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磨床夹具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圆磨床磨内孔自动定心夹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进行某种小型标准主轴或是接杆类零件的批量磨削工作时,需要测量内孔配芯棒对外圆的跳动,在距离端面10mm处检查允差为0.01mm,在150mm处检查允差为0.04mm。
3.相关技术中,对该种零件进行磨削加工时,一般是先以一端中心孔和另一端孔角定位,磨削两档外圆至尺寸,然后使用三爪卡盘夹紧外圆,定位校准后再锁紧中心架,再磨削内孔至规定尺寸。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该种磨削方法采用三爪卡盘实现夹紧定位,使用过程中,三爪卡盘的校正难度较大,校正时间也较长,且在磨削完成后,实际的跳动误差往往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对主轴或接杆类零件磨削加工时校正难度大、校正时间长且加工后跳动达不到要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圆磨床磨内孔自动定心夹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圆磨床磨内孔自动定心夹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外圆磨床磨内孔自动定心夹具,包括有顶针组件、压板组件和中心架组件,所述中心架组件用于零件外圆固定,所述顶针组件用于对零件的末端实现固定,所述压板组件设置在顶针组件和中心架组件之间,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零件抵接设置在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连接设置有紧固螺栓。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定心夹具采用中心架组件对零件进行装夹,传统的中心架一般设置有三个独立移动的支承爪,与传统的三爪卡盘相比,中心架在装夹后校正极为方便快速,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零件进行校准。中心架位置调整好后,上压板和下压板对待加工的零件进行上下夹紧,即可在靠进中心架的一端对零件进行内圆磨削工序,且由于设置有中心架组件、压板组件以及顶针组件同时对零件转动时的姿态进行控制,可以大大提高零件加功后的精度,并满足零件所规定的跳动要求。
9.优选的,所述顶针组件包括有顶针圈座,所述顶针圈座的中心位置安装设置有向心轴承,所述向心轴承的内圈安装设置有顶针本体,所述顶针本体的尖端与零件端面的中心点处相抵接,所述上压板和顶针圈座之间、所述下压板和顶针圈座之间均连接设置有拉杆。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压板和下压板对零件表面施加足够的压力,拉杆将上压板和下压板与顶针圈座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故在顶针圈座转动时,在拉杆的作用下,上压板和下压板会连同待加工的零件一同转动,从而实现对于零件的内圆磨削加工。
11.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一端与顶针圈座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透过上压板
或下压板设置,所述拉杆远离顶针圈座和上压板的一端设置有手轮,所述手轮与拉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拉杆上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设置在上压板和手轮之间,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设置在下压板和手轮之间,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缩弹簧和手轮的设置可以对上压板和下压板同时向顶针组件的方向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待加工的零件在上压板和下压板的作用下即可受到朝向顶针本体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待加工零件的端面与顶针本体之间紧密贴合,从而大大提高零件在磨削后的精度。
13.优选的,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均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延伸方向与上压板和下压板的相对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拉杆穿过腰型孔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直径不同的轴类零件,腰形孔的设置可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零件的直径进行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距离的调节,通过转动紧固螺栓即可实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的距离调节,腰形孔可以对拉杆的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保持拉杆和上压板及下压板之间相对的结构稳定。
15.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上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于上压板和下压板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采用紧固螺栓实现相对固定,紧固螺栓本身的特性可能使得上压板或下压板与紧固螺栓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导致是上压板或下压板在转动过程中自身产生一定的晃动。通过设置第二压缩弹簧,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上压板或下压板与紧固螺栓之间的间隙,从而大大提高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定位精度和结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与零件的抵接处设置有v字形的抵接口,所述抵接口形成v字的两翼均与零件表面相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字形的抵接口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直径的零件的适配。
19.优选的,所述抵接口处与零件相抵接的表面设置有镀铜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镀铜层的设置可以对已磨削的零件的外表面进行保护。
