装在待施工现场的地面中。
45.步骤二,对地桩桩头2施加向下的力,在力的作用下,第一椎体3向下移动。根据上述“地桩倒刺5,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第二端抵接于所述下半部分”。因此,地桩倒刺5的第二端向地桩桩体1外侧壁方向移动。由于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对应所述地桩倒刺5的部分设有板体,且地桩倒刺5靠近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的部分呈圆锥状,因此,在力的作用下,地桩倒刺5冲破该板体部分,进入施工现场的土地中。同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地桩倒刺5停止水平方向的移动。如此,围栏地桩稳稳地嵌入施工现场的土地中。
46.步骤三,将立杆固定在地桩桩体1内的沉孔中,该沉孔的侧壁设有连接通孔,用于连接立杆(图中未示出)。
47.步骤四,将围栏网固定在立杆上。
48.本实施例通过于地桩桩头内设置第一椎体,在地桩桩头设置好之后,操作第一椎体,使得第一椎体向下移动,在第一椎体力的作用下,地桩倒刺冲破地桩桩头的束缚,进入施工土地,使得变电站围栏地桩的抓地力大大增强,不易受环境影响,进而保证了立杆和围栏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地桩倒刺远离所述地桩桩头外侧壁成圆柱体、靠近所述地桩桩头外侧壁成圆锥状以及其上第一椎体的设置,使得变电站围栏地桩更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且省时省力。
49.为了进一步增加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于所述上半部分和所述地桩倒刺5之间、所述地桩桩体1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挡块4,使得第一椎体向下移动的距离在控制范围之内,间接地调整地桩倒刺水平方向进入施工土地的距离,增加变电站围栏地桩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挡块4的半径不大于所述地桩桩体1半径的十分之一,以进一步调整第一椎体向下移动的距离,间接地调整地桩倒刺水平方向进入施工土地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变电站围栏地桩的稳定性。更优选的,所述挡块4为半球体,以确保挡块具有光滑表面,使得第一椎体向下移动过程中与挡块的碰撞力降低,避免
两者碰撞过程中产生损害,延长了变电站围栏地桩的使用寿命。
50.为了更进一步增加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桩倒刺5的数量为四个,多方位地增加地桩倒刺的抓地力,进而提高变电站围栏地桩的稳定性;此外,本实施例还可通过设置四个地桩倒刺以所述沉孔的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方式均匀分布,使得围栏地桩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更均匀,受外界环境而影响稳定性的概率进一步降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地桩倒刺5的数量可设为三个、五个、六个、七个或八个,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四个,只要多个地桩倒刺5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均匀分布即可。
51.实施例2
5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其中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由图2和图3可知,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椎体3中心部分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内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包括螺杆头6、螺杆7和螺套8。其中,螺套8固定于地桩桩头外侧壁。其中,其中,所述螺套8设于所述第一椎体3上方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地桩桩体1;所述螺套8内设有垂直贯穿的通孔;所述螺杆7螺纹连接于所述通孔,所述螺杆7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紧固孔,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杆头6。
53.本实施例的安装方法如下:
54.步骤一,首先将地桩桩体1安装在待施工现场的地面中。
55.步骤二,旋紧螺杆头6,即可对地桩桩头2施加向下的力,在力的作用下,第一椎体3向下移动。根据上述“地桩倒刺5,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第二端抵接于所述下半部分”。因此,地桩倒刺5的第二端向地桩桩体1外侧壁方向移动。由于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对应所述地桩倒刺5的部分设有板体,且地桩倒刺5靠近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的部分呈圆锥状,因此,在力的作用下,地桩倒刺5冲破该板体部分,进入施工现场的土地中。同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地桩倒刺5停止水平方向的移动。如此,围栏地桩稳稳地嵌入施工现场的土地中。
56.步骤三,将立杆固定在地桩桩体1内的沉孔中,该沉孔的侧壁设有连接通孔,用于连接立杆(图中未示出)。
57.步骤四,将围栏网固定在立杆上。
58.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螺杆,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时,仅需旋紧螺杆头6,即可下压第一椎体3,在保证地桩倒刺抓地力的同时,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59.实施例3
6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变电站围栏地桩,其中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由图4和图5可知,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所述地桩倒刺5外套设有限位弹簧9,所述限位弹簧9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地桩桩体1的内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地桩倒刺5第二端。
61.本实施例的安装方法如下:
62.步骤一,首先将地桩桩体1安装在待施工现场的地面中。
63.步骤二,旋紧螺杆头6,即可对地桩桩头2施加向下的力,在力的作用下,第一椎体3向下移动。根据上述“地桩倒刺5,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第二端抵接于所述下半部分”。因此,地桩倒刺5的第二端向地桩桩体1外侧壁方向移动。由于所述地桩桩体1外
侧壁对应所述地桩倒刺5的部分设有板体,且地桩倒刺5靠近所述地桩桩体1外侧壁的部分呈圆锥状,因此,在力的作用下,地桩倒刺5冲破该板体部分,进入施工现场的土地中。同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地桩倒刺5停止水平方向的移动。如此,围栏地桩稳稳地嵌入施工现场的土地中。
64.步骤三,将立杆固定在地桩桩体1内的沉孔中,该沉孔的侧壁设有连接通孔,用于连接立杆(图中未示出)。
65.步骤四,将围栏网固定在立杆上。
66.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螺杆,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时,仅需,即可下压第一椎体3,在保证地桩倒刺抓地力的同时,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67.本实施例的拆除方法如下:
68.步骤一,拆除立杆上的围栏网。
69.步骤二,将固定在地桩桩体1内沉孔中的立杆拆除。
70.步骤三,旋转螺杆头6,在力的作用下,第一椎体3向下移动,同时,在限位弹簧9恢复形变力的作用下,地桩倒刺5逐步的向地桩桩体1内部方向移动,直至恢复到图4的状态。
71.步骤四,将围栏地桩整体移除。
72.通过设置第一螺杆通过设置限位弹簧9使得变电站围栏地桩更易于移除,当需要移除围栏地桩时,仅需旋转螺杆头6,地桩倒刺5即可在限位弹簧9的带动下逐步移出,操作方便。围栏地桩移除之后,可继续应用于下次固定安全围栏,重复性利用率高,进一步节约维护成本。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