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试衣间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0  14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试衣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试衣间。


背景技术:

2.试衣间是服装店的必备设施之一,为消费者试穿衣服提供一个隐蔽的场所,试衣间的设计和使用感对消费者的购物和消费有很大影响。现有服装店的试衣间,一种是用简单的布帘和支架进行临时的搭建,该种结构的试衣间虽然组装方便,但只能起到简单的遮挡作用,且没有灯光照明;另一种是在服装店施工时一体设计和建造的,该种试衣间对后期的移动以及对后期店铺的改造带来很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且方便改造的组装式试衣间。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装式试衣间,包括试衣间本体,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试衣间本体顶端的通风部和底端的底座,所述试衣间本体的前侧开设有连通所述试衣间本体内部的门洞,所述试衣间本体内部设有用于遮挡所述门洞的门帘部,其中:
5.所述试衣间本体包括顶部的水平上侧圆环板,竖直设于所述上侧圆环板下侧的内侧圆筒板,同轴设于所述内侧圆筒板外侧的外侧圆筒板,以及设于所述内侧圆筒板和外侧圆筒板之间的支撑组件;
6.所述外侧圆筒板和内侧圆筒板的高度相等,且所述内侧圆筒板和外侧圆筒板的顶端和所述上侧圆环板固定连接,底端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外侧圆筒板和内侧圆筒板的前侧均对应开设有用作所述门洞的开口。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根竖直龙骨架,以及和所述竖直龙骨架垂直的若干个水平圆弧支架;所述竖直龙骨架沿所述内侧圆筒板的外侧壁均匀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竖直龙骨架靠近所述外侧圆筒板的一侧从上到下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开口向外的水平凹槽,每个所述水平圆弧支架的内侧边嵌入至所述水平凹槽内,外侧边和所述外侧圆筒板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圆筒板的内侧壁上同轴固定有圆弧固定板,所述圆弧固定板的竖直高度小于所述内侧圆筒板的竖直高度;沿所述圆弧固定板上部的内侧壁间隔安装有若干个挂衣钩。
9.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圆筒板和圆弧固定板上部和下部之间分别设有一对上圆弧挂条和下圆弧挂条,所述上圆弧挂条固定于所述圆弧固定板上,且所述上圆弧挂条的底面为倾斜的下倾斜面;所述下圆弧挂条固定于所述内侧圆筒板上,且所述下圆弧挂条的顶面为倾斜的上倾斜面,所述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的倾斜角互余,所述上倾斜面和内侧圆筒板之间形成挂槽,所述上圆弧挂条的底端插入至所述挂槽。
10.进一步地,所述挂衣钩包括水平支架,以及水平支架两端垂直固定的衣架固定板和阻挡块,所述衣架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内侧圆筒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水平支架上用于放置
衣架,所述阻挡块的竖直长度大于所述水平支架的竖直长度,以防止所述水平支架上的衣架滑落。
11.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圆筒板内侧壁和圆弧固定板外侧壁的顶端与底端之间还分别嵌入有水平的上圆弧条和下圆弧条,所述上圆弧条的顶端和下圆弧条的底端分别固定有led灯带,用于试衣间的照明。
12.进一步地,所述门帘部包括门帘杆和穿设在所述门帘杆上的门帘,所述门帘杆的两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门洞两侧的所述内侧圆筒板的内侧壁上。
13.进一步地,所述门帘杆包括所述门洞内侧的水平圆弧部,以及所述水平圆弧的两端向所述内侧圆筒板方向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内侧圆筒板的内侧壁,所述水平圆弧部和弯折部一体形成。
14.进一步地,所述通风部包括下侧的上圆弧侧板,以及所述上圆弧侧板顶端竖直向上延伸的上侧圆筒板,所述上圆弧侧板的底端和所述上侧圆环板固定连接,所述上侧圆筒板的顶端开设有通风口,以便通风。
1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底端的圆形底板,以及沿所述圆形底板外圆周向上延伸的下圆弧侧板,所述下圆弧侧板的顶端和所述内侧圆筒板以及外侧圆筒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圆弧侧板上开设供所述led灯带的导线穿过的通道。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装式试衣间,通过内侧圆筒板和外侧圆筒板以及支撑件包围形成试衣间主体,该试衣间主体组装简单且结构稳定。
18.(2)采用挂条和挂槽的结构将带有挂衣钩的圆弧固定板安装至内侧圆筒板上,该种固定方式使圆弧固定板的安装和拆卸更加灵活。
19.(3)在圆弧固定板和内侧圆筒板之间固定有用于照明的led灯条,基于上述圆弧固定板的灵活固定方式,使灯条的安装和更换也更加便捷。
20.(4)所述试衣间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口,用于试衣间的通风。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试衣间的主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试衣间的俯视图。
23.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24.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25.图5为竖直龙骨架的前视图。
26.图6为上圆弧挂条的结构图。
27.图7为上圆弧挂条的竖直剖面图。
28.图8为挂衣钩的结构图。
29.图9为图4中d位置的放大图。
30.其中:1、门洞,2、上圆弧挂条,3、下圆弧挂条,4、上圆弧条,5、下圆弧条, 6、led灯带;
31.100、试衣间本体,110、上侧圆环板,120、内侧圆筒板,130、外侧圆筒板,140、支撑组件,141、竖直龙骨架,142、水平圆弧支架,143、水平凹槽;
32.150、圆弧固定板,160、挂衣钩,161、水平支架,162、衣架固定板,163、阻挡块;
33.200、通风部,210、上圆弧侧板,220、上侧圆筒板,300、底座,310、圆形底板,320、下圆弧侧板;
34.400、门帘部,410、门帘杆,411、水平圆弧部,412、弯折部,41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试衣间,包括试衣间本体100,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试衣间本体100顶端的通风部200和底端的底座300,所述试衣间本体100的前侧开设有连通所述试衣间本体100内部的门洞1,所述试衣间本体 100内部设有用于遮挡所述门洞1的门帘部400;其中:
37.所述试衣间本体100包括顶部的水平上侧圆环板110,竖直设于所述上侧圆环板 110下侧的内侧圆筒板120,同轴设于所述内侧圆筒板120外侧的外侧圆筒板130,以及设于所述内侧圆筒板120和外侧圆筒板130之间的支撑组件140,所述支撑组件 140用于固定支撑所述内侧圆筒板120和外侧圆筒板130;
38.所述外侧圆筒板130和内侧圆筒板120的高度相等,且所述内侧圆筒板120和外侧圆筒板130的顶端和所述上侧圆环板110固定连接,底端和所述底座300固定连接,所述上侧圆环板110和其上侧的所述通风部200固定连接;所述外侧圆筒板130 和内侧圆筒板120的前侧均对应开设有用作门洞1的开口。
39.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支撑组件140包括若干根竖直龙骨架 141,以及和所述竖直龙骨架141垂直的若干个水平圆弧支架142;所述竖直龙骨架 141沿所述内侧圆筒板120的外侧壁均匀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竖直龙骨架141靠近所述外侧圆筒板130的一侧从上到下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开口向外的水平凹槽143,每个所述水平圆弧支架142的内侧边嵌入至每个所述竖直龙骨架141同一水平高度的水平凹槽143内,所述水平圆弧支架142的外侧边和所述外侧圆筒板130固定连接。
40.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内侧圆筒板120的外侧壁间隔安装有15个竖直龙骨架141,且每个竖直龙骨架141从上到下间隔开设有6个水平凹槽143,对应地,所述水平圆弧支架142的数量为6。所述竖直龙骨架141和水平圆弧支架142将所述内侧圆筒板 120和外侧圆筒板130之间进行固定和支撑,提高所述试衣间本体100的稳定性。
41.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内侧圆筒板120的内侧壁上同轴固定有圆弧固定板150,所述圆弧固定板150的竖直高度小于所述内侧圆筒板120的竖直高度,沿所述圆弧固定板150上部的内侧壁间隔安装有若干个挂衣钩160。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固定板 150上对称安装有5个挂衣钩160,用于放置衣架。
42.进一步地,根据图3并结合图6和图7所示,所述内侧圆筒板120和圆弧固定板 150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分别设有一对上圆弧挂条2和下圆弧挂条3,所述上圆弧挂条 2固定于所述圆弧固定板150的外侧壁,且所述上圆弧挂条2的底面为倾斜的下倾斜面;所述下圆弧挂条3固定于所述内侧圆筒板120的内侧壁上,所述下圆弧挂条3的顶面为倾斜的上倾斜面,所述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互余;所述上倾斜面和内侧圆筒板120之间形成挂槽,所
述上圆弧挂条2的底端插入至所述挂槽内,将所述圆弧固定板150固定于所述内侧圆筒板120上。该种固定方式灵活且易拆卸,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均为45
°