21.优选的,所述顶针圈座上固定设置有拔杆,所述拔杆朝向远离压板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拔杆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顶针圈座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定轴转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拔杆与驱动机构相连并实现动力传递,使得顶针圈座能够带动压板组件和待加工的零件一同转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顶针组件、压板组件和中心架组件的设置,能够起到对零件实现快速装夹校准并提高加工精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外圆磨床磨内孔自动定心夹具的正视图,其中,中心架组件及部分零件结构未示出。
26.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并补充展示了图1中所缺失的中心架组件及部分零件结构。
27.附图标记说明,1、顶针组件;11、顶针圈座;12、向心轴承;13、顶针本体;2、压板组
件;21、上压板;22、下压板;23、紧固螺栓;24、腰形孔;25、第二压缩弹簧;26、抵接口;27、镀铜层;3、中心架组件;4、拉杆;41、手轮;42、第一压缩弹簧;5、拔杆;6、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外圆磨床磨内孔自动定心夹具。参照图1,该种外圆磨床磨内孔自动定心夹具用于实现对于轴类零件的内孔磨削加工。该种外圆磨床磨内孔自动定心夹具包括顶针组件1、压板组件2和中心架组件3。压板组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
30.参照图1-2,其中,顶针组件1用于实现对零件的末端的固定,顶针组件1包括有顶针圈座11,顶针圈座11的中心位置安装设置有向心轴承12,向心轴承12的内圈安装设置有顶针本体13,顶针本体13的尖端与零件端面的中心点处相抵接,上压板21和顶针圈座11之间、下压板22和顶针圈座11之间均连接设置有拉杆4。顶针圈座11上固定设置有拔杆5,拔杆5 朝向远离压板组件2的方向延伸,拔杆5连接有驱动机构6,顶针圈座11 在驱动机构6的带动下实现定轴转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6为电机。
31.参照图1-2,压板组件2设置在顶针组件1和中心架组件3之间,零件抵接设置在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连接设置有紧固螺栓23。拉杆4的一端与顶针圈座11固定连接,拉杆4的另一端穿透过上压板21或下压板22设置,拉杆4远离顶针圈座11和上压板21的一端设置有手轮41,手轮41与拉杆4之间螺纹连接,拉杆4上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42,第一压缩弹簧42设置在上压板21和手轮41之间,第一压缩弹簧42设置在下压板22和手轮41之间,第一压缩弹簧42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上均开设有腰形孔24,腰形孔24 的延伸方向与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的相对移动方向一致,拉杆4穿过腰型孔设置。
32.参照图1-2,第一压缩弹簧42和手轮41的设置可以对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同时向顶针组件1的方向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待加工的零件在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的作用下即可受到朝向顶针本体13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待加工零件的端面与顶针本体13之间紧密贴合,从而大大提高零件在磨削后的精度。于直径不同的轴类零件,腰形孔24的设置可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零件的直径进行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距离的调节,通过转动紧固螺栓23即可实现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的距离调节,腰形孔24可以对拉杆4的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保持拉杆4和上压板21及下压板22 之间相对的结构稳定。
33.参照图1-2,紧固螺栓23上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25,第二压缩弹簧25 的两端分别于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抵接。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与零件的抵接处设置有v字形的抵接口26,抵接口26形成v字的两翼均与零件表面相抵接,抵接口26处与零件相抵接的表面设置有镀铜层27。v字形的抵接口26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直径的零件的适配,镀铜层27的设置可以对已磨削的零件的外表面进行保护。
34.参照图1-2,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采用紧固螺栓23实现相对固定,紧固螺栓23本身的特性可能使得上压板21或下压板22与紧固螺栓23 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导致是上压板21或下压板22在转动过程中自身产生一定的晃动。通过设置第二压缩弹簧25,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上压板21或下压板22与紧固螺栓23之间的间隙,从而大大提高上压板21和下压板
22 的定位精度和结构稳定性。
35.参照图1-2,中心架组件3用于零件外圆固定,本实施例中的中心架设置有三个独立移动的支承爪,该种中心架在装夹后校正极为方便快速,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零件进行校准。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外圆磨床磨内孔自动定心夹具的实施原理为:该种定心夹具采用中心架组件3对零件进行装夹,传统的中心架一般设置有三个独立移动的支承爪,与传统的三爪卡盘相比,中心架在装夹后校正极为方便快速,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零件进行校准。中心架位置调整好后,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对待加工的零件进行上下夹紧,即可在靠进中心架的一端对零件进行内圆磨削工序,且由于设置有中心架组件3、压板组件2以及顶针组件1同时对零件转动时的姿态进行控制,可以大大提高零件加功后的精度,并满足零件所规定的跳动要求。
37.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对零件表面施加足够的压力,拉杆4将上压板 21和下压板22与顶针圈座11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故在顶针圈座11转动时,在拉杆4的作用下,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会连同待加工的零件一同转动,从而实现对于零件的内圆磨削加工。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