43.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挂衣钩160包括水平支架161,以及水平支架161两端垂直固定的衣架固定板162和阻挡块163,所述衣架固定板162固定于所述内侧圆筒板120的内侧壁上,所述水平支架161上用于放置衣架,所述阻挡块163 的竖直长度大于所述水平支架161的竖直长度,以防止水平支架161上的衣架滑落。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支架16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衣架固定板162和阻挡块 163的中部。
4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内侧圆筒板120内侧壁和圆弧固定板150外侧壁的顶端与底端之间还分别嵌入有水平的上圆弧条4和下圆弧条5,所述上圆弧条4的顶端和下圆弧条5的底端上分别固定有led灯带6,用于试衣间的照明。
45.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4和图9所示,所述门帘部400包括门帘杆410和穿设在门帘杆410上的门帘(图中未示出),所述门帘杆410的两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门洞1两侧的所述内侧圆筒板120的内侧壁上。
4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门帘杆410包括设于所述门洞1内侧的水平圆弧部 411,以及所述水平圆弧部411的两端向所述内侧圆筒板120方向延伸的弯折部412,所述弯折部412的端部固定有一连接板413,使用固定件螺钉将所述连接板413固定于所述内侧圆筒板120的内侧壁上,从而将门帘杆410固定于所述内侧圆筒板120 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圆弧部411和弯折部412为一体形成,所述弯折部412和连接板413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3所示,所述通风部200包括下侧的上圆弧侧板210,以及所述上圆弧侧板210顶端竖直向上延伸的上侧圆筒板220,所述上圆弧侧板210的底端和所述上侧圆环板110固定连接,所述上侧圆筒板220的顶端开设有通风口,以便于试衣间的通风。
4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300包括底端的圆形底板310,以及沿所述圆形底板310外圆周向上延伸的下圆弧侧板320,所述下圆弧侧板320的顶端和所述内侧圆筒板120 以及外侧圆筒板130的底端固定连接。
49.进一步地,所述下圆弧侧板320上开设供所述led灯带6的导线穿过的通道(图中未示出),所述水平圆弧支架142上也开有供所述导线穿过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led灯带6的导线穿过所述水平圆弧支架142上的通孔,并通过所述下圆弧侧板 320内的通道至所述下圆弧侧板320的底端穿出,以连接外侧的电源。
50.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最新回复(0